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創造”和“重新發明輪子”
送交者: 弘揚 2003年12月23日18:04:3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拜讀大作,惜不敢苟同。我不認為中國的教育是失敗的。人們一談到西方的教育好就是“創造性”優先,而對中國則是兩樣不行,這不行,那也不行。“創造性”的詞義是很廣的,不可張嘴就是創造性。首先,創造是需要錢的。西方人的所謂創造也是從小學的教育積累起來的,他們的所謂精英教育,比中國的更殘酷,更沒人味。不妨去讀一讀西方那些創造家的“故事”,看看他們是怎樣“發明創造”的。在北美的普及教育中,所謂的創造很多是“重新發明輪子”,無論從小學到大學,老師給學生很多時間去發明輪子,而且是重新發明輪子,也就是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 老師給自己“創造”了懶惰的時間。

在“看不過去”氏的牢騷里,我也實在是看不過去。該文言:在美國高校,研究所混的中國人每人都有幾百篇文章發表在國際雜誌上。這種說法合適與否,又當別論。但“混”出的論文,當然citation就不夠了。還有:既然“研究所混的中國人每人都有幾百篇文章發表在國際雜誌上”,他們也真夠多產的了。我真想請教請教,他們是怎麼“混” 而不是“創造”出來的?

講個真實的故事給大家聽:有一位很有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他發明或者說是創造了“多智力”的教育學說。由於他的創造,在教育界或多或少還是知道他的。有一年,他和他的兒子到中國旅行,在下榻的賓館裡休息。他的兒子對門鎖產生了“興趣”,就用鑰匙在那試着開門鎖,花了多長時間不知道。坐在一旁的教授到是很開心,認為這孩子在動腦,在創造。打掃衛生的服務員看不下去了,看到他在那裡“創造”多時還是開不開,就去告訴他怎樣把門鎖開開。門鎖開開了,孩子特別高興,可坐在一旁的教育家不高興了,他認為應該讓孩子自己來解決這件事。這個故事說明東西方人思維方法的不同,但是從教育角度來講,就截然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美國教育家採用一種讓孩子去“重新發明輪子”的方法,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發明感。而中國人認為,這孩子整個是個“傻X”,開個鎖都不會。開鎖無非就是把鑰匙插進鎖里,打開就行了。浪費時間。開鎖方法只有一種,教給孩子就得了(在此我們不談數碼鎖)。從故事中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思維方式不同,教育方法就不同。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用一個國家的文化來衡量另一國家的文化,這是不可比的。正因如此,由於西方人思維不同,問問題的角度和方式讓中國人不適應,反之亦然。所以人們產生一種錯覺,所謂的citation不可比的局面,其中還有外語問題等等。

在“看不過去”氏的牢騷里還有一個問題:“解放後中國自己培養的人才在哪裡?”很簡單,該文已經明示,都在國外“混”呢,而其中很多人都在抱怨中國的教育不如西方的教育好,等等。殊不知,沒有在中國的教育積累階段,哪能有他們在美國“混”的份!

另外,令人感到“看不過去”就是最近在國內出現了幾個談論美國教育好的人物,他們用他們的兒子或女兒在北美學習的經歷,來談論美國的教育如何好。從邏輯上說,不是誰的兒子適應美國的教育就等於你的、他的、她的、或我的兒子都適應美國的教育,或者說所有中國的教育都要走西方的教育路線。再者說了,他們的孩子現在還在成長過程中,過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乃至於他們的兒子的下一代或幾代,是否在標榜“創造”的教育制度下的國家裡,培養出或創造出什麼奇蹟,我們,或者“看不過去”氏,或者我們大家的後人,拭目以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為英雄喝彩
2002: 講講我在Stanford的悲慘生活
2001: 棚棚事件:教育現象背後的社會危機
2001: 抄襲沒抄襲,大家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