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知識分子厭煩宗教
在討論學術問題的時候,我經常碰到這種情況。如果某個同學有過信任宗教的歷史
(
多半是基督教)
,這個同學的發言,即使與宗教無關,僅僅是與學術有關,這個同學通常也會遭到“滅頂之災”。使我感到不那麼自在的,倒不是有宗教信仰的同學發言不得體,而是在非信教同學口吻中表露的“厭惡”之情緒,溢於紙上。 我們知道,中國知識分子
(
今天的“讀書人”)
,絕大多數是不信教的。這原因,既可歸於共產黨多年的“狼奶”灌輸,”無神論,“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等,也可歸於宗教本身(
如基督教)
,有些問題無法用理性來解決。這樣,信教與不信教,似乎搞的與“講道理”無關,成了單純一個“leap of faith"
,你“信”,就不要疑,疑,就不要信。盛行中國大陸我們自己“特色”的“XX
功”,也是這個態度。弄得我知道一個親屬信此,我幾乎毫不懷疑此人中“邪”了。如果這個“教/
功”明着講,我們不回答任何疑問,你愛信就別疑,疑就別信,因為人的理性不可能解釋本教/
功的真理,那也算有個明確的答覆,但他們偏偏不這麼說。所以人們一旦認真起來,真要“瓮到底”,總是不得其終。當然,如果你“瓮不到底”,出於各種原因,中途投降,那你多半就是被“征服”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創教者的本意。 一點不錯,人的理性不是解決任何問題的萬能鑰匙,但沒有理性是萬萬不能的。我總覺得,宗教可以不依賴理性,依賴於“靈感”之類的超常智慧。但起碼它應該不與理性相矛盾。也就是說,它要經得住理性的拷問,直到逼得理性“理屈詞窮”,任何在指出理性的局限,方可順勢而導,引人入“殿堂”。否則的話,叫人一下子放棄自己的理性,象當年我們對毛澤東或金二世那樣崇拜的五體投地,似乎不容易。這也許是人的弱點:讓我們信神,我們百般挑剔,思前想後;讓我們信獨裁者,我們頃心相許,義無反顧。
最後,如果不考慮各個具體的宗教派系,這個世界究竟有沒有神存在?如果你想到此,你的疑問來自與你的理性無疑。誰是理性的大師呢?萊布尼茲,牛頓,羅素,愛因思坦,這些大科學家,哲學家,無疑是代表人物。他們的理性走的最遠,是好的榜樣。他們信不信神呢?答案是肯定的。不過他們信的都是“自然界”這個神,而不是任何一個宗教教派。
用愛因思坦的話說:
“所有這些類型的宗教所共有的,是它們的上帝概念的擬人化的特徵。一般地說,只有具有非凡天才的個人和具有特別高尚品格的集體,才能大大超出這個水平。但是屬於所有這些人的還有第三個宗教經驗的階段,儘管它的純粹形式是難以找到的;我把它叫做“宇宙宗教感情”。要向完全沒有這種感情的人闡明它是什麼,那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因為沒有什麼擬人化的上帝概念同它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