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運動和運動什麼
運動,即可看出一個物理問題,也可看成一個哲學問題。
說它是物理問題,因為我們知道人類的世界很多東西都是在運動,用牛頓的話說,是靜者恆靜,動者恆動。物理學的老祖宗亞里士多德並不這麼看。亞氏認為,萬物有其歸宿。也就是說,上去的要掉下來,生的要死,萬物都不能逃脫自己的命運,既“目的因”。現在人們都相信牛頓了,因為牛頓用的是數學公式表示物理規律,而亞氏的物理觀是一種哲學的表述。其實,從範例的觀點來看,各有各的道理,合起兩人的意見才對。有意識的物質,如動物和人類,明顯是有“目的”因的運動。動物要找食物,人類要尋求幸福:這些就是歸宿。物質的意識狀態可以看成是其發展的高級階段。在初級階段,物質的意識明顯是潛在的朦朧狀態。否則物質的意識不會後來出現的,因為意識現象不會無中生有。物理學的運動可以通過時空來測量。人類和動物的運動,可以通過其達到的目的來測量。這就是什麼在運動的證明。用範例的思想看,就是宏觀世界的物質在運動的證據,用時空或速度等性質來說明。如果要進一步問,“什麼在運動”是如何造成的?為什麼會有這些物質在宏觀世界中的運動?那麼我們就可以引入範例思想的下一個問題了,就“運動什麼”的問題。因為範例認為,是“運動什麼”造成了“什麼運動”。這個新的觀點聽起來匪夷所思,怪怪的,下面是我的解釋的嘗試。
在微觀世界世界中,不同於宏觀世界,是運動產生物質。這也就是運動什麼的問題。運動一詞,在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定義不同。我們所接受的運動概念,基本是亞氏和牛頓物理學的概念,是物質在運動。而在微觀世界中,我們不能再這麼看。範例思想認為,我們必須將運動看成這個微觀世界的本質,因為只有運動,才產生了物質,才造成了物質在宏觀世界的運動狀態。舉一個非物理的例子。毛澤東首先打定了主意要整那些人,也就是要“運動什麼”,然後才開始發動他的所謂革命,採取一系列方法整那些他規定的“運動對象”,如右派,資產階級等等。然後的情況我們都熟悉了,就是什麼在運的問題了。這些挨整的人,要人人過關,檢查交代,改造,表態等,經過一系列的複雜的運動過程,如過山車一般,有很多的還丟了性命。這就是由運動什麼決定什麼運動的過程,由微觀世界世界到宏觀世界,由老毛的思維到他人的社會現實的整個過程。物質的發展其實也是這樣的,既所謂“grand design”,神學家告訴我們這都是上帝的意思,證明了上帝的存在。我們可以因為沒有見過上帝的相貌而否認其存在,卻很難否定物質在宏觀世界的運動和目的性。如人類社會由低級走向高級,生命的頑強向上發展等等。就是最基本的物質,也是由宇宙星系最基礎的氮元素變成氫變成炭化元素。由無機物變成有機物。由基礎的化學成分變成生物大分子,最後生命的出現,直到人的精神現象和社會文明的到來。
如果我們要問在微觀世界運動的主語是什麼,我們就陷於了舊的循環,既用宏觀世界的運動概念來發問微觀世界的本質,犯了哲學上混淆範疇的錯誤。這個觀點是有點彆扭,"come on, get over 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