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中國高考四大弊端 |
送交者: 劉譽澤 2004年09月10日16:12:0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追問中國高考四大弊端 今年高考、招生工作雖已塵埃落定,但人們圍繞考試、錄取、收費等方面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或醜聞的議論卻不見降溫。人們在追問:高考為何年年爆出驚人黑幕?我國的高考制度到底存在哪些弊端? 弊端之一:作弊——愈演愈烈且不斷升級 高考作弊近年來愈演愈烈,不斷升級:出現了由個別作弊向局部集體舞弊演變的苗頭。有些人甚至運用高科技手段來作弊,考場成了某些新技術的“競技場”。山東濰坊甚至冒出了“助考公司”這樣的舞弊機構,他們在山東東營、濰坊、臨沂、煙臺、日照等地大肆散發廣告傳單,宣稱只要花3000元就可以在考場上收到全部高考選擇題的答案,正確率可達95%。在今年高考進行之前,教育部發布了《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還要求考生高考前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連離考場的時間都比往年有了更嚴格的規定。然而,高考剛剛結束,一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就讓我們無法平靜了:陝西省公布共查處各類違紀作弊考生81人,山東發現作弊考生70人,江蘇共有25人違反考場紀律,河南還出現了震驚全國的濮陽三中舞弊案。組織舞弊的田春山等7名團伙成員已被刑事拘留,在高考期間,他們共為100餘名考前送錢的考生提供了高考考題答案,事後,他們與涉案監考老師私分了20多萬元的“紅包”。高考作弊的黑洞為何越堵越大?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所所長勞凱聲教授談了他的看法。他認為,第一,高考“已經成為決定人生走向的角斗場”。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盲目攀比“高學歷”之風,就業競爭中“學歷”超乎尋常的作用使得“上大學”成為很多人眼中惟一的出路,而國外非常受尊敬的職業教育,在我國卻被斥為“沒出息”,“文憑”壓倒“能力”,這一觀念的根深蒂固必然造成千軍萬馬搶過高考“獨木橋”的場面年年上演,激烈的競爭下也就難免會衍生出作弊的惡瘤,這是作弊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第二,是道德價值的喪失。有的人從小就在各種考試中作弊,道德觀念的扭曲,道德價值的喪失導致一部分人走上作弊之路。作弊現象的愈演愈烈折射出了一種社會性的誠信危機,在各種誘惑下逐漸喪失道德自律的雖然是少數人,但誠信在人們內心深處的天平上分量確是越來越輕,這一現狀需要全社會來關注和扭轉。對於群體作弊現象,勞凱聲教授分析為“利益驅動”。考試在社會生活中地位的提升使得它在很多人那裡可以被量化成誘人的物質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盧建平教授則認為,僅僅依靠《誠信考試承諾書》這種自律手段,效果非常有限。他呼籲要加強考試立法:嚴重的考試舞弊行為完全可以入罪。美國執法部門曾經逮捕過58名托福考試作弊的外國留學生,他們認為在托福考試中舞弊是對美國安全的威脅。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武俊也表示,高考單純靠紀律或規章制度進行規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儘快建立《考試法》,用剛性的法律來鑄造考試的公平”。 弊端之二:錄取——北航醜聞顯露冰山一角 一位廣西考生今年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但附加條件是必須交10萬元,否則領不到錄取通知書。這一公開索賄的醜聞被媒體曝光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震撼。利用政策漏洞進行暗箱操作,違規招生,牟取暴利,也引發了人們對高考制度和教育界的信任危機。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這一現象並非孤立,甚至可以說只是冰山一角。的確,北航醜聞還在沸沸揚揚,《華商報》又揭出了西安科技大學2萬元換錄取通知書的黑幕,西安財經學院也有學生舉報收取3萬元才肯錄取第二志願。一位經常採訪高校和地方教育部門的記者披露:高校往往在定向招生計劃、使用機動指標降分錄取、少數民族預科生指標分配、特長生招生、保送生資格選拔、補錄等方面做些手腳,從中牟利。首都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陶東風認為,這種弊端主要來自於錄取制度還不夠公開以及監督機制的不完善。信息的嚴重不對稱使得考生常常成為被“宰”的對象,學校招生有自主性的項目並不公開,例如調檔的標準、特長生的“特長”很多都不公之於眾,而學校的自我監督又無法應對一些自律不嚴的招生人員。因此,陶教授呼籲:只有信息公開與健全的社會監督機制才能有效遏制教育腐敗。 弊端之三:掮客——招生騙子大行其道 今年高考剛剛結束,廣西農村一位70歲的老者居然收到了某職業學校的錄取通知書。為何出現這樣滑稽的事情?江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負責人一針見血地指出:“高考剛剛結束,又到了招生騙子漫天撒網的時候了!”原來所謂的錄取通知書不過是招生騙子騙財的方式之一。每年高考結束到新生報到之間的三個月都是招生騙子們最活躍的時候,黑龍江省一位考生家長說:高招期間,學校周圍的賓館裡住滿了各種“校方代表”、“招生顧問”,其中大多都是高招“掮客”。他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造假行騙。這一類大多是純粹的騙子。他們利用了人們望子成龍的心理,騙術花樣繁多。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法院不久前剛剛審理一起“偽造高考錄取通知書案”,被告人就是利用假通知書和委託協議詐騙了78位家長的275萬元。 社會辦學違規招生。目前我國社會辦學機構中很多都存在違規甚至非法招生問題。高招期間,江蘇省教育廳職業與社會教育處幾分鐘就會接到一個投訴電話,基本都是投訴非法、違規招生的騙子行徑。 專家指出,高招“掮客”的猖獗給神聖的招生錄取工作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也使得社會辦學機構的信譽一落千丈,必須引起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大執法力度,以法律的正義還招生工作一個“清白”。 弊端之四:收費——缺乏監督的黑洞有多大 今年8月,瀋陽第四中學周娜的母親面對着女兒錄取通知書上近一萬元的學費,無路可走,服下了近100粒安定藥片自殺,而這已經不是第一例“學費殺人”的悲劇了。2002年,陝西省寶雞市考生小丁的父親,在兒子接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因為學費問題自殺,當時復旦大學的學費在每年5000元左右;2003年陝西省榆林市一中應屆高中畢業生景艷梅,以533分的成績被東北師範大學錄取,她的父親也是因交不起一萬多元的學費,在家中服毒自殺……這一幕幕慘劇讓本該明媚的收穫季節變得沉重起來。高額學費驚人。目前全國高校的平均收費水平在每年4000元到5000元之間。相比之下,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不過5854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不過2210元。這就是說,兩個農村居民的全年收入才能供養一個大學生。要知道,這還不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的其他花銷。“亂收費”雪上加霜。一漲再漲的學費已經讓人們苦不堪言,各種巧立名目的收費更是雪上加霜。不久前在南昌召開的國家發改委價格檢查監督工作會議披露,根據對20個省(區、市)初步統計,查出違法收費案件12634件,違法收費金額21億多元。河北某大學2002年至2003年9月間超標收取學費613萬多元,貴州一大學對外省籍學生多收54萬多元。為了規避檢查,有的學校收取現金後不給學生開出任何票據,有的讓學生直接交存摺、銀行卡,有的由校友會、董事會、工程建設部門向學生收取。 專家分析亂收費的屢禁不止主要源自三個方面。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教育經濟學專家賴德勝指出,社會資源一般都向名牌和著名院校傾斜了,在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地方普通院校為達到一些硬件要求紛紛舉債搞建設,致使一部分學校負債纍纍,“只有通過興辦獨立學院或是設立各種名目來解決資金問題。” ———教育經費使用效率低。很多學校為了擴大規模,制定一些與自身條件和水平不相適宜的辦學擴張計劃。貸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盲目擴大學校規模,超出自身能力搞基本建設,在建設中,資金的利用率極其低下,甚至被中飽私囊。 ———學校收入被擠占或挪用。國家發改委在檢查中發現,一些政府主管部門利用手中的權力截留、擠占學校收費收入。去年檢查中發現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教育部門對財政部門返還的學雜費,按30%的比例截留,對各校助學款按10%比例截留,挪作他用。教育界人士普遍認為,高考招生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遠不止上述幾個方面,如何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目前的高考招生工作,已是當務之急。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對清華物理系教學科研現狀的客觀評價 | |
2003: | 到底要培養多少“水”博士 | |
2002: | 別又成了富人的教育 | |
2002: | MBA,美國教授提出質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