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該如何懲罰傷熊大學生?
送交者: 李海清 2002年03月04日17:18:4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硫酸傷熊事件引起眾人關注,在揭開導致其誤入歧途的原因之後,人們似乎陷入情與法的迷茫:該如何懲罰劉海洋?

要給劉海洋出路嗎?

  在採訪中,北京西城公安分局有關人士表示,劉海洋的行為首次涉及到對動物園動物的嚴重損害,他並沒有狩獵或者殺害野生動物,其行為只能算是對熊的一種故意“傷害或者虐待。在我國《刑法》中,有關傷害、虐待的規定都是針對人的,而非動物。按照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不得定罪量刑。目前,從懲治傷害、虐待野生動物法律規定的角度看,劉海洋的行為的確觸及到了法律的空白。按照現有的法律規定,無論是《刑法》還是《野生動物保護法》以及司法解釋,都沒有關於傷害、虐待野生動物的相關規定,對劉海洋的行為如何定罪量刑,是擺在法律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另據檢察機關透露,如果案件進入到批准逮捕階段,在涉嫌構成犯罪的罪名上,將進行非常認真、充分的研究,嚴格依法辦案。

  目前以劉海洋的行為,雖然沒有關於圈養動物保護方面的直接法律規定,但他依然觸犯了《刑法》中規定的故意毀壞財物罪。因為熊是動物園中飼養的珍貴動物,無論對動物園來講,還是對國家來說,都是價值難以估量的寶貴財富,是公眾應該保護的對象,是一種特殊的“物,傷害了它的身體和健康,就等於毀壞了這種特殊的“物。按照該罪名,故意損害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近日有讀者致電本報,他們在譴責劉海洋傷熊行為的同時也相信社會會給劉海洋留一條改過自新的出路。在大學工作的李零先生說,劉海洋畢竟是一個年輕人,有時他犯下錯誤是難免的。雖然他的行徑惡劣,但這並不意味着他不能有悔過的機會。他希望社會輿論會考慮到劉海洋的前途。

  而有一位張女士致電說,不能因為劉海洋的身世比較可憐,就同情他,他畢竟觸犯了法律,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張女士也說,北京動物園黑熊被傷害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社會各界對北京動物園的捐款達10萬元左右,這件事“壞事變好事”,已經達到了對動物呼喚關注的目的。而對劉海洋的教育也應該有一個新的方向,是否可以考慮讓劉海洋到動物園當義工,每天為動物園工作,達到教化他的目的。畢竟,讓劉海洋成為健康的人,重新走入社會才是我們的目的。

  3月1日,衛生部召集部分在京精神醫學專家就“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座談,與會專家呼籲:不要再炒作劉海洋傷熊事件了,更不要殃及劉海洋的母親和母校。與其繼續將這個普通的新聞事件“進行到底”,不如抽出更多的時間關心那些現在存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通過各種手段幫助有心理問題和人格缺陷的兒童和青少年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旦人格缺陷將很難矯治

  3月2日,北京第二醫院專門救治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的少男少女門診開診了。門診主管護師鄧軍告訴記者,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比他們的父母強,看起來不缺吃不缺穿,其實他們心理上最缺少的是,有人能踏下心來聽一聽他們的心裡話,在他們茫然的時候拉他們一把、為他們修正生活軌跡。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人格極易發生偏差,而孩子的人格缺陷一旦形成則很難矯治過來。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醫生唐登華說,劉海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他21年的人生旅程中,他自己為自己做主、親手操作的只有兩件事,但是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其中一件是填報高考志願,另外一件是用火鹼和硫酸試一試狗熊的靈敏度。雖然現在難以預料他的最終結局,但是像劉海洋這樣已經成年的大學生,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人格缺陷很難修復。造成他存在嚴重人格缺陷的就是愛他如命的親生母親。20多年來,她用自己的意識代替兒子的意識,劉海洋必須承擔這位單親母親的所有喜怒哀樂,他不能有自己的半點想法,更不用說自己做主了。無論他在校取得多麼耀人的成績,都無法掩飾嚴重缺乏自我意識的創傷,壓抑和反叛是辯證的關係,傷熊是他反抗長期壓抑的一個表現。

  據唐醫生介紹,在臨床上他還發現:有些與劉海洋存在類似人格缺陷的青少年還會採取一種極端的方式,對父母施加暴力來發泄心理上的長期壓抑。不久前,一位母親帶着正在上高中的兒子前來諮詢:為什麼她深深疼愛的孩子對她以拳腳相待,甚至把她的肋骨打斷。經過詢問,唐醫生發現這個男孩子與劉海洋有十分相似的境遇,他一旦在家裡和學校中出現矛盾,家長總以自己的個人意願包辦。他不能有自己的一絲隱私,也不能有自己的一點想法,即便對於別的孩子可以光明正大地收藏的小物件,對他而言,都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於是,他只好用暴打母親的方式來宣泄自己壓抑已久的情緒,殊不知這樣做還是無法彌補心靈上的創傷,個性同樣無法得到滿足。

  唐醫生認為,像劉海洋那樣有人格缺陷的青少年做出傷熊之舉不足為奇,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經歷挫折,自然不知道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從生理年齡上看,劉海洋們長大了,但是從心理年齡分析,他們其實依舊處於精神上的哺乳期,家長應該及時進行“心理斷奶”,把他們推向社會,讓他們學會獨立生存的本領,在闖蕩中經歷磨難,才能逐漸矯治他們的人格缺陷。
  
離異家庭更要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

  北京安定醫院兒科主任鄭毅認為,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應該從嬰兒期抓起。目前,在許多獨生子女家庭,“三重三輕”的現象十分普及:重軀體健康、重營養、重發育,輕心理健康、輕道德、輕能力。最近,安定醫院兒科對北京700名小學生進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的摸底調查,結果發現30%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適應能力困難。鄭醫生認為,解決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最好途徑之一,就是在孩子的嬰兒時期為他們做人格發展趨勢測試,及時矯治人格偏差,千萬不要等到人格定型以後再亡羊補牢。

  鄭醫生認為,單親家庭更應該從劉海洋的事件中汲取教訓。在西方發達國家,儘管離婚率比較高,但是相當一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可以處理好子女撫養和教育問題,反而給他們更加全面的愛,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有利於他們在單親的身邊健康成長。鄭醫生不主張有孩子的夫妻離婚時經歷漫長的“戰火”。有的夫妻一方為了盡力挽回自己的面子,一味唆使孩子加入到夫妻大戰之中,結果孩子的心靈會在拉鋸戰中受到傷害。這樣的孩子在成年以後,人格就會平添了許多攻擊行為,他們會以強凌弱,一旦找不到同類進行攻擊,他們就會轉向動物。所以一些心理專家發現,相當一部分虐待動物的人都有嚴重的人格缺陷。為此,鄭醫生特別在座談會上呼籲,夫妻離婚不要將孩子作為“感情砝碼”,不要在他們幼小的心中埋下“定時炸彈”。
  
好學生的標準該變一變了

  據鄧軍護師介紹,在臨床實踐中,有一些父母不能正視精神疾病。有的學生儘管學習很好,但是當他們一旦出現了強迫症和抑鬱症,就無法繼續學習,休學治療是惟一可行的做法。可是當醫生為這些孩子開具有上述病症的請假條時,家長卻希望改成失眠、神經衰弱等“好聽一點”的病症,緣由是怕別人歧視他們是精神分裂,不再可以回歸好學生“隊伍”了。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王向群說:如果劉海洋不是人們心目中一名所謂的“好學生”,也許還不會引起這麼多的關注。其實“好學生”的標準早該變一變了。社會更應該以這樣的角度看待好學生:他們不僅僅素質高,更重要的是心理衛生水平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應該與業務水平一樣,同樣是一流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題

  據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研究員王玉鳳介紹,目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是哪個國家、哪個文化或者哪所學校特有的問題,而是全球共同的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曾多次呼籲,兒童青少年是心理衛生工作的重點服務對象。目前,全球大約1/5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以前出現或多或少的情緒或者行為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困難、缺乏自信、與同齡人或成年人交往困難、吸煙、酗酒、吸毒、過早的性行為、少女懷孕、離家出走、自殺及暴力、犯罪等,其中不足1/5的患者得到適宜的治療。

  專家指出,隨着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日益突出,我國從事兒童精神科工作的醫務人員缺乏的問題已迫在眉睫。據統計,目前我國存在有各類心理問題的兒童青少年達3000萬,但是從事兒童精神科工作的醫生不到100名。美國人口只是我們國家的1/5,而兒童精神科醫生卻有6000名。越來越多的數字表明,我國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發病率正在接近發達國家,如果按照美國的比例,要有3萬名兒童精神科醫生才能滿足社會需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