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好文推薦:從家長角度談談美國的初級教育
送交者: 真平方 2002年03月02日21:01:1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從家長角度談談美國的初級教育
送交者: 江海度餘生 於 March 02, 2002 16:35:02:

“燒熊事件”本是一件單純的刑事案件,但此事件卻引發關於教育體制的大討論,竊以為在此意義上,“壞事”變了“好事”。我的丫頭出生在美國,從幼兒園起的教育都是“美式”的,我想簡單寫一點我映象比較深的,供大家討論。要註明的是,美國教育各州不一樣,紐約州的教育也就算是“中流”罷。

丫頭一直在公立學校讀書,現在是7年級,相當於國內的初二。功課也還行,在學校的三個等級 Magnet, Special, Average 中是Special,“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

5歲那年的9月,小丫頭一本正經背了個小書包進了學校的“學前班”。這基本上是把娃娃們都招攏來,慢慢適應學校生活。每天上課9-12,基本是玩,兼學字母和數字。這期間也有“家庭作業”,內容是“從畫報上剪三個動物圖畫”之類,目的不在學什麼東西,而是在適應環境,學習與他人相處,已及養成做作業的習慣。這年的“成績單”主要是在“社會”這類,包括與同學相處(social ability),是否遵守紀(Discipline),能否按老師的指示做事等(Follow instructions)。在學校期間,孩子們並不規規矩矩坐在椅子上,而是“席地而坐”成一個半圓。整間教室紅紅綠綠掛滿了孩子們的塗鴉之作,連玻璃上都貼了不少。

一到五年級印象比較深的有幾點:
1。每年的“國際節”。每年三月的一天,全校700多師生舉行一天的International Fair。 家長也應邀參加。事實上,那天沒家長們的參與可能辦不成,因為那天的“重頭戲”是各國食品。各族裔的孩子,老師和家長們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美國孩子則穿紅白藍三色。 身穿民族服裝的家長們守着自己的“攤位”,孩子們花一個
美元可以遍嘗各個國家的美食,同時也學習別人的文化。那時候我們丫頭每年得買一套可愛的絲綢中國娃娃裝,可惜一年只穿一天。

2。每年的全校募捐(Penny Drive), 鼓勵孩子們把家裡攢的一分錢硬幣捐出來。捐款名目不同,有時是為某個特殊事件,比方說土耳其大地震, 科索沃兒童等。如果“天下無事”,則捐給某個流浪者中心。每年還有“贈寒衣”(Coat Drive) 和 “捐罐頭食品”(Canned Food Drive)。這些活動均由孩子們自己組織,老師協助。他們從三年級起每人訂“兒童時代周刊”,天下大事皆有所聞。

3。家長與學校的“互動”關係。學校有家長們自願組織的“家長會”,還有“華人家長會”,幫助學校組織很多活動。各班還有位“班級媽媽”,協助班級任課老師。到年底時,“班級媽媽”會出面建議本班家長們各出10圓錢合送老師一張禮品卷。每年開學時,老師請家長到校面談教學計劃等,家長也得以觀摩一下孩子們的教師。
每年還有數次“開門”--學校邀請家長在上課時間去學校看看孩子們上課。

4。每年的“節日季”,他們沒完沒了的“過節”。從11月的伊斯蘭教“齋月”第一天開始,到過完“中國新年”才算完。期間有猶太人的“光明節”,基督教的聖誕節,美國黑人的Kwanzaa ( 不知中譯文)。每個節日他們都要學該節日的來源,意義等等。

5。每年的Science Fair. 孩子們包括5歲的學前班孩子必須自己動手做一個小的科學試驗或解決一個問題。我們丫頭三年級時做了個“小麥發芽”試驗,自己種了一盒小麥草,還得寫一份詳細的報告,介紹整個過程,包括小麥草的用途。然後全部學生的“作品”要共同展出一個月。

到了6年級,上初中(Junior High)了, 上了一個台階。 開學第一天,學校邀請全體新生家長到校開個會,介紹6年級各任課老師,負責6年級的副校長,心理輔導員等等, 並介紹6年級的各學科。孩子們開始學新課。記得那年除了基本課外, 還有一門“法律”課,介紹美國法律的基本運作過程。還開了個“模擬審判會”,審的是古羅馬的一個暴君,忘了他被控的罪名。不過整個審批過程是一絲不苟地按正規程序辦的。他們還必須學半年法語,半年西班牙語,到6年級結束時自己選一。除此之外,6年級開始有“義工學分”。學年結束前必須義務服務若干小時。第二學期一開學,丫頭就趕緊去“搶”她喜歡的老師,為其做一個學期的義工。

6年級後,有幾門“實際生活課”。其中一門課叫“家庭與事業方法”,學的是“做決定的過程”,“影響決定的因素”之類。9。11後每人都過了把“總統癮”,上述課里老師正好把布什是否應該決定對阿富汗開戰用來當例子。大家設想自己是美國總統,遇此難題,應該如何做決定。決定開戰的後果可能如果,不開戰後果可能如何等等,然後綜合種種因素,做出最佳決定。結果全班“主戰派”和“主和派”各占一半。 這門課還學如何“理財”,藉此學習美國金融體系的基本運作方式。在“家庭”方面則是每個孩子學做幾件簡單的針線活。 期間有過一個為時一個月的Project,題目是“設想你大學畢業了,開始獨立生活,如何做到收支平衡”,他們得從報紙的廣告上找一個“工作”,然後找“房子”,“買車”,“買醫療保險”等等,各項支出加起來不僅得平衡,還得合理。我們丫頭的報告讓老師給“發還”,因為她找了個遙遠的“工作”,每天來回差不多6小時。:-)

應該說,美國的學校不能算是“象牙塔”。 學生們從小就參與社會事務。進高中之前已經把美國的選舉方式,法律和金融運作方式--當然是最基本的--學了一遍。丫頭在5年級時還當了一回“競選主任”,為她班上的一個孩子競選學生會主席助選,滿學校嚷嚷“請投xx一票!” 我在國內時遇到過美國的中學生,很驚訝他們的成熟,
看來與這種教育方式有關。做為家長,我對這種教育方式挺滿意。雖然公認美國的基礎教育在難度上遠遠底與中國,但我覺得美國教育的優點在全面和務實。我們丫頭現在最大的願望是趕快到14歲,她就可以課餘去打工掙自己的零花錢了。她自己掙得不僅會比我給的多,更重要的是:我無法用“扣零用錢”來威脅她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