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下面的引語做了評述,商榷。
"剛才女兒從冰箱裡拿了個蘋果跑了出去,興奮地喊“我這個蘋果最紅!”在這個範例里,蘋果有其客觀的本體。“紅”則是蘋果在她眼裡視覺影像。對所有視覺正常的人來說,這個“紅”的影像是一樣的,所以這個“紅”似乎就有了某種客觀性。但是“紅”並不是必然的,它不屬於蘋果的本體。比如對色盲的人來說,它可能是綠色的;對蒼蠅來說,它可能是雜色的。所以“紅”是蘋果給她的視覺影像,是經驗的,是現象界的,是此岸的;而蘋果的本體,非紅非不紅,其存在和性質是獨立於人的認識的,是先驗的,是彼岸的。“紅”的認識是有限的,片面的,而蘋果的本體是無限的,它可能在無窮多不同類的觀察者眼裡產生無窮多不同的影像。這就是康德此岸彼岸,有限無限之說的含義。進一步,在康德看來,雖然“紅”的這個認識是此岸的,有限的,但它符合一些邏輯準則和公理框架。而對於這些邏輯準則和公理框架的研究,則是千百年來哲學家和數學家極為關心的事業。
-- 1 顏色,是光波的振幅和長短在視網膜上的作用。所以“紅”是人的主觀感覺。
-- 2 本體的概念不對。本體對應與現象。一切存在物都屬於現象界。
-- 3 此岸,與現象界是同義詞。彼岸,指的是本體界。
-- 4 一切現象界存在物都是有限的,許多符合“邏輯準則和公理框架”。
“關於人類認識的有限性,人類感官認識的有限性無須解釋了,而感官的有限性則導致了經驗的有限性,而經驗的有限性則決定了思想的有限性。比如上面的範例,我們看到這個蘋果是紅的,這是我們的經驗,而蘋果在蒼蠅眼裡的視覺影像是什麼?我們可能通過思考而得到答案嗎?又比如沒有吃過蘋果的人,他能通過思考而知道蘋果的味道嗎?當然不能。這是淺顯的例子,思想的有限性在很多學科里也有體現。數學裡有兩個著名的問題,一個是連續統假設“continum hypothesis”,另一個是Banach-Tarski 悖論(paradox),都體現了人類思想界限。黑格爾也許並不知道這些吧。”
-- “而經驗的有限性則決定了思想的有限性。”,這是等同感覺與思維了。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在範例看來,思維是絕對的。具體到個人的思維才是有限的。即使這樣,思維仍然是“相對的絕對”,因為任何人都可以作全稱判斷,就是絕對性質。
-- “一個是連續統假設“continum hypothesis”,另一個是Banach-Tarski 悖論(paradox)”,我也不懂這些與思維的有限性有什麼關係,請解釋。
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