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話和獸化的清華學生 |
送交者: 安替 2002年02月27日17:23:0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一個人完成從“天之驕子”到“豬狗不如”的跨越,可能只需要一次新浪頭條。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生劉海洋2月23日下午2時在北京動物園朝幾頭黑熊潑酸之後,第二天下午5:55分,新浪就啟動了“清華學生潑熊”事件的滾動報道,相關網友評論到現在為止就已經翻了700多頁。而京城的紙煤和電視台也全方位追蹤這個學生和那些熊,終於把一個本來很簡單的獨立事件折騰成為自“趙薇軍旗事件”之後,又一場全民聲討的新高潮。 在媒體社會中,在自然保護區獵殺黑熊不算什麼大新聞,為了導出熊膽給熊插管子也不會有人關心是否殘忍,但是清華學生給黑熊潑酸卻轟動了整個京城媒體,以至於該生被媒體和網友罵得體無完膚,在沒有被判有罪之前,學校就已經聲明要開除他學籍,他的同學也在捐了萬元款項之後,還煽情無比地要高調倡儀“拒絕購買皮草象牙製品,節約能源,回收廢物,保護環境”來和該生的個人行為劃清界限。 事實上,清華校方和同系同學的聲明和倡儀也是事出有因。事件被媒體曝光之後,清華大學這個百年老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指責和嘲弄。很多媒體報道和專家評論都把劉海洋的個人行為無限拔高聯想,把原因歸結到清華大學素質教育的失敗甚至什麼文理分科的惡果。鑑於此,清華不得不儘量避嫌。 如果冷靜地去看潑熊事件的本身,只是一個心理有障礙的學生的偏激之舉。從目前的報道看,劉海洋早年喪父,家境貧寒,雖然學習成績優秀,但是心理上卻有一些陰影。中國學生心理障礙發生率不低,在任何學校可能發生類似這樣古怪偏執的事件,和是不是在清華大學沒有多少關係。他是否有罪(需要證明他是否有精神疾病),違反了什麼樣的法律(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還是《野生動物保護法》),完全他個人的事情,根本看不出是清華大學的日常教育導致他有更大的可能性去拿黑熊來做硫酸化學試驗。 媒體和民眾對潑熊事件的熱炒是和對“名校大學生”過高的期望落空分不開的。大學生在中國成為“天之驕子”,在歷史上有兩個明顯的時期。 一是在科舉考試結束,新式大學堂興起之後。那個時候在中國,大學成為年輕精英獲取西方先進知識、學習現代政治的唯一場所。特別是各地的名校,事實上成為國家未來主流精英的培養所。因為在社會轉型之中,傳統知識體系不再有效,成熟並不能代表在現實社會的生存能力,反而那些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大學生甚至中學生,能夠更快地理解和抓住歷史機遇,現代中國要靠他們來構架。所以,五四時代的大學生能夠成為社會的希望。 二是在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制度之後。1978年的中國,也處在重大變革的開始,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和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只有文革後的大學生,才能承載知識更新、觀點進步的重任,和當時的商人一起,走在了社會的前面,成為當仁不讓的“天之驕子”。 但是一旦轉型結束,改革從制度設計走向社會實踐,就需要更加成熟的群體來主導社會。而大學生特別是名校大學生,只是經過智力選擇的結果,所接受的教育和訓練也只是能保證他們比常人有更多的潛力而不是實力。事實上,他們要經過若干年的社會實踐,才能在這個複雜社會真正發揮這樣的潛力。因此,在現在還稱他們為“天之驕子”只是一種對過去歷史地位神話的延續而已。 大學生只是20歲左右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的智力水平要比平均水平高,但其道德水平、個人素質和心理健康狀況並不比其他人群要高多少,特別是在如今的大學普遍開花之時。這樣的現實如果還不直面,依然陶醉在“天之驕子”這樣吹捧和自我吹捧的感覺中,那麼清華學生潑熊事件後清華師生的窘迫和媒體炒作的鬧劇,就是這種感覺和現實地面的垂直距離。 不過,降低對大學生的過高期待,並不意味着就到無視他們基本權利的地步。經過媒體炒作之後,網絡上甚至漫溢着嘲弄名校的反智情緒。事實上,清華大學在對學生素質培養方面做得不會比其他任何一所學校差多少。而對劉海洋個人的人身攻擊,又陷入了熊比人還重要的奇怪邏輯。如果不認真保護肇事者的基本人權,反而對熊的動物權突然熱衷起來,這樣的煽情舉動做的再多,也是一場鬧劇。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