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狀元休妻與清華北大之病 (ZT)
送交者: kaokao 2002年02月28日17:38:4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狀元休妻與清華北大之病 

南琛

最近發生了兩件事情,都和名校有關。一是北大教授抄襲,二是清華學生用硫酸
燒傷動物園的熊。這兩件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自不必說,以我的眼光來看,其吸引
眼球之處不在於抄襲或是傷害動物本身,而在於此二人的背景,一為北大,一為
清華,這給了我一個啟示,清華北大不能出任何類似抄襲或傷害動物的事情,如
果出了,必定引發國民驚詫,換句話說,如果是某個小學生抄襲,某個民工襲擊了
動物園的老虎,這事情最多就是一件花邊新聞,慷慨的報紙會給出豆腐塊以吸引
眼球。更進一步說,小學生抄襲,沒有任何值得一提之處,民工襲擊老虎,則可以作
為新聞發表。 

有一個問題我也常常會想,如果陳世美沒有後來的狀元及第,他和秦香蓮之間的
那點子事算什麼呢?比如他是一個混混,遇上了一個輕浮女子,然後和那個女子同
居,繼而領取了結婚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民間豈不是很尋常,為什麼他當了狀
元之後就顯得不那麼尋常?這裡通常的解釋是,陳世美既然當了狀元,就應該有
狀元的素質,這個素質具體可以表現於很多方面,糟糠之妻不下堂是其中之一,
或者他也可以娶小,把秦香蓮奉為主母,先定下這個名份,再和小老婆過日子,如果
這樣,陳世美必定成為最有高尚人格的讀書人之一。三言兩拍有如此多的故事,
甚至兩個女子在心上人金榜題名之後互相謙讓第一夫人的名份,其情也真,其狀
也感人肺腑,數百年後讀之,雞皮疙瘩仍然不絕於身。惜哉陳世美成了狀元之後,
看上他的是皇帝的女兒,皇帝的女兒自然不可能當小老婆的,甚至也不會當大老
婆,她鐵定是要做唯一的老婆,這樣陳世美就沒撤了,犯重婚罪也在情理之中。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示不是陳世美的見利忘義,而是陳世美作為一個狀元的見利忘
義,這兩者類似婊子和牌坊的區別。接下來的問題是,狀元為什麼不可以見利忘
義?於是有衛道士出來呼喊,說狀元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並且拿數字說話,從有
狀元這個玩意以來,到陳世美,總共出過一百個狀元,其中拋棄大老婆的有兩人,
拋棄小老婆的有三人,百分之九十五的狀元既沒有拋棄大老婆,也沒有拋棄小老
婆。而在同一時期,民間共有一萬人拋棄了大老婆,有五千人拋棄了小老婆,由
此證明狀元比平常人更有素質,也應該比平常人更高尚。這些數字愛好者還會有
更多的數據來證明這一點。 

我想了想,如果一百個狀元中有五個拋棄了自己的老婆,狀元的純潔率是百分之
九十五,這個比例很高了。再來看看民間的情況。假設當時有一千萬人口,適齡
拋棄老婆(指已經結婚或討小者)為兩百萬人,那麼共有一萬五千人拋棄了自己
的老婆,再一算比例,大約占適齡拋棄老婆者的百分之零點七五,也就是說,沒有
拋棄自己老婆的人占百分之九十九點二五,那麼在這個問題上,普通人的純潔率
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二五,比狀元高得多。再仔細一分析,人為什麼要拋棄自己的
老婆?因感情破裂而協議離婚的刨除。原因有如下一些,一是男人有了錢,而自
己的老婆不那麼漂亮,為求新歡而拋棄。二是男人當了官,嫌棄自己的老婆難看
兼上不得廳堂,所以拋棄;三是男人進了城,猛然間眼間大開,嫌自己的老婆土氣;
四是男人有了學問,嫌自己的老婆沒文化。這麼一來,拋棄老婆者必然呈倒金字
塔形狀,越往上拋棄率越高,越往下越底,到最下層,幾乎可以忽略。因為基數太
大,百分比不夠用了,得用千分比萬分比來算了,而在最最下面,那些人能討個老
婆已經是前世修來的福氣,焉敢輕易拋棄呼? 

這麼看來,倒是陳世美這一階層的人拋棄老婆的概率最大。這個結論荒謬嗎?不
見得。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北大教授抄襲,假設近十年來只有這一起(我指的
是被發現的,下同。),而這十年北大有一百個教授,那麼北大教授的抄襲率就
是百分之一。而在其他單位,評職稱或是混文憑,被發現抄襲的鳳毛麟角。具體
地說,假設昆明市有高級工程師一萬名,那麼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有抄襲的,那
麼昆明市高級工程師的抄襲率就是零。昆明市有中級職稱者十萬名,按照百分之
一的比例,應該發現其中有一千例抄襲者,但事實是沒有發現,那麼這個階層的抄
襲率就是零。 

再說說清華大學學生用硫酸燒傷熊的事情,假設清華有學生一萬人,那麼這個比例
就是萬分之一,中國現有人口中,有能力去動物園燒傷熊的適齡人口假設為八億,
那麼按照萬分之一的比例,應該有八萬人有這個行為,中國這些年應該有八萬起
這樣的事件,假如這樣的話,中國的熊恐怕就要絕跡了。 

數據當然不能象我這麼去處理,但也不妨一試。我想在這個事情上,我們的誤區
是,清華或北大的學生教授,不應該出這樣的事情,一旦出了,吸引眼球之外,
更多的是引來衛道士們的痛心疾首,大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而在我看來,事
實是,一個小學生的抄襲行為,比北大教授的抄襲行為嚴重得多。因為北大教授
是成年人,他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素質足夠高的話,也許他僥倖地抄襲
這一次,達到了某種目的,比如說為了分房為了職稱為了種種利益,如果沒被發現,
他也可能會收手不干,而且他還會是讓學生高山仰止的學界泰斗。而小學生不是。
這就好比一條河,上游是涓涓細流,下流洶湧澎湃,下游被污染,引發了大家的
憂患意識,因為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但如果污染是從最上游開始的,你在下游
的治理有什麼意義呢? 

而最為怪異的,北大人和清華人,好象是與眾不同的一類人。同樣的事情,發生
在別人身上和發生在北大清華身上就不一樣。仿佛一進了這兩個學校,人就不是
人了,變成需要特別保護的對象。北大和清華,這原本是很具體的兩個符號,一
說出來,大家都能明白是什麼,比如說我說長安街,或是前門,很具體,現在的情
況是,北大和清華很抽象,成了一種圖騰。就拿這兩件事情來說,北大清華不應
該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然這是無可置疑的,因為從邏輯上說,全國人民都不應該
發生這樣的事情。而現在的情況是,大家在潛意識裡都認為,北大清華不應該發
生這樣的事情——這沒錯——接下來就錯了,這樣的事情應該發生在某某非重點
大學,某某非重點研究所,某某民工身上。 

這樣的潛意識幾乎隨處可見。我看報紙,經常有這樣的說法,某某長長期被培養
受重用,照理不應該腐敗。這裡我就想問,照理誰應該腐敗?有人說沒想到抄襲
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北大教授身上,沒想到用硫酸燒傷動物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
清華學生身上。那麼,發生在哪一個群體或是哪一個學校身上是應該想得到的呢?
未雨綢繆,我們豈非應該先去關心這些想得到的人和地方,至於想不到的,偶爾
出一兩個敗類,隨他去吧。 

在我看來,根本沒有應該還是不應該這樣的說法。我們說一個名詞,應該有包容性,
比方說中國人,包容了昆明人和北京人,昆明人和北京人又包容了在這兩個地方生
活工作的所有人,這些人又包容了大學生和教授,然後才包容了北大和清華。在
這些包容性裡面,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至少從邏輯上說是平等的。可事實上
不平等,為什麼,因為中國喜歡搞精英扎堆。拿北大來說,如果在一份十萬的年
薪和北大教授間讓你作一個選擇,你會選擇什麼?一個北大人會毫不動搖地選擇
北大教授。這不是什麼君子固窮,而是北大教授在價值上比十萬年薪更可取。這
樣一來,有能力拿十萬年薪的人都自願留在北大了。我去北大,包括中科院這些地
方,看到的是一個個黃臉婆和小市民,他們本不應該被浸泡到這個知識已經快要被
糟透了的地方排隊等着評一個教授副教授。可事實上他們很幸福,因為北大教授,
這個名詞足以讓他們為之瘋狂。北大校辦企業現在規模非常大,占到中國校辦企
業份額的百分之九十。這在我看來是用人才的浪費造成的。這就好比我們以前說
年產鋼多少萬噸,而閉口不談每噸鋼浪費了多少能源,這種掠奪式的高產量,意
義何在。 

這種精英扎堆的後果之一,大家認為這些地方應該是百毒不侵。一說就說到素質。
而在我看來,這些個素質也可疑得很。人有各方面的素質,學識只是其中之一。
有的事情不需要特別的素質去進行判斷。比如說到抄襲好不好這件事情,我相信
在這個具體問題上,北大教授和小學生的判斷沒有區別。又比如說傷熊,我想一
個清華學生和一個民工也沒有區別,僅就這兩件事情來說,大家的素質沒有任何
區別。所以說清華學生傷熊,和一個民工傷熊,從事態的嚴重性和警戒性上說,
是毫無區別的。區別在於,是我們自己把這種區別擴大了,是搞新聞的,搞教育
的,搞社會問題的人,把這些區別擴大了。我還想起一個事情,現在賣火車票,學
生有專門的學生窗口,民工為什麼沒有專門的民工窗口?這是無法從學理上進行
解釋的。學生受到照顧,是因為他們需要受到照顧,這不假。可民工需要不需要
受到照顧?這些事情從來沒有人去澄清。或者也可以說,大學生的價值是不是比
民工大?大學生的生活是不是比民工困難?大學生放假回家就比民工回家過節更
重要?我看不見得。這些事情不是悲天憫人,而是從道理上說不通。可沒幾個人
都能接受,為什麼?因為潛意識裡大學生就是比民工要值得保護。類似的還有買
飛機票教師可以打折,為什麼教師可以打折而下崗工人或失業者就不能打?是不
是教師的收入非常低低到比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優惠的地步?還是類似的潛意識在
作怪? 

如果在北京動物園傷熊的是一個民工,大家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是要呼籲提高民
工的素質還是探索他違法的根源?是不是要說這件事情對別的民工有什麼警戒性
或啟示意義?現在新聞爆炒這件事情,好象不得了,清華學生出了這事,又好象
了不得,這兩個一加起來,無形中更加重了這種區別。而在我看來,這不過是社
會生活中的一個小概率事件,放到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中,很正常。並不因是清華
學生或北大教授的身份而有所不一樣,也不會因為喧囂一時的熱論而消失。這樣
的事情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注意,清華學生只不過是和任何一個人沒有
區別的一個個體,不因為其清華學生的身份而與眾不同。 

經過這些年,我想對於偶像崇拜或是對於某些虛假神聖我們已經有了免疫功能。
但另一種崇拜又讓人受不了,那就是對諸如清華北大中科院這類精英扎堆的地方
的盲目迷信,繼而對教授院士大學生的盲目迷信。實際是,一個教授和一個八級
鉗工有什麼人品上和做人素質上的區別,我看不出來。這個世界上有陳世美,也
有牛二,有聞一多,也有義和團。如果有區別,我們是不是以後全國人民都要做
教授和院士?不這樣,我們的素質何以提高?人們不相信他們會做出什麼事情,
不相信他們會違法,不相信他們素質的某一方面有缺陷,換句話說,不相信他們
是常人——他們自己也不相信。就如同不相信一個狀元會拋棄自己的結髮妻子,
所以一出了這事情就必定驚動視聽,不得了和了不得,國將不國,民將不民了。
 

在一個缺乏規則的社會,遊戲者必然要違背規則,這是鐵率。面對利益,教授院
士和所有人都沒有區別,就如同一隻聰明的猩猩和一隻不那麼聰明的猩猩,面對
香蕉的表現是不會有區別的,所區別的是,聰明的猩猩會想到用聰明的辦法獲取
香蕉,而不那麼聰明的猩猩沒這個能力。如果所有的猩猩都聰明了,那就需要一
個規則來約束香蕉的獲取數量,因為大家都聰明,所以也就不會有某隻獲取特別
多香蕉的猩猩凌駕於大家之上。如果說教授院士有高尚人格的人——我從來不否
認這一點,就如同一群猩猩里會有一兩隻寧可餓死不吃香蕉的俠義猩猩一樣,那
麼從概率上來說,可能和陳世美休妻一樣不會高於普通人,並且永遠會是一個小
概率。 

談了這麼多,我不過想說,如果大家都正常起來,可能生活就缺少了樂趣。清華和
北大之病不過是我們需要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來調劑我們的生活,他們病了,我
們就看他們的表演,圍觀者不論善意和惡意,無論勸架還是起鬨,總是無罪的,
有負罪感的是那些把清華和北大弄出病來的人,你們能不能在說到這些事情的時
候,不要身份先行,先說一個人如何如何。看來這是苛求,因為陳世美如果不是
狀元,他也就能留下一條命,我們也就失去了惡毒諷刺負心人的一段千古佳話。
這樣看起來,還是讓他們繼續病下去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