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哀哉!中國之學界——王銘銘事件反思/by田畔
送交者: 風雪千山 2002年02月17日00:57:0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哀哉!中國之學界——王銘銘事件反思
時間:2002年2月16日 作者:田畔 來源:學術批評網


王銘銘事件發生,至今已近一月,各大媒體有了更為新鮮的內容,王本人也受到
一定處罰,一切都似乎已塵埃落定。然而,它給學界帶來的,決不是又一個腐敗
之例的揭露和相應的處理。對王銘銘事件性質的激烈爭論,暴露出更深層次的問
題,——許多學人敢於公開出來為王的錯誤開脫和辯解,說明中國學界整體道德
水平已經嚴重滑坡——這一極不正常的狀況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一、猶抱琵琶:令人疑惑的說法

就在王銘銘事件曝光之前兩個多月的2001年10月26日,有位羅先生發表文章,
對中國目前學術腐敗狀況做了一個較為樂觀的估計:
可能與學界的“墮落”相關,近來“學術打假”漸成風氣,媒體尤樂贊之。最近
之最近,“學術打假”又已多表述為“直面學術腐敗”,仿佛這“學術腐敗”也
像其他有些方面的“腐敗”那樣伴隨着權勢,敢於“直面”便體現出過人的勇
氣。其實在學界中生活的人都知道,今日“學術腐敗”無論有多麼“猖獗”,最
多不過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勢,既不敢以此自傲驕人,尤不具對“直
面”者的任何威懾。(《打倒與建立:也說學術打假 》,作者:羅厚立,來
源:世紀中國網,2001年10月26日)

因此,羅先生對學術打假者頗有微詞:
比較正常的情形是,批評者在自己從事研究的領域內說話,且最好先以實際作品
確立自己的學術地位。根本言之,以研究為主體的學科和以創作為主的科目(比
如文學、藝術等)有一大區別,即不必有類似“裁判”的職業評論家存在。在某
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以研究為主體的學術界出現“會說不會練”的專操評論
者,這本身就是一種“假冒偽劣”。(同上引)

讀罷大論,作為十分痛恨學術腐敗且早想出擊的筆者,不禁頓生疑惑。

雖然就筆者所了解的情況,學術腐敗者並非都呈“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態勢,而
在造假和阻撓打假時又往往假於“權勢”。但筆者孤陋寡聞,儘管“在學界中生
活”,卻不屬於“都知道”之列,且又沒有“實際作品確立自己的學術地位”;
也就不敢貿然以偏賅全,“直面學術腐敗”,以免被冠以“會說不會練”之名,
而責以“假冒偽劣”之實。不僅於事無補,且又遭人迎頭痛擊,豈不是自找沒
趣,貽笑大方。惟願羅先生所述是實,乃中國學術之大幸。

然而,自上文發布,不足三月,北大王銘銘教授東窗事發。王本人雖在“搬運”
哈維蘭先生的財物之後,直至被揭以來,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尚大致符
合羅先生之英明判斷。但王教授的弟子們卻一個個按捺不住,非但“以此自傲驕
人”,而且還借所謂“中國最高學府”之“權勢”,對敢於“直面者”進行了“會
說又會練”的“威懾”,從而使羅先生之高論大打折扣。

二、千古奇文:剽竊者反成受害“英雄”

那麼,王教授的高徒們是如何“自傲驕人”和對“直面者”進行“威懾”的呢?
請看以下奇文(為了不引起誤解,不得不大段引用原文,請讀者原諒)。

1.北大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生2002年1月14日致北大領導的一封信:
……最近,上海《社會科學報》在1月10日刊登了兩篇文章,對我們所的王銘
銘教授進行了過激的攻擊。我們一方面對這些一面之詞感到震驚和憤怒;另一方
面又替王老師感到不平和擔心。……我們認為,一個聽過王老師的課、一個有良
知的北大學生,是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來的。從這位“曉聲” 所選讀的書來
看,他還處在人類學的入門階段,但卻借着把一本教科書捧到“名著”的高度,
試圖全盤否定王老師的研究和在學術界的地位,我們不禁要問:這是無知,還是
別有用心?我們作為王老師具體指導的學生,當然知道他不是完人,對他在一本
譯介性教材中的失誤我們也不是不清楚。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認
為,“曉聲”這樣的批評,完全無視王老師多年來為中國人類學振興和普及所作
的貢獻,試圖攻其一處不計(及)其餘,其目的顯然是要徹底否定他的一切工
作。這不是一個學生應有的態度。我們與他接觸最多,對王老師的學識和人品,
我們才最有發言權。所以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向各級領導做如下陳述:
我們所知的王老師,誨人不倦,學識淵博,胸懷寬廣,乃是學生心目中的楷
模。……王老師的學術影響力,遍及學科內外。……他在海外權威雜誌和國際會
議上的學術論文,多達幾十篇;他被芝加哥大學等世界一流的學術機構聘為客座
教授……王老師著書立說、編纂雜誌、組織會議、建設學會、培養學生,他為復
興中國人類學的事業所作出的貢獻不可抹殺,他在中國人類學界的地位更無人可
以替代。
關於學術界對王老師的批評,我們在入校之前早已有所了解。起初,我們認為這
是正常的學術爭鳴,況且有些批評的確中肯,王老師在公開和私下也一直謙和待
之。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發覺這些批評越來越不正常,嚴肅的學術批評
失去了可能性,代之以上綱上線的誇大和炒作。有的批評,專事挑三揀四,以找
語病“硬傷”為能事;有的批評,言詞尖刻,不惜發動人身攻擊;有的批評,空
穴來風,對作者引用的著作,幾乎一本沒讀,竟輕言作者“食洋不化”。王老師
曾多次表示,沒有必要為這些不具備專業水準的批評申辯。不想,一些人變本加
厲,炮製大字報式的文章,肆意進行人身攻擊。而某些傳媒則為了製造轟動效
應,推波助瀾,對學術問題指手劃腳、以訛傳訛。我們認為,學術批評應該全
面、客觀、平和、公正,執一端而不記(及)其餘的做法是不正常的,尖酸刻薄
的言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學術批評應該激勵學術創新,應該樹立學術標準的自
主和自尊,而不是泄私憤,不是行政干預,更不是無限上綱的大字報。一句話,
絕不能用非學術標準評判學術。
我們非常明白,王老師之所以遭到這樣的惡意攻擊,就在於“木秀於林,風
必摧之”,就在於有人嫉妒他為中國人類學做出的突出貢獻,嫉妒北大人類學在
學術界的地位。曾經公開攻擊過王老師的學術警察們和這位“曉聲”一唱一和,
一天內在不同的媒體(《社會科學報》、學術批評網、世紀中國網)上發表五篇
大批判文章,口徑驚人地一致,矛頭竟然指到了以所長為代表的整個研究所頭
上,這令我們不得不質疑事件的背景。“曉聲”的文章,全盤否定王老師,看不
出半絲“愛之深,責之切”的動機,他不通過正常渠道,而是直接借媒體向北大
施壓,更看不出半絲“太愛北大”的情緒。那麼“曉聲”費盡心機、不計成本地
寫這樣一篇化名文章,動力從何而來?近幾個月來,有所里的老師曾以推薦出國
留學、鼓勵改換論文題目、支持留校任教等名目利誘我們轉投師門,後來又莫名
其妙地指責我們對所里的老師“不夠尊重”,最近更暗示我們要對王老師敬而遠
之。聯想起來,我們認為這些文章絕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目前,中國人類學剛
剛重建不久,學科建設仍是當務之急,費老提出“補課”就是對全體師生的鞭
策。在這樣的時刻,一個真正的學者所應做的是努力工作,爭取創新,而不是別
有用心地借批評來發泄個人的怨恨和嫉妒。
北大有桀驁不遜的陳獨秀,有特立獨行的辜鴻銘,有百折不撓的季羨林。他
們都曾是所謂的“爭議人物”、“問題人物”。可是北大向來沒有被壓力所屈
服,沒有對人才求全責備。因為北大鼓勵的不是百無一用的“完人”,而是獨樹
一幟的奇才。北大之所以有陳、辜、季這樣的人物,就是因為我們曾有兼容並包
的蔡元培先生,有老校長為我們奠定的博大風氣。這是北大成就中國最高學府的
主要原因。……自己敬愛的老師遭受惡意攻擊,我們無法安心。出於對老師的熱
愛,出於對北大的熱愛,出於對中國人類學的熱愛,更出於對良心的拷問,我們
決定做上述說明。希望各位領導能夠傾聽我們的心聲,採取果斷措施,防止有人
為個人目的藉機生事,避免人類學學科的損失和北大的損失。(《北大社會學人
類學研究所博士生致北大領導的一封信》,作者:張宏明、梁永佳、褚建芳、楊
渝東,來源:教育與學術,時間:2002年1月16日;摘自學術批評網)

2.向銘銘獻花——王銘銘教授所教本科生班級校友錄上部分言論摘錄:
我不想主觀評論什麼,只是轉載一些客觀的東西。這應該是我本人到目前為止
所聽到唯一的不帶任何別有用心的目的或偏激的情緒的言論。
2002-01-14 22:47:57, mj_safin ……這兩天這裡老有莫名其妙的東西。強烈
支持王老師,大家一起來支持他。決不能因為這件事就覺得我們系抬不起頭,我
們要把頭揚的高高的!如果王老師這次真的沒有站起來,那大家就都去學人類
學,爭取有所成就,將來一起為王老師“平反”。
………… 
2002-01-15 19:29:30, gaowenlei 我有個提議:我們18日考人類學的時候,
買一束花放在講台上,然後加上我們全班簽名的安慰卡片。大家以為怎麼樣?班
長批准嗎?我覺得其實學生才是老師心目中的最重!我們的支持對他來說是很重
要的。即使他沒有來,我們也可以請助教或者老師帶回給他,希望大家支持我得
想法。謝謝!(《向銘銘獻花——王銘銘教授所教本科生班級校友錄上部分言論
摘錄》,作者:ermei (劍柔),來源:北大新青年(三角地),時間:2002年1月
19日:摘自學術批評網)
…………

三、以非為是:獨樹一幟的“新”觀念

當筆者第一次在網上看到這些辯護辭時,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北京大學的學
子,甚至博士生的水平?還以為自己看走了眼,是哪些“學痞”在網上開了國際
玩笑。

筆者真不明白,批評王教授抄襲與“全盤否定王老師的研究和在學術界的地位”
有什麼關係。難道中國還處於“文革”時期,有人“誣衊”你是“反革命”,你
就真的成了“反革命”?你沒有抄襲,有人“誣衊”你抄襲,你就真的成了“剽
竊者”?同理,你的學術成果無可指摘,別人能把你從中國人類學頭把交椅上拉
下來嗎?

作為北大高級人才的王銘銘進行“剽竊”,本是北京大學的恥辱。而這些高徒們
竟不以為恥,甚至抬出陳獨秀等政治學術“權勢”人物,藉以標榜自己做了“文
抄公”的老師是“獨樹一幟的奇才”。筆者不禁要問,陳獨秀等人的“問題”與
你們老師的“問題”是同一性質嗎?如果他們也是這類問題,北大“博大風氣”
之下,“兼容並包”的都是這類人物,北京大學趕緊向教育部申請更名為“北京
文抄公大學”好了。

對此現象,筆者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王銘銘事件是非常高深的學術問題,不易分辨,很難認定,也情有可原。其
實,“剽竊”事實非常清楚,白紙黑字,明擺着的,連高中生都能看出來(參見
《王銘銘“剽竊”事件中的三個疑點》,時間:2002年1月28日, 來源:南方網
-南方周末;摘自搜狐網),而作為國家准棟梁之材的大學生、博士生卻看不出
來?不可思議!

筆者當然不相信“中國最高學府”的學生會水平這麼低。可能正如他們信中表白
的那樣,是出於信任與愛戴,看到自己“敬愛的老師”遭受“惡意”攻擊,站出
來為老師辯護。其出發點無可厚非,其勇氣也值得讚賞。但是,為了維護老師的
聲譽,為了維護北京大學的聲譽,應當想辦法證明王老師沒有抄襲。如果證明不
了,還想為長者諱,為尊者諱,就只能沉默(當然也不應該,但可以理解)。而
不能倚仗着北京大學在學界的“權勢”地位來壓制和指責批評者,更不能在光天
化日之下指鹿為馬,顛倒黑白。這樣做,除了顯示自己的水平低下之外,只能越
塗越黑,越描越丑,反而激起輿論的憤怒,使公眾更加關注此事。使“敬愛的老
師”不光彩之事越傳越遠,越放越大。不僅沒有為老師洗清“不白之冤”,維護
不了老師的光輝形象,倒使老師更加蒙羞,北大在學術界甚至全社會的聲譽也必
將因此而遭受嚴重損害。然而,“被芝加哥大學等世界一流的學術機構聘為客座
教授”,“在中國人類學界的地位更無人可以替代”的王銘銘教授,會有這麼笨
拙的學生嗎?筆者也不敢相信。

還有而且也只有一種可能,一向以領導中國新潮流“自傲驕人”的北大學子們,
又一次開風氣之先,向世人“獨樹一幟”地展示了一種敢於衝破社會道德底線的
“新”價值觀。對於他們來說,學界最為痛恨的抄襲剽竊行為,非但不是什麼可
恥之事,而且還光榮的不得了(他們雖然沒有明確這麼說,但從他們理直氣壯的
口氣中,誰都能感到這一點),至少十分的正常。他們毫不隱晦,作為被“具體
指導的學生”,對王老師抄襲一事,“也不是不清楚”;但那只不過是個小小
“失誤”——“聖賢之過”而已,不值得一提。曉聲把“失誤”說成是“抄襲”並
予以揭露,自然就是“別有用心”。而對王老師的“失誤”進行批評,當然就是
“上綱上線的誇大和炒作”,“炮製大字報式的文章,肆意進行人身攻擊”;是
“嫉妒他為中國人類學做出的突出貢獻,嫉妒北大人類學在學術界的地位”。
“學術警察們和這位‘曉聲’一唱一和”,“目的顯然是要徹底否定他的一切工
作”。北大各位領導如不“採取果斷措施”,有人就會“為個人目的藉機生
事”,從而使中國人類學學科和北大遭受“損失”。很顯然,王銘銘學生所奉行
的是與我們完全不同的另一套價值觀念。

對於此類論調,筆者早有耳聞。然而,令筆者十分困惑是,這種不得登大雅之堂
的“學痞”歪理何以出自“中國最高學府”北大,且能夠堂而皇之地公諸於世。
筆者不能不懷疑,出面宣揚這種“新”觀念的人雖是少數,但該觀點在北大廣有
市場,絕大多數人如果不是同意,至少也是默認。否則,為什麼沒有其他北大人
站出來公開(匿名者不算)駁斥這種顛倒是非的謬論(至少比較關注此事的筆者
未看到;如果有,筆者為他叫好,也為北大“平反”)。王銘銘學生敢於公然為
剽竊者鳴冤叫屈而無人公開站出來反駁,只能說明,在北京大學,歪風邪氣可以
大行其道,而有正義感的人不敢出來說話。作為所謂“中國最高學府”的北京大
學為什麼有這樣的校風?又為什麼會培養出這樣的學生?不令人深思嗎!

更有甚者,社會上一些人與之相呼應,也誣衊批評者是什麼派別之爭,要搞“文
化大革命”等。比如有一位“後學之輩”在《中國青年報》上刊文說:
我被王銘銘“博導剽竊”這個話題所震動,畢竟是北大的博導呀!的確叫人很
失望。我查閱了許多報紙。然而報紙上的報道卻使我越看越火。總是還沒說幾句
就大罵一通,很多不講事實根據,全篇罵聲不斷,照這樣下去非把王銘銘教授罵
個狗血淋頭不可。
誰知事情並不僅限於此,網上還有數千條攻擊王銘銘教授的惡語,而且有過
之而無不及,什麼中華敗類、裡通外國全上來了。除了那些跟風跑的無知者,許
多知名學者、教授的罵詞則更為惡毒。他們是不是想藉此機會整倒別人,抬高自
己呢?……試設想,如果一個民族整日處於互相批鬥、損毀的狀態,又何談發展
呢?“文化大革命”不是很好的例子嗎?難道我們還要在今天犯同樣的錯誤嗎?
難道我們還要讓悲劇在今天重演嗎?(《要學術爭論不要大批判》,載《中國青
年報》2002年1月28日)

該文所說是不是事實,關注王銘銘事件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即便“跟風跑的無
知者”有之,網上發“惡語”者有之,又能說明什麼呢?我們要問的是,有哪一
家報紙的報道“總是還沒說幾句就大罵一通,很多不講事實根據,全篇罵聲不
斷”,又有哪一位“知名學者、教授” 口出“更為惡毒”的“罵詞”?作者能像
筆者舉證王銘銘辯護者無恥行徑這樣,有根有據地舉出一二來嗎?

顯然,在這位“後學之輩”眼裡,作為學術“權勢” 的“北大博導”是不能碰
的,而人們對王銘銘抄襲行為的揭露和批評,就是“互相批鬥”的“文革”行
為。這也並不奇怪,王教授的學生不是還要一起為王老師“平反”嗎?問題是,
就如王銘銘學生謬論得以在北大橫行那樣,這種顛倒是非的文章竟然能夠堂堂正
正地刊登在中國幾大媒體之一的中國青年報上,公然向我們社會賴以生存的基本
價值觀念進行挑戰。這除了說明中國學界整體道德滑坡,歪風邪氣相當嚴重,還
能說明什麼呢?這就是羅先生所說的中國學術腐敗“無論有多麼‘猖獗’,最多
不過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勢”嗎?

觀辯護者之醜行,聞羅先生之高論,令人不寒而慄。


四、學術腐敗:豈能是黑色幽默

正是由於看到王銘銘辯護者敢於肆無忌憚地“以此自傲驕人”,並對“直面者”
進行“威懾”。筆者才不得不斷言,學界的問題要比其他行業嚴重的多。雖然我
們都不願見到,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個事實。

王銘銘教授抄襲事件被揭露,許多人對博導尤其北大博導剽竊震驚甚至震怒。但
筆者當時並不覺意外,這種事在中國學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司空見慣,不足為
奇。此前媒體不也揭發過不少“高級別”人物甚至院士的問題嗎?中國學界之
大,比王教授問題嚴重的正不知有多少呢!而北大也不是世外桃源,怎麼會沒有
腐敗分子。

有人說,這類事件屢屢發生,說明中國學術評審監督機制有待完善。所言極是。
但是,在一些學術評審監督機制比較建全的國家,這種事不是也經常發生嗎?不
說外國,我們國家其他行業,相同性質的事件,不也是不勝枚舉嗎?只不過名稱
不同,如“貪污受賄”,“玩忽職守”,“走私販私”,“假冒偽劣”,以及“黃
賭毒”等等。

學界並不像許多局外人想像的那樣——一片光明淨土。

我們不指望學界沒有腐敗,關鍵是有了腐敗如何對待。而王銘銘教授抄襲事件被
揭露以來,令筆者非常困惑的正是我們一些學者和學子以非為是的態度。

有比較才有鑑別。如果我告訴你,某官員貪污受賄被揭發,儘管鐵證如山,但他
的門生及友好不但不認為他有問題,反而紛紛投書上級機關和媒體,說他這不是
犯罪,不應當受到“嚴厲”制裁。即使他是犯罪,也應當看到他以前的貢獻,即
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揭發他的人是別有用心,自己未必乾淨;說不定是想
把他打下去,自己好占位子。媒體大肆報道此事,是炒作,是受人利用。我們不
能再搞彼此批鬥,不然就是“文化大革命”。還到處宣傳說:“某某不是貪污
犯。某某,我愛你!”“你是冤枉的,我們要為你平反!”云云。

是的,你一定會說:這是痴人說夢,黑色幽默。哪個社會能有這樣的事!

然而,在外國不會出現,在中國社會其他行業都不可能出現的咄咄怪事,在人們
視為淨土的中國學界出現了。在一些學者和學子那裡,剽竊者非但沒有責任,反
倒成了受害的“英雄”。這些人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編造種種謬論,到處為腐
敗分子喊冤叫屈,指責“直面”的揭發者、批評者和媒體是別有用心……哪有一
絲“半遮面”的樣子。

筆者並不反對建立健全有關制度,然而,在相當一批人價值觀都完全顛倒,是非
曲直都無法認定的情況下,我們制定再多再嚴格的評審監督條文又有什麼用呢?
只能是“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事實也是如此,近年揭出的學界腐敗分
子,有幾個受到了嚴厲懲罰?逍遙法外者不是大有人在嗎?

當然,羅先生的高論也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

比如,我們時常聽到媒體報道說,某貪官被抓出來之後,十分後悔自己的犯罪行
為,向社會表示懺悔。而廠家、商家向消費者道歉之事,也不絕於耳。最近,足
球界假球黑哨大曝光,不就是行賄者自己揭露的嗎?且有裁判寫了“悔過信”向
社會公布,並退還數萬元的“好處費”。他們這樣做是否出於真誠,我們不好判
斷;但至少有一個真誠的姿態。而學界呢,除了王銘銘據說向哈維蘭象徵性地道
了歉之外,還有什麼人為自己的腐敗行為向社會公眾講過“對不起”?而王銘銘
也並沒有向被他欺騙的廣大讀者表示任何悔改之意。

從這一角度看,學界的腐敗者倒確實是一直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勢呢。


哀哉!中國之學界。


作者附記:
因王教授現已為某些人裝扮成受害者的模樣,其他人哪怕只對其事進行反思比如
筆者,也有落井下石之嫌疑。故不得不說幾句並非“多餘的話”。
筆者與王銘銘素不相識,也未拜讀過他的大作。即使想做“學術警察”,也抓不
到王教授的頭上。
問題是,如果王銘銘在事件出來後,向學界道歉,或不做聲(他基本上沒說什
麼,還算聰明),學校做出處罰,也就過去了。而王銘銘已經是大學教授,似乎
也沒有抄襲的必要,也許確有其不得已之隱衷,現在不便說清楚。這樣,大家聽
了他的事,頂多搖搖頭,發幾句“人心不古”的感慨而已。“百無一用”是書
生,又能拿“中國最高學府”“獨樹一幟的奇才”怎麼樣呢?
然而,偏偏有那麼些人(包括王教授的學生),非要公開給王教授平反,還在媒
體上沸沸揚揚;把個筆者鬧得實在看不過去了,不得不放下手中要緊的事,硬着
頭皮出來,不自量力地充當一把“會說不會練”的“學術警察”。
王銘銘教授,實在對不起,筆者決不是與你個人過不去——你本人的事可以算作
“失誤”,只是你教育的學生太有點“以此自傲驕人”。

(2002-2-7)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