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對漢奸二字過敏的往往就是漢奸 -- 漢奸現象學初論
送交者: YDX 2011年11月26日11:41: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漢奸與叛國者是兩個有重疊但是不同的概念。漢奸的判定包括兩個要素:(1)是漢人或廣義漢人(注一);(2)勾結或試圖勾結非漢人損害或試圖損害漢民族的利益或尊嚴。因此漢奸是一個民族概念,與叛國不完全相同。叛國是指一個國家的公民出賣該國利益。因此,一個美籍華人不存在背叛中國的問題,其加入美國籍的時候就已經宣誓放棄對其原主權國的一切忠誠、拿起武器保衛美國憲法。但是一個美籍華人如果出賣中華民族利益,卻完全可以被視為漢奸。

漢奸現象在過去400多年中是相當普遍的。特別是當中國處於相對弱勢的時候,尤其明顯。這與中國是否處於戰爭無關,和平時期也會有漢奸。換個角度,世界可以說是處於一種廣義的戰爭狀態,這種廣義戰爭包括政治、經濟、傳媒等等各個領域。

漢奸對其民族的出賣可以是(1)實際的、交互式的,也可以是(2)精神上的、單向的。前一種是有實際交易的“奸”,就是說出賣者賣了一些東西,然後獲得了物質或非物質的回報,存在一個市場的transaction。我們把這種漢奸稱為第一類漢奸(Class I Hanjian)。後者則還沒有形成交易,我們稱之為第二類漢奸 (Class II Hanjian)。這類漢奸看起來是一廂情願的獻身,其實出賣者往往只是因為自己價值太低,缺乏買方市場,出賣者本身還是期望獲利的。也就是說,第二類漢奸是第一類的候選者(candidate)。

在戰爭年代,漢奸的買方市場廣大,因為敵人需要最大限度的獲取合作者。在非戰爭年代,漢奸的買方市場相對較小,除非是有很大價值的,對手不願意花錢購買。因此,在和平年代,更多的是二類漢奸。

正如一位作者指出的:(1)漢奸知道自己是漢奸,所以對漢奸二字過敏(注二);(2)漢奸總是可以找到當漢奸的藉口。第一點是顯然的,漢奸思維是一種自我意識活動。第二點也就是常見的心理防衛。

以吳三桂為例,其投降清兵,引滿兵入關的理由是闖軍將領占有了他的小妾,此舉被當今某些人“歌頌”為愛情不要民族,其對中國的危害之大,其漢奸實質勿容置疑、不容翻案。

以汪精衛為例,他本來是一個著名的革命者,是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但是在對日戰爭中失去信心,加之對國民政府不滿,最終發出艷電投靠日本,當了漢奸。汪精衛的艷電有三點:(1)為與倭國善鄰友好(注三);(2)為共同防共;(3)為經濟提攜。其中“為共同防共”一條是汪精衛着墨最多的,強調是為了民主、民族、民生。當然了,汪精衛的這一看似冠冕堂皇的艷電掩蓋不了其漢奸的實質。國民政府在收到汪的艷電之後,立刻將其開除出黨。

今天的形形色色的漢奸們同樣舉着各種牌坊。民主、自由是他們最響亮的口號,逢中必反是他們的顯著標誌。無論其如何堂皇,只要用漢奸的定義往他們身上一套,你會發現屢試不爽。

漢奸的出賣不但造成實際損失,更造成對漢民族的精神傷害,其危害極大。對付漢奸的方法,應該是立法懲治。美國歷史上就有過類似的法律。近年制定的愛國者法案也有一定類似,這項法案授權政府監控各種可疑分子。鑑於漢奸的定義不限於中國公民,相關的司法權限值得研究。

當漢奸的最後都沒有好下場。吳三桂後來被滿軍剿滅。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炸開汪的墳墓,將其暴屍荒野。艷電一詞成了漢奸投名狀的代名詞。

在漢文明走向世界的今天,漢奸們越來越缺乏買方市場,他們剩下的也許只有最後淒涼的哀鳴。

注一:漢民族本身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基因群,南北漢人存在細微的差異,漢人也許更多的是以文化與語言作為其特徵標誌。

注二:所謂過敏,從外觀上看是一種皮膚發紅、發癢的變化。寫關於的漢奸的文章,不等於對漢奸二字過敏,比如說罵漢奸,分析漢奸現象,商討懲治漢奸,當然不是對漢奸二字過敏。像那些聽到漢奸二字開始臉紅的,開始變得defensive的,心裡對號入座的,替漢奸找藉口的,試圖轉移視線的,就是過敏了。當然,過敏的也不全都是漢奸,也可能是漢奸的後代。所以,我用“往往”二字。

注三:艷電原文就是用的“倭國”一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匯報一下黑色星期五騷貨成果
2010: 版主版主我冤枉啊
2009: 爆笑解讀:另眼看美國Top15所大學
2009: 知否:一個女人和她的遭遇—方克立兩三
2008: 細胞文章遭質疑, 把相關研究領域打回2
2008: “回國大不同系列”之“小朋友故事”
2007: 錢學森三次論證“畝產萬斤”
2007: 北大生命科學院——俞君英進入科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