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國人的“四大感覺”
送交者: hare 2012年06月23日07:15:5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中國人的“四大感覺”

(原名"中國人四大思維"習慣)

出國久了,經常接觸老外,自己不知不覺,從裡到外,也成了“半個”老外了。

早晨一咕嚕爬起來,自忖到,不對呀,咱中國的“本”,都哪裡去了?思前想後,

發覺中國人,僅就思維習慣來說,確是跟外國人有許多不同的。按照國民的愛用數

字習慣,如“四大發明”,“四大自由”等, 我就叫他“四大思維”(注意,版權

所有)好了。

從哲學和認識論的角度,我提出過中國人是一個“感性民族”。

感性的人,其實有很多好處。沒有貶義地說,許多女同胞,都是非常“感性化”的

(我還注意到,越漂亮的女孩,越“感性化”- 如果不算喜怒無常的話),當然還有

孩子們。也許對女子和孩子來說,感性化是個優點,不是缺點。如她們,善良簡單,

樂於助人,熱愛小動物,感情豐富,脆弱多情,喜怒哀樂溢於言表 - 不象男人那樣

老謀深算兩面三刀陰險毒辣。她們的世界,就是迪斯尼樂園的世界,就是七個小矮

人的世界,就是“愛莉斯在遊樂園”的世界 - 那時多麼純真美好,如藍天上白雲自

然飛翔一樣的世界(在陳光誠在醫院流淚時,我對他有似乎同樣的感覺)。但涉及到

一個群體上,一個民族的認識能力,思維成熟,的發展史上,就是兩碼事了。

中國雖說有五千年的歷史,但有四千八百年以上,是沒有跟任何“西方”的文化交

流過的。也就是說,中國人聽到“科學”,“民主”的詞,還沒有二百年的歷史。

加上本身自身的傲慢,雖然世界上百分之95以上的國家,都進入到“普世價值”的

世界了,到了今天,中國大地仍然沒有真正的科學與民主。也可以說,中國,在現

代世界的人眼裡,還剛剛發展到現代社會的“baby”階段(不用理會有老外說,中國

的政治還是“石器時代”的話)。我們都愛國,是因為baby的可愛不?

愛baby,就希望他乾淨,健康的成長,就要幫助他作清潔工作。所以,我總結了中

國人四種特有的思維習慣,叫他“四大思維習慣“:

1忍
2見好就收
3難得糊塗
4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四大思維習慣”的特點,都是憑藉自己的感覺來判斷事理,沒有理性的根據。


1忍

忍,是在自己處在不情願的時候,不表現出來。忍,是對自己感覺的一種遏制。如

果解釋“忍”為耐心,則“忍”還有可取之處。但在中國人的概念中,忍,是不去

追求或想明白,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而是單純地從自己的感覺上遵守這一意識,

並將其作為行動的指南。

舉個簡單的與外國人作鄰居產生糾紛的例子。當一個中國家庭在自己的後院種菜時,

芽剛出來,鄰居找上門了。告訴你按照鎮上的規定,你不得在自己的院子裡種菜。

你和顏悅色的說,我會遵守這個制度,但你心裡想的的是等菜收穫後再拆。過了二

個月,鄰居又找上門了,說,如果你不拆掉菜園,就要被起訴。你心裡想,我已經

一直友好忍讓着,你們還得寸進尺了,嚇唬誰呀?再說再有二個月,我的菜就能吃

了。又一個月過去了,眼看自己的菜成熟在望,你接到了法院的傳票,不得不去法

院申訴。申訴結果,當然是你全錯,法院判你按期拆掉並罰款。結果是既丟了菜園,

又遭受損失,還得罪了鄰居,不得不考慮賣房搬家,因為自覺在鄰居眼裡很丟人。



凡是忍,都是有限度的,不可能一味忍下去。強忍自己的結果,就是感覺的爆發,

走極端。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外國人的

文化不同,他們並不懂,或懂但不欣賞和按照,中國文化的方式辦事。我們經常聽

到這種抱怨的聲音,“XX不給中國人面子”,“XX得寸進尺”。這種愚蠢的語言,

足以證明了自己知識的狹隘,自己不懂自己所處的中國文化的“廬山真面目”。

與中國文化不同的主流西方文化,從根本上看是“理性”為主。無論辦什麼事,都

以章法行事。他們沒有從思維概念高度,或信仰的根本上,所謂“知行”分裂的問

題。中國人認為“知行統一”,是一件如何了不起的事。在西方人聽來,“知行統

一”,如同說“吃飯消化統一”一樣。這就是“感性文化”與“理性文化”的區別。



黑格爾在談他的歷史觀時,講過這樣的觀點:一個人的心智發展,從孩童時代到成

人的過程;一個民族的思維成熟歷史,從單一到複雜,從茹毛飲血到現代文明;整

個人類文明作為其先導的哲學思辯的發展史,從簡單的提問“什麼是世界的本質”,

到認識到世界本質的多樣化複雜結構 - 都有一個相同的過程。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忍”的感念的重要位置,無疑為中華民族尚處在思維成熟過程
中的“感性階段”,提供了無庸置疑的證據。

2見好就收

什麼叫“見好就收”?就是占了點便宜趕快跑吧。猶如炒股票,有錢賺了,趕緊賣
掉。這種思維方式的一個背景就是,所作得事情,自己是不清楚其根本是怎樣的。
也就是說,此事本身就是冒險。正猶如作“短線”的這種炒股票方法,從來不可能
有大的收益(巴菲特從來不“炒”股票,而是根據自己的投資理念)。作任何事情,
如果沒有對此事的本質認識,僅憑感覺行事,本身就懷有“瞎貓想撞上死耗子”的
僥倖心理,就可能有危險。

“六四”,是一個代表性的例子。海外的民運人士胡平,對六四經驗教訓作的總結,
得出了,學生沒有“見好就收”,是造成了這場悲劇的主要原因。民運的理論人物
都是如此認識,可見中國人憑感覺思維的簡單邏輯,實在有很大的市場。

感覺是變換莫測的,而且因人而異。根本不可能作為一個普遍的,政治活動中,行
動的準則。對一個人是這樣,對一個集體也是這樣。如果以此為行為依據,對一個
人的潛在危害,還是小的。比較起對一個集體的政治策略的制定,僅憑藉感覺,則
會造成極大的錯誤,如六四。

“見好就收”想法的本質問題,是不去或不懂,探究事物的本質原因,不會使用分
析的方法。一句話,不知道理性的重要,也認識不到此種思維的“感性根基”。感
性是人的本能。“見好就收”,如同“忍”一樣,是一種“盲目的”對人本能的
“克制”。任何僅依賴自我感覺的行為,都是動物最初級的本能,而不是“人”所
應該奉行的。人是“理智”的動物。思維成熟的人,必須是理性化的人。也就是對
事物的本質的認識,利用人類思維文明發展的成果,用分析方法,邏輯,事實等的
綜合運用,來得出自己行為的指南。

我只希望國民通過對六四的總結,不僅找出“失魚”的原因,而且從思維方法的更
高層次,認識到如何打“漁”的方法。從“魚”的損失,到改進“漁”的方法,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沒有“數條魚”損失的代價,人們一般不可能認識到改進
“漁”的方法。感性的多次重複,才使人類認識到理性的重要,這就是所謂“量變
到質變”的過程。

黑格爾的看法是對的:一個人心智走向成熟的過程,就是一個集體的認識水平逐漸
深化的過程,也就是整個人類文明的思維水平提高的過程。中國人歷史上所處的
“感性思維的認識階段”,不過是整個人類思維文明歷史中的一個縮影。越過這個
人的本能“感性認識的坎”,理性認識階段就到來了。

中國國民的理性認識的出現,會對整個中國社會產生不可估量的變化。

3 為什麼中國人說“難得糊塗”?

國民的好奇心很強。

隔壁王二麻子如果家裡有點事,不消一刻就能在街頭巷尾傳遍。你說這是人的
本性,如同西諺所說:"Curiosity kills the cat",但中國人又有另一大心態,既

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誰要“刨根問底”,一般就會被認為與精神病者無
異。豈止國民反對凡事刨根問底,許多家庭乾脆掛起了“免戰牌”,叫“難得糊塗”。


我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如果對不明白的事問大人,頂多可以問一次。如果再問,

得到的答案不是“吃飽了撐的”(習太子看來也是這麼過來的),便是一頓呵斥,非

令你感到非要“禁若寒蟬”不可。

我黨的總設計師同志,看來也是精通這套路,用他的話叫“不爭辯” - “摸着石頭

過河”,但你要誤入深水區淹死了,別告我黨,因為早有警告在前("NOT in fine 

print only")。更不用說,大人們是從不道歉的,所以以“父母官”自稱的黨,也

不道歉 - 無論犯了什麼“路線錯誤”。因為這關繫到“面子” - 中國人的第二生

命。

如果你問問許多中國人,什麼中國文化沒有?他們會告訴你,中國文化悠悠五千年,

無所不包。儘管在魯迅時代,這種自大已經被他罵的狗血淋頭了,但這種對中國傳

統文化洋洋自得的感覺,在今天還是比比皆是,不是幾代人就消失了的。當然,我

指的是中國文化中的糟粕之物,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相當大的比例。

我古狗了一下,難得糊塗的始作庸者是鄭板橋(1693-1765)。他那時正是牛頓的年

代,英國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了,中國這位卻相信糊塗最好。難怪三百年後,英國的

炮艦開到家門口時,大清只有派女同胞赤腿站到城牆上:相信英國人的大炮一點火,

必定會首先自己爆炸。

故事歸故事。但故事,來源與國民的感覺:自我感覺如何。感覺,是對事情的敏感

性。但如果要深究,則僅憑感覺明顯就不夠了。用西方的概念叫:抽象,分析,綜

合,理性,邏輯,等等。中國人過去不懂這些,現在知道西方人的這些方法了,為

了表示不甘落後,說我們“祖上”其實也有。

中國人不懂得抽象思維,不會綜合分析,例子比比皆是。如在一切“應用符號”的
域,象語言,數學,音樂三大領域,不用說曆法,中醫中藥了。在這種僅僅憑藉
“感覺思維”的國民中,在不知道“追求真理,科學,客觀世界”等概念的文化中,

如何能“不糊塗”呢?

建立一個理性的社會,不首先剷除“難得糊塗”的認識態度,不深入學習西方的思

維邏輯,中國的民族很難變成一個“理性的民族”。中國人說,嘴上的巨人,行動

的矮子。我看是,“難得糊塗”只能使中國成為 - “形體的巨人,認識能力的侏儒”。


最後,中國的典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這樣介紹的。

“韓信經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軍,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  蕭何漢朝建
立後被封為楚王。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後,政權旁落他人,為了劉姓政權
的長治久安,必須剷除隱患。他認為在諸位將領中,功勞最大、才能最強、威望最
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險的敵人。因此,韓信首當其衝。
  劉邦先是用計生擒了韓信。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嘆地說:“狡兔死,走
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將韓信押
回京城後,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削去了王位的韓信,心想自己為興建漢室出生入死,最後落得個如此下場,既
然你劉邦無情,休怪我韓信無義。韓信私下與被任命為趙國相的陳稀相約,陳稀在
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響應。
  公元前215年(漢高祖十年),陳稀果然舉兵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
虛。韓信準備在長安舉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呂后告發韓信準備謀反。呂后
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出面,假稱北
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稀已死,邀請韓信進宮向呂后賀喜。韓信哪裡想到極力
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是殺害自己的主謀。結果韓信剛入宮門,就被
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呂后將這一代名將帶至長樂宮鍾室,殘忍
地殺害了。”

表面上,這個典故說的是統治者們爭權奪利,但你可從其中看出中國人的一個本性:
“判斷憑藉感覺,變化無常,自相矛盾”。

中國人不會對事物的抽象,不知道如何產生邏輯結果,如西方哲人科學家那樣,關
鍵是中國人缺乏的“分析”的能力。沒有分析,就不可能對事物的深刻了解,只能
停留在感覺的籠統認識之中,無法上升到理性,對事物本質的認識。舉例來說,在
很多領域,欲進行分析和推理,必須“簡化事物”,用“符號”來代表對象,才能
方便下一步的研究。如數學,音樂,語言,天文曆法,醫學等等。中國人的分析無
法深入,首先無法形成符號,不能抽象,所以無法思考深入。到了思想和世界觀的
範圍,缺乏分析,表現為“沒產生原則的能力”,更談不上理解“原則”,奉原則
為座右銘。沒有抽象分析能力,甚至很難產生想象力,這就是中國本土沒有宗教產
生的原因。中國的佛教是南唐以後從印度傳入的。

缺乏理性認識的集體,只有依賴動物的感覺本能,處於外界的環境中。這就是這個
集體認識能力的事實。不論中國人在其他文化產生出什麼樣的花樣,從哲學認知的
角度看,這個集體非常幼稚。因為它所依賴的感覺的判斷,經常變化,自相矛盾的
時候非常正常,因為沒有什麼叫做“邏輯前後一致”的概念。一句話,沒有原則可
以遵循。

中國要想真正的崛起,集體認知能力的必須提高,必須完成從“感性民族”,向
“理性民族”的進步。僅僅憑藉形體碩大是無法長久的。這個集體關鍵要增強“腦
容量”,而不僅僅是欣賞自己的“小聰明”的感覺。

恐龍曾經在地球上橫行一時,但他終於絕跡了,而讓位於“腦容量”更大的動物 - 
類人猿。人類的競爭,最終也是“腦容量”的勝利 - 這個新的“腦容量”,叫作
“理性”。

(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請教各位,南蠻有條旱澇公式在Words fo
2011: 方舟子惡鬥肖傳國始末
2010: 西岸的胡攪蠻纏
2010: 八腳雞理論
2009: 關於腦殘者語法
2009: 言真輕直言是二頭濫英語生活單調無聊壓
2008: aa88自畫像
2008: 中國決定將朝鮮族文化申請世界非物質文
2007: bootedcat:談一談新時代的自我身份標
2007: 何祚庥要告《南方人物周刊》泄漏國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