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是中國教育的參照系 |
送交者: 文妍 2003年11月12日20:28:3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數學大師丘成桐先生最近給中國基礎教育潑了盆冷水,他說,“中國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比美國學生紮實”這種想法是可怕的自我麻醉。我相信,丘先生道出此言是對中國基礎教育的善意提醒,中國教育界應該致謝。但就我個人而言,並不完全認同丘先生的評判。 正如20世紀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懷特海曾經說過的那樣:“教育培養人是個極其複雜的題目……對這個問題只有一點我可以肯定,那就是決沒有普遍適用而簡單易行的辦法。”所以首先,教育產品的質量,即每個個體的人接受學校教育後的結果,不僅僅是教育制度、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所能決定的,每個社會成員的成長都是社會、家庭、學校教育和個體共同作用、共同施力的過程。我們不能僅憑部分個體的發展狀況就全盤否定整個社會的教育體系。丘先生只是根據個人的經驗和認知,根據部分中國學生沒有出類拔萃或是知識結構不完善這一個局部的事實就對中美兩個國家的基礎教育水平進行比較並作出判斷,未免有失偏頗,這更不是做科學研究的態度,其結論恐怕也難以使人信服。 其次,教育不像其他行業,比如汽車製造業,其產品質量、技術水平有很多硬指標可以衡量和比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各有其特色和價值,很難比較誰優誰劣。評判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高低,也不是僅僅把幾所學校和幾個學生做對比。 第三,美國的確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都最發達的國家,在各行各業都擁有最優秀的人才,但如果以此為論據來證明它的教育制度就是最好的,教育質量是最高的,在邏輯上恐怕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一個國家的人才建設不是完全由學校教育決定的,除了學校教育以外,更多地要受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發展水平的影響。眾所周知,美國經濟和科技的騰飛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她吸納了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助力於經濟和科技,也助力於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擁有高水平且數量充足的師資隊伍。 事實上,美國人也並不認為他們的基礎教育是最好的。 美國現任總統布什宣誓就任後的第2個工作日,就制定了聯邦政府關於美國教育改革的新政策,首先公布了名為《不讓一個兒童落後》的教育藍圖,其中指出:“即使在今天,近70%的城區四年級學生不能達到全國閱讀測驗的基礎水平。我們高中三年級的學生在國際數學測驗中落後於塞浦路斯和南非的學生。近三分之一的大學生發現他們在能夠修習正常大學課程前必須補習功課……然而在花費數千億美元於教育之後,我們仍遠未能實現教育優異的目標。” 有意思的是,布什政府的教育新政策,不僅重視基礎科目的重要性———英語、數學和科學作為核心課程科目,在近年來的教育改革中備受重視,許多州在各自的課程標準中都明確規定了對掌握這些學科的要求;還特別重視考試的評價作用,明確要求每個州都要為三年級至八年級的學生組織英語閱讀和數學學科的考試,每年一次,並將此考試作為聯邦經費資助的一種條件。考試在美國教育改革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這倒有點向中國學習的意思。 我引用這些資料,不是要證明美國教育不好,只是想說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其長處和不足,都要根據某一歷史時期具體的政治和經濟形勢對教育政策進行修訂,對教育模式加以改革。因此,楊振寧先生的看法“中國與美國式的教育,不能講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要因人而異”還是客觀公允的。 第四,退一步講,中國的基礎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目前確實都存在許多問題和弊端,而美國的教育也確有許多優點和先進之處,值得中國教育借鑑和學習引進。但這並不等於中國的教育改革就要完全以美國教育為參照系,不論是文化傳統還是社會現實,中美之間都有着極大的差異。 國內教育界、知識界一直都很推崇美國的基礎教育有自由、寬鬆、快樂的氛圍,能夠充分照顧學生的興趣和個性;批評國內基礎教育沉重的學業負擔壓抑孩子的興趣、抹殺孩子的個性。像《素質教育在美國》、《高考在美國》得到了相當多文化人的追捧,大家恨不得中國馬上就能實行美國式的教育、美國式的高考。可人們忘了一個最基本的國情前提:美國社會資源豐富,國力強大,其高等教育已經是“高度”大眾化,人人都能上大學,其所謂高考,即 S AT也只是一個水平考試。在沒有升學壓力的情況下,中小學生自然也就沒什麼學業負擔,可以盡情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中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既是教育大國又是教育窮國,大學數量遠遠滿足不了社會需要,高考的性質只能是一個選拔性考試。既然是要選拔,題目就肯定有難度,按專業術語來說就是要有區分度,否則就失去了選拔的功能。 此外,東西方文化傳統的差異也影響着其教育態度和教育方式。不僅僅是在中國,在東亞的其他國家,比如日本、韓國,雖然經濟比較發達,高等教育也比較發達,高考一樣給學生帶來極大壓力和學業負擔。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把美國的“高考”移植過來,如果強行移植,結果只能是水土不服。 其實,這也是我最擔心的。近年來,國內教育界和文化界有一種傾向,不管談教育哪一方面哪個環節的問題,都要拿美國教育來說事,以美國教育做標準。我不反對教育改革要有國際視野,但前提是不能脫離本土文化和現實國情。我們吃過這方面的虧。新中國的教育體系是按照蘇聯模式構建的,現在的趨向是把原來的觀念和體系全部推翻,再按照美國的構建。美國的未必就都適合中國,也未必就是最好的。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