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理念何妨多元 |
送交者: 許紀霖 2003年12月09日15:22:0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關於北大改革的爭論,從教師聘任制度最後上升到大學理念:是把中國的大學辦成一所與美國接軌的世界一流大學呢,還是蔡元培所創導的人文理念為核心的大學,或者是擁有學術自主權的華人大學?各種說法,莫衷一是,越爭分歧越大,有的還為之動了氣。 與美國接軌也好,人文博雅也好,華人大學也好,照我看來,每個理念都各成其理,單列開來我個個贊成。北大該採用哪個理念辦學,那是北大人自家的事,旁人無須多嘴。問題偏偏在於,中國人最喜歡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北大是公認的中國大學領頭羊,頭羊往哪個方向跑,羊群就會一窩蜂奔向哪裡。明里說的是北大,暗地裡爭的是全國大學的總方向。 一個國家的大學理念要不要一統?領導們喜歡一統,這樣管起大學來方便得多,設定幾個參數:博士點多少?重點學科多少?兩院院士幾個?人均科研經費幾何?坐在電腦前面,將統計表發下去,報上來後輸入電腦,啪地一聲按Enter鍵,各大學的排名就出來了。還美其名曰,叫科學化管理。科學化,乃一統化也,管理的一統首先要求大學理念的一統。那麼,不統一於科學,一統於人文行不行?我自己是吃人文這行飯的,對蔡元培先生也心儀得很,給學生講了許多北大的古老神話以後,自己的底氣也不足:當年的大學乃精英教育,社會遠不及如今世俗化,自然可以博雅得很,而今工商金融時代,博雅之士有幾個無妨,倘若個個高談闊論,誰來負責將“神五”送上天?華人大學理念我也贊成,如今英文像當年歐洲的拉丁文和中國的文言文,成為貴族文化的標誌,還有以英文教唐詩的稀奇之事。不過,文化是有國界的,科學技術沒有祖國,全球化時代如何本土化,說說容易,真的化起來還是頗費周折。 爭論到了大學理念這一層次,事情就不那麼好辦。理念屬於意識形態,意識形態通常是你死我活,不可通約。利益的分歧不要緊,可以通過妥協和交易加以解決。唯獨價值觀念的衝突,就像信奉不同的宗教一樣,要讓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相安無事,太難了。他們的心目各自有一個神靈,真善美標準完全不一樣,如何擠在同一塊地盤討生活?我的一個朋友說,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執行種族隔離制度,將這些死對頭隔開,各自有各的地盤。宗教衝突尚且如此,大學理念衝突何嘗不是這樣?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大學理念無法一統,也不必硬統。最為國人心儀的美國,也從來沒有統一的大學理念。哈佛是一個標準,高貴的人文博雅傳統,斯坦福又是一種理念,道地的美國實用主義;普林斯頓以形而上的理論研究著稱,麻省理工偏偏專攻形而下,以科技領先自豪。美國的大學就像美國人一樣,各有各的個性,你無法用一個統一的尺度去比較。風格千姿百態,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迎合人們各種偏好。一條查爾斯河綿延數里,比肩而立的哈佛和麻省理工各為其主,不屑攀比。加州伯克利和斯坦福在舊金山灣區各霸一方,你出你的前衛風頭,我搞我的實惠硅谷,道不相同,不相為謀。至於我們這裡很看重的全美大學排行榜,那只是商業伎倆而已,且多如牛毛,沒有一個美國大學校長會把它們當回事,哈佛、斯坦福們內心自有價值標準,不在乎蹩腳外行來為自己排坐次。 國人如今上上下下最崇拜美國,何不在大學理念上也像人家那樣百花齊放?北大可以人文博雅,盡出風流;清華儘管科技導向,與國際接軌;再搞幾所華人理念大學,傳統書院式的。各個大學按照自己的歷史傳統和類型性質,發展出自己獨家的大學理念和評價標準。有個性的就是好大學,有獨特風格的就能做百年老店。這樣的話,我們的教育大超市裡可以做到酸甜苦辣,味道齊全,學生們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不像如今,總是有一把行政的快刀,將各個大學切斬得整整齊齊,猶如規格化的螺絲釘一般,只有大小尺寸的區別。大學大學,不過是另類衙門,只是行政級別不同的同質體而已。 由此觀之,關於大學理念的七嘴八舌,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國際接軌也罷,人文理念也罷,華人大學也罷,只要不把某家某派強加在所有大學頭上,不妨都留給大學校長們備考。而主管大學的領導同志,是否也該搞搞新意思,將國際上的“多元”理念接軌過來,讓每個大學都有個性發展的機會呢?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