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女兩年來都參加一次華人圈孩鋼琴優勝者表演賽。去年老哥打電話邀請,告俺,孩(比小女大幾個月)鋼琴賽地區獲獎,要參加表演賽。
既是一種榮譽賽當然要去表示支持。於是全家出動去助陣。
對二女道:到時每個孩子的表演請鼓掌支持,他們都是獲獎者。
進了禮堂哥後(組委會租一州立大學禮堂),黑壓壓一片華孩。只有幾個混血孩父母及一個參賽孩是從中國領養,還有兩個印裔。二女問: 為什麼全是中國孩參賽?是其他族選手沒有參賽資格? (之前信息優勝者表演賽)我道: 不是這麼回事,這只是在所學的學員中挑選優勝者。大概學員範圍大部分都是華人孩子。當然不能認為其他族所學或所練水平不高。有其它一些比賽是在任何學員都可有報名資格的條件下進行的。只是不是這場。
孩子個個,穿着正規,男禮服女裙子,很是正規。
表演從第一個到第三十,前組二十個年齡小些(十歲之前),後組十二歲之前。我沒有音樂專長,聽着和看着表演曲目。覺得只有三,五個孩自己enjoying表演,曲調優雅。哈,大部分努力地表演着,就像在考試一樣。因為都昰重複曲調(三首曲選一首,每首幾分鐘,二女一個個鼓掌,漸漸失去了熱情。小女竟然睡着了。(被我叫醒後告之不尊重參賽者,大女倒還安靜聆聽。夫和我相視笑笑繼續到欣賞完。我很積極做好了個最佳觀眾,大聲鼓掌(有幾個孩的表演的確不但音符流暢且表演具有感染力,但大部分孩明顯只是一個對練習的交代。)
之後又去了一年,亦是如此,今年就沒再邀請助陣。
我舉這例不是讓家長認為孩子得獎不是好事。在小學前,孩子參加的比賽,絕大部分只是為了鼓勵有參與發展的興趣。不具有公眾認可性的權威。包括數學等項目。 家長對比賽成績及結果不要看得太重。名次好,成績好積極鼓勵,更上一層樓,往深處,難處繼續挑戰。隨着難度,深度及參賽人數的加大,(比賽級別提高)比賽會變得越來越激烈,水平會越來越提高。那孩子學的內容就會逐步加深。所學專長就越來越難突出。但同時,失敗及比不上最好的名次的現實就會產生。這時,心理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了。爭取榮譽的目的是什麼? 無非是讓孩子更有競爭力,上進心。學習戰勝自我,挑戰自我的能力。擊敗對手,不是為了譏笑他人,看輕他人,證明自己了不起。而是為了展示自己更具能力學好,學精所學知識或才藝且能展現給他人,給他人樹立好的榜樣。有了這個觀點後就不太容易出現華人圈惡性競爭,為名,為臉面的不必要的各種攀比心理。孩子好了鼓勵更好。不得名次亦要更加鼓勵。
在美校對榮譽看得比較輕,一些華人家長因為孩子(小學階段)在一些不具公證性的比賽中拿獎(幾個中文學校合起來辦的數學比賽)。像文中提到的鋼琴比賽中的得到的名次到學校證明孩子有全面能力,優於其他孩。弄得老師哭笑不得。之後大些(初中後)各種比賽的目的多半只是為了證明自孩比他孩聰明,能幹。哈,這些心態如果繼續盛行,那咱華孩心理還是不夠成熟。這個社會不流行這種風氣。公平,尊重個體,樂觀,公益才是精華。很好地理解運用榮譽的競爭過程及之後的狀態調整才是家長該學該知的方向。希望看到更多的華孩個體可以正確對待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