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伍加:天下五人不識君
送交者: 伍加 2011年11月24日05:18:0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科學技術(10)】

天下五人不識君


伍加,2011年11月24日,周四



唐玄宗時期有位著名的琴師名叫董庭蘭,擅長演奏七弦琴;他在弟兄中排行老大,所以人們又稱他“董大”。高適(700-765)是唐代著名詩人,與董大相熟,並十分欣賞董大的技藝人品。有一次兩人分別時,高適寫了一首“別董大”的詩送給他: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首詩中的最後一句當然是描寫高適對董大的吹捧:像你這樣的優秀琴師,天下有誰會不賞識你呢?

其實,如果把這首詩的最後一句話改個字並變成問句,“天下幾人不識君?”這就變成了一個很有意義的科研題目。這個課題在四十年前就有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在研究,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這個課題又被翻出來了,而且有了最新成果。

在過去,由於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制約,人們的生活圈子不大,人與人之間相識的機會不多。有很多人祖祖輩輩就生活在方圓五十公里的地方,又沒有先進的通信工具可以和遠方的人交友和溝通。可是今天的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為人們相識、相愛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只需輕點按鈕,在網絡上就可以和朋友進行互動。於是就有人專門研究在人際交往的網絡中,任意兩個陌生人之間最多需要通過多少人就可以建立間接聯繫?

1967 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斯坦利·密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提出了一個“六度分隔理論”:任意兩個陌生人之間都可以通過“朋友的朋友”建立聯繫,這中間最多只要通過五個朋友(確切地說是 5.2 個朋友)就能達到目的。換句話說,最多通過五、六個人你就可以認識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當然,斯坦利·密爾格拉姆的這個結論是針對傳統的社交網絡和人際關係而言的,對於今天通信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這個結論可以進一步細化。

社交網絡 Facebook 和意大利的米蘭大學網絡算法實驗室最近公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今天世界上任何兩個獨立的人之間平均所間隔的人數是 4.74。在臉書(Facebook)社交網絡上,任何兩個用戶之間只有五度間隔的概率是 99.6%,任何兩個用戶之間只有四度間隔的概率是 92%。這裡所說的“度”可以理解為間接朋友的“人數”。【1】

因為 4.74 接近於 5, 所以我們可以用詩歌的語言對他們的上述研究成果進行歸納如下:

千里迢迢山海分,

鼠標輕點遇知音。

茫茫人海知多少?

天下五人不識君。


除了朋友的數量之外,這項研究還顯示了朋友和地域有關,尤其與年齡有關。根據抽樣調查,世界上大約有 84% 的人把朋友圈子局限在本國家或地區之內;而同齡交友則是最普遍的現象,如下圖所示。




社交網絡的飛速發展真是突飛猛進,尤其是 Facebook 和 Twitter 更是在近年呈現爆炸式增長。美國大約有 65% 的成年網民使用 Facebook, MySpace,LinkedIn 等社交網絡;目前中國的網民已經達到 4.85 億,而中國社交網站用戶規模已經超過 3 億,尤其是微博,在中國更是火爆異常。這樣巨大的用戶群使得互聯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孕育了無限的商機。人們利用社交網絡獲取信息和休閒娛樂,企業利用微博推銷產品,政府通過微博發布政務信息。

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微博和社交網絡既可以用來迅速聯絡朋友,也可以用來幫助“顏色革命”;它既可以成為政府監測民情輿論的工具,也可以成為犯罪團伙“閃聚”、“閃盜”和“閃逃”的利器。另外,社交網絡中出現的悖論也很有意思:朋友越多,相互交流得反而越少。社交網絡的規模越來越大、用戶越來越多 了,但用戶之間的交流反而越來越少了,人們的社交能力反而變低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朋友越多,在每位朋友身上花的時間必然越少;同時,在社交網絡中擁有 好友人數越多,越有可能變得更焦慮和緊張。

參考文獻:
【1】 Facebook Data Team, “Anatomy of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facebook-data-team/anatomy-of-facebook/10150388519243859, November 21, 2011.


伍加,2011年11月24日,周四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達爾文理論:一個“偉大”的科學笑話(2
2010: 捍衛美國的“獨特性”
2009: 最後的24hrs等待好像forever的等!
2009: 留學教訓談:花了70萬,兒子成了“留學
2008: 大宗師: 提高英語水平的幾個關鍵
2008: 為什麼巴金的“文革博物館”建不成?
2007: 無敵的人肉啊!
2007: 學術探討:基因表達的複雜性,以及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