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漫談物理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
送交者: 微結構1 2004年03月02日16:37:1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2.2 理論與計算
在量子力學建立之後,理論發展就分道揚鑣,其中一條道路是深入到更加微小尺度的微觀世界中去。首先發展的是原子核結構與動力學理論。雖然核子之間存在強相互作用,但基於平均勢場中作有效單粒子運動的殼模型也取得成功。還有強調核的集體行為的液滴模型和複合核模型,也有將單粒子運動和集體運動結合起來的綜合模型,核子配對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等,頗成功地說明原子核的某些性質。
進入更深層次的物質結構就到達了粒子物理學的研究領域。50和60年代,除核子以外,又發現大量的強子(具有強相互作用的粒子),其中多數是不穩定的。1964年,蓋爾曼(M.GellMann)等提出了強子的夸克模型,認為強子並非基本粒子,而是由具有分數電荷(1/3或2/3電子電荷)、還具有色荷(紅、藍、綠三種顏色之一)的夸克所構成的。質子的夸克結構已為實驗所證實。理論所預言三色六味的各種夸克,一一被實驗所揭示,最後一種頂夸克是到1995年才發現的。夸克雖然存在於強子結構中,但獨立存在的自由夸克卻一直沒有觀測到。科學家又提出夸克禁閉模型來說明這一事實。
到本世紀中葉,已經明確了自然界只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即引力、電磁力、弱力與強力。其中引力和電磁力是長程的,而弱力與強力是短程的,限於原子核的範圍之內。愛因斯坦晚年致力於統一場論,試圖將引力和電磁力統一起來,未取得成功。量子力學建立之後,處理量子體系與互作用場的理論(量子場論)得到了發展。首先發展的是,處理電磁相互作用的量子場論,即量子電動力學。在40年代末,利用重正化消除了發散的困難,使量子電動力學的理論預言得到了高精確度的實驗證實(有效數字高達十幾位)。隨後,處理強相互作的量子場論、量子色動力學得到了發展。弱相互作用的理論始於費米的自衰變理論,60年代末,溫伯格(S.Weinberg)與薩拉姆(A.Saiam)成功地將電磁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統一起來。在量子場論中,一些粒子被理解為場的激發態,而另一些粒子則成為傳遞相互作用的玻色子。
進一步探索各種相互作用的統一理論尚在進行之中。大統一理論企圖將統一的範圍包括強相互作用,尚有待實驗的證實。進而將引力包括在內的超大統一理論的設想也被提出。
三代夸克與輕子的粒子模型,量子色動力學與電-弱統一理論,被統稱為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在概括和預言實驗事實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它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其中60種已被發現,只剩下希格斯玻色子與引力子尚待發現。
但標準模型仍帶有唯象性質,它包含十幾個參量,而且對粒子的質量不提供理論解釋。如何超越標準模型,並從更根本的微觀模型來解釋粒子物理,就成為對理論物理學家的重大挑戰。在這方面的努力以超弦理論最引人注目。這一理論極其精巧,也推動了相關數學問題的研究。但最終如何評價這一理論尚有待於實踐來檢驗。
當代天文學研究總結出來的大爆炸理論被稱為宇宙論的標準模型。按此理論設想,宇宙起源於一百數十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原先是時空奇點(密度和曲率卻無限大),各種相互作用統一在一起。到10-44s,發生了引力與其他相互作用分離的對稱破缺,到10-36s,發生強力與其他相互作用分離,到10-10s又發生弱力與電磁力的分離,成為如今四種相互作用並存的世界。到10-6s時,開始合成強子,到3min後形成原子核,再逐步形成各種原子及各種星體與星系。大爆炸宇宙論是建立在若干天文學觀測的結果上的:哈勃定律所描述的宇宙膨脹,3K宇宙背景輻射的發現,星體一些元素的豐度數據,是一種持之有效的物理學理論,當然還有許多問題尚有待于澄清。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宇宙(3min之前)是粒子物理學的天下。著名物理學家溫伯格的有名科普著作《最初三分鐘》即以此而命名的。
量子力學建立之後,另一條發展道路在於進入較大尺寸的物質體系。將量子力學應用於分子,建立了量子化學;將量子力學與統計物理學應用於固體,建立了固體物理學,隨後發展為凝聚態物理學。涉及了這些問題,就需要明確區分量子力學和經典物理學的各自適用的範圍。通常的提法是量子力學適用於微觀體系,而經典物理學適用於宏觀體系,這顯然不夠精確,因為也存在宏觀量子體系。對於特定粒子構成的系統,可以採用量子簡併溫度(即粒子的德布羅意波長等於粒子的平均間距對應的溫度)

來區分。這裡h是普朗克常數,m為質量,kB為玻爾茲曼常數,α為平均間距。如果溫度遠大於T0,則可以放心採取用於經典物理學的理論方法來處理這一體系,否則,就得用量子力學的方法。至於T0的高低則取決於粒子的質量m和體系的平均間距α(或密度)。對於固體和液體,α約為0.3nm,對電子系統而言,T0~105K,從而表明處理電子系統的問題,離不開量子力學。對於原子核或離子而言,T0~(50/A)K,A為原子質量數,對於輕元素(如氮與氫),在低溫下要考慮量子力學的效應。因而在通常情況下處理大量原子核(或離子)與電子的混合體系,對於電子這一子系統,必須採用量子力學的理論方法,而對於原子核這一子系統,則不妨採用經典物理學的理論方法。凝聚態物理學和量子化學由於大量採用這種混合的處理方案而取得了成效。但應該指出,這類的電子理論涉及了相互作用粒子的多體問題。基於有效場單電子近似的固體能帶理論顯然很有成效;引入適度的相互作用而發展起來的費米液體理論、巡遊電子鐵磁性理論和BCS超導理論也成績斐然;但是強關聯電子體系(包括高溫超導體)仍然是一根硬骨頭,對理論物理學家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
如果僅關注原子(或離子)與分子常溫下的位形與動力學問題,那麼採用經典物理學的方法是無可非議的,正如當代液體物理學和軟凝聚態物理學所作的那樣。當然,如果涉及鍵合的細節和電子的躍遷,還是需要量子力學。低溫下的量子流體(4He與3He)突出地體現了量子力學效應。在氣體中要體現這種效應,由於原子間距,簡併溫度要壓得很低。在進入90年代後,方始觀測到這類理論預期的效應,原子束光學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都是例證。特高密度下的物質,如中子星,使簡併溫度高達1010K,可能使這些星體內部呈現超流性等量子力學效應。
應該指出,當代也是經典物理學復興的時代。在相變與臨界現象領域,研究了具有長程漲落的經典統計體系,呈現了普造性和標度律,發展了重正化群理論。經典動力學系統理論和非線性物理學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像混沌、分形、孤子等概念,在交叉科學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成為理解複雜性的鑰匙,也為解決端流這個長期懸而未決的難題提供了有意義的線索。
電子計算機的突飛猛進,對於當代物理學產生了異乎尋常的影響。量子化學與凝聚態電子理論的從頭(ab initio)計算方案變得切實可行,從而促進了計算材料科學這門新的交叉學科的發展。分子動力學、蒙特卡羅方法,乃至於元胞自動機為物理學的各個分支提供了鮮明生動的物理圖像和信息。以至於有些科學家認為計算和計算機模擬已成為可與實驗和理論並立的科學研究的第三個支柱。
儘管由於物質結構層次化的結果,使得當今的物理學家很難精通、也不必要精通物理學的各個分支。但是物質結構在概念上是有其統一性的。相同的概念會在不同的層次上出現。著名物理學家巴丁(J.Bardeen)的一段話很有啟發性:“處在這日益專業化的時代之中,得以認識到基本物理概念可能應用於一大批看起來五花八門的問題,是令人欣慰的。在理解某一領域所獲得的進展常常可以應用於其他領域。這不僅對材料科學的眾多領域是確實的,對廣義而言的物質結構亦復如此。作為闡述的例證,為理解磁性、超流性和超導性所發展的概念也被推廣應用於眾多的領域,如核物質,弱與電磁相互作用,高能物理學的夸克結構與眾多的液晶相”。這值得我們深思。

3 學科的前沿與展望

下面我們來討論有關學科前沿與展望這方面的問題。
3.1 物質結構層次化的結果


 

當代物理學的研究表明,物質結構在尺度上和能量上都呈現不同的層次(見圖1)。明確了物質結構的不同層次之後,當代物理學的分支學科如何劃分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見圖2)。最微小(也是能量最高)的層次是粒子物理學(也稱為高能物理學),然後是原子核物理學,再上去就是原子物理學和分子物理學。原子或分子聚集起來構成了不同的聚集相:氣相、液相和固相,乃至於固液之間的中介相,如液晶、複雜流體與聚合物等軟物質。另一類氣相(由宏觀中和的正負帶電粒子所構成的)就是等離子體,相應的是等離子體物理學。大尺度的固體與流體運動的研究歸結為固體力學與流體力學。聚集相的複雜組合構成了岩石、土壤、河流、山脈、湖泊、海洋及大氣等,成為地球物理學的研究對象;而細胞、器官、植物、動物及人體構成了生物物理學的研究對象。繼續擴大物質研究的空間尺度,就引導到空間物理學和行星物理的領域。進而包括太陽、恆星、星系、星系團,乃至於整個宇宙,都構成了天體物理學和宇宙論的內容。在這裡似乎遺漏了一些傳統物理學的分支學科,如光學與聲學。目前的情況是,它們的部分內容正在朝向偏重技術的工程學科轉化,而另一部分則和某些結構層次的物理學相結合。例如光物理學就和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密不可分,也和凝聚態物理學關係密切;而物理聲學則與凝聚態物理學及固體與流體力學密切相關。
從物質結構層次化的圖表來看,物理學的主要空白區域突出地顯示為圖表的底部和頂部。其一是尺度上最最微小但能量最高的世界,對應的學科為粒子物理學(亦稱高能物理學);其二是最最宏大的世界,即天體與宇宙,對應的學科為天體物理學與宇宙論。這兩者,表面上看來,南輾北轍,結果卻殊途同歸,有合二為一的趨向,奇妙地體現了大與小辯證的統一。粒子物理學所面臨的挑戰在於探索更加細微尺度下,也就是更高能區物質結構的規律,希望能夠超越現有的標準模型,追求相互作用的進一步統一。而宇宙大爆炸的標準模型則表明早期的宇宙是處於超高能的狀態。因而高能物理學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宇宙進行考古學的研究。提高研究的能量範圍,就等於追溯到更早期的宇宙。高能物理和天體物理的實驗研究都屬於大科學的範疇。大科學威風凜凜,但大也有大的難處,正如《紅樓夢》中王熙鳳所說的,大科學所面臨的問題在於如何持續地獲得社會的支持。在冷戰時期,巨型加速器成為國力的象徵,理所當然地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冷戰以後,情況顯然有所不同,需要考慮這類基礎科學研究的社會效益問題。美國超級超導對撞機的下馬似乎暗示了:即使像美國那樣的富裕發達國家,對大科學項目的支持還是有條件的。看來今後的出路在於走國際合作的道路。對這兩個前沿而言,目前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除了這兩個很明顯的前沿外,應該還存在一個前沿問題,即存在於結構層次之間,總的說來,就是朝複雜物質展開:固體物理早期所研究的多半是簡單的物質。在進一步研究中,方始接觸到比較複雜的物質,當中蘊含有許多尚待發物理展、挖掘的物性。下面以半導體為例作些說明。最簡單的硅,研究得最清楚,應用得最廣泛;然後是複雜一點的碑化鎵這類化合物半導體(Ⅲ-Ⅴ族與Ⅱ-Ⅳ族);更進一步就涉及結構更加複雜的聚合物半導體。近年來,聚合物半導體研究十分引人注目,己能做出聚合物晶體管來。當然,聚合物的集成電路在當前還不能與硅片競爭,但它有廉價、容易製備的優點,因而可以在其他方面發展。由聚合物,我們想到人的大腦問題,大腦裡頭並沒有硅片,但大腦思維複雜程度遠遠超過現代大型計算機。故從簡單物質的研究到複雜物質的研究的發展過程中,物理學應該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所以我們可以認定,除了前面兩個(實際上已經合二而一了的)前沿外,應該還存在另一個物理學前沿,即探討複雜物質的結構與物性。

3.2 複雜與簡單的辯證關係
下面討論一下複雜與簡單的辯證關係問題,這裡牽涉一點哲學觀點的問題。因為物理學所研究的是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所以在探索和深入到一定程度後,某些哲學觀點就會呈現出來了。
物理學家慣用的一個觀點往往是還原論。所謂還原論,就是將世界分成許多小的部分,每一部分研究清楚了,最後拼起來問題就解決了。這個觀點是很自然的,物理學家過去受到的是這個訓練,基本上就接受這一觀點。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支持這個觀點,鼎鼎大名的愛因斯坦就講過:“物理學家的無上考驗在於達到那些普適性的基本規律,再從它演繹出宇宙”。這可以說是愛因斯坦的雄心壯志,也是幾代物理學家抱有的看法,就是說,如果我們把世界基本規律搞清楚了,那麼就一切事情都解決了。下面是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講的話,他講這一段話的時候正好是在量子力學初步建立之後,他說:“現在量子力學的普遍理論業已完成,作為大部分物理學與全部化學的物理定律業已完全知曉,而困難僅在於把這些定律確切應用將導致方程式太繁雜而難以求解”。他的意思是基本的物理規律已經知道了,下面似乎就是一個求解的問題,至於求解,由於方程過於複雜,似乎有些問題還解不出來。
儘管有許多物理學家是抱有這類觀點,但現在來看問題似乎不這麼簡單,基本規律知道了,具體規律是不是就一定能夠推出來,這個問題一直是有爭議的。19世紀有一種極端的意見,就是所謂實證論的觀點,以奧地利科學家馬赫為代表,馬赫也是個哲學家。他認為物理學家只要追求宏觀物體之間的規律,去搞清微觀的東西似乎沒有用處,且微觀是否存在,分子、原子是否存在,他一概採取否定的態度。顯然這類觀點過於極端。實際上應該看到,物質結構存在不同的層次,層次與層次之間是有關聯的,有耦合的,因此,我們需要理解更深層次的一些規律。譬如遺傳問題(這當然不是純粹物理學問題),可以從生物現象上求規律。早在19世紀,門德爾就總結了豌豆的遺傳規律,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基本規律,但為什麼造成這個規律呢?顯然跟遺傳物質的結構有關。最關鍵的一步在於,1952年左右,生物學家華森(J.Watson)和晶體學家克里克(F.Crick)在英國卡文迪什實驗室把DNA分子結構辨認了出來(在某種意義上是猜出來的)。這使我們曉得,遺傳規律與DNA分子結構中某些單元的排列順序有關,也就是說,在分子結構中有個密碼存在,這密碼規定了遣傳情況,如果密碼改變,遺傳情況也就改變了。由此可以看到,分子結構與遺傳物質這兩個不同層次之間存在耦合的問題,理解了分子層次的結構,就把遺傳規律基本上搞清楚了。再如,固體的導電問題,牽涉到電子在固體中的行為問題,如果我們把電子在固體中的行為搞清楚了,那麼對固體為什麼導電,為什麼有的是半導體,有的是超導體這一類問題就都可以給出一個解釋來。這就有利於推動我們去研究導電現象,以及利用這些現象做出晶體管來,做出集成電路來,做出超導的約瑟夫森結,來為人類服務。這就說明層次與層次之間存在耦合現象。另一方面,層次與層次之間也存在脫耦現象。所謂脫耦現象,就是下一個層次的現象對上個層次未必有重要關係。例如,近年來粒子物理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1995年發現了頂夸克,這在粒子物理是件大事,因為設想的幾種夸克,包括最後一種頂夸克也都發現了。但是頂夸克的發現對固體物理或凝聚態物理有沒有可以觀察到的影響呢?沒有,到現在為止,似乎一點影響也沒有。這表明,層次跟層次之間,在某些情況下,存在脫耦。我們說粒子物理的進一步發展,對本身,對理解粒子的性質和宇宙早期的問題,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但是,它的發展,對理解相隔了好幾個層次的物質,就喪失了重要性。再如,原子核的殼結構對遺傳有沒有影響呢?一般說來看不出太大的影響。這就是層次之間既存在耦合,又存在脫耦,而且大量粒子構成的體系往往有新的規律。
我們來看看另外一個觀點,所謂層創論的觀點。這裡是著名凝聚態理論學家安德森(P.W.Anderson)講的一段話:“將一切事物還原成簡單的基本規律的能力,並不意味着我們有能力從這些規律來重建宇宙,當面對尺度與複雜性的雙重困難時,構築論的假設就被破壞了。大量的複雜的基本粒子的集體,並不等於幾個粒子性質的簡單外推”。也就是說我們知道兩三個或四五個粒子的規律,並不能說明1020或1024個粒子的集體的規律,在每一種複雜的層次上,會有完全新的性質出現,而且對這些新的性質的研究,其基本性並不亞於其他研究。也就是說物質結構存在不同的層次,而層次跟層次之間,往往到上一個層次就有新的規律出現,對這些新的規律的研究,本身也具有基本性。
另外,要引一段卡達諾夫(L.P.Kadanoff)的講話。他說:“我在這裡要反對還原論的偏見,我認為已經有相當的經驗表明物質結構有不同的層次,而這些不同層次構成不同群落的科學家研究的領域,有一些人研究夸克,另外一些人研究原子核,還有的研究原子、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在這個清單中,後面的部分是由前面部分構成的,每一個層次可以看成比它前面的好像低一些,但每一個層次都有新的、激動人心的、有效的、普遍的規律,這些規律往往不能從所謂更基本的規律推導出來。從最不基本的問題向後倒推,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科學成果。像門德爾的遺傳律與DNA的雙螺旋結構,量子力學與核裂變,誰是最基本的?誰推導誰?要將科學上的層次分高低的話,往往是愚蠢的,在每一層次上都有的普遍原則中,都會出現宏偉的概念”。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各個層次之間既有耦合,也存在脫耦。並非是探究清楚最微觀層次的規律,就可以把世界上的問題全部解決。近年來有一種提法,說粒子物理面臨新的挑戰,要建立一種所謂“萬事萬物的理論”。有些科學家說粒子理論現在已經建立了標準模型,然後下一步就希望建立萬事萬物的理論。進行這類嘗試是完全應該的,要向未知領域再推進!但一定要採取辯證的觀點來對待這一問題。即使這個理論取得進展,也並不意味着萬事萬物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應該說物理學現在還是很有生命力的科學,但並不意味着要把它的全部命運都跟萬事萬物理論聯繫在一起,而是有很多新的發展餘地。

3.3 物理學的開放性
物理學一直是一門生氣勃勃的學科,這和它具有高度的開放性是密切相關的。它和技術並沒有截然的分界線,它和其他的自然科學也沒有截然的分界線。它的門戶總是開放的,鼓勵跨學科的交流與溝通。
物理學和技術關係密切。當今的許多工程學科都是植根於經典物理學的某一分支,而20世紀的物理學進而誘發許多新興的技術科學,如原子能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等。即使像高能物理學那樣的以基礎研究為主的學科,由於它採用了大量和高技術有關的研究手段,因而並不出人意料之外,它會對當代信息、網絡技術作出重要的貢獻。
另外,在促進進交叉學科方面,物理學也大有可為。物理學是嚴格的定量科學。盧瑟福有句戲言,“一切科學,要麼是物理學,要麼就是集郵術”,顯然已經不適合當代的情況。其他的自然科學早已擺脫了類似於集郵術的情況,在定量化方面,向物理學靠擾。20世紀的化學是鞏固地建立在量子力學基礎上的,和物理學已密不物理可分,有許多共同的研究對象。當然在觀點上的差別還是有的,正如著名化學家赫許巴赫(D.Herschbach)所指出的,“典型化學家高於一切的願望是理解為什麼一種物質和其他物質行為不同;而物理學家則通常期望尋找出超出特定物質的規律”,正好使雙方的研究互相補充。現代生物學早已面目一新,將它的基礎建立在分子生物學上。而分子生物學本身就是誕生在盧瑟福的後繼者主持的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生物學的面貌顯然己大為改觀。正如著名生物學家吉爾勃特(S.W.Gilbert)所說的,“傳統生物學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完全實驗的。而正在建立的新模式是基於全部基因都將知曉,並以電子技術可操作的方式駐留在數據庫中,生物學研究模式的出發點應是理論的。一個科學家將從理論推測出假定,然後回到實驗中去,追蹤或驗證這些假定”。看來物理學家在交叉科學方面尚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美國物理學評述委員會著,長征等譯,90年代物理學(共9冊,原文於1986年出版,中譯本).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1994
[2]Bardeen.J.Ann.Rev.Mat.Sci.,1980,l0;1
[3]Anderson P W.Science. 1972,177;393
[4]Kadanoff L P. From Order to Chaos.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1993.399
[5]Gilbert S W. Nature, 1991,347;99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硅谷的故事:關於硅谷的學術研究
2002: 不肖子孫, 別在你老媽那少的可憐的錢上
2002: 道德底線崩潰與學術腐敗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