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行香子】這個婉轉優雅的詞牌
這回咱們侃侃【行香子】這個詞牌。它不像【釵頭鳳】有陸游和唐婉那生離死別悽美慘烈的背景,放古狗搜了一番,僅得到較為可信的宋人程大昌在《演繁露》中的考證:“‘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燒香。調名本此。”
諸位都知道,某詞牌知名度的高低常與是否有某位大詞人用它填出了傳世之作有根本關聯,如提起【水調歌頭】,人們立馬想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一提【滿江紅】就怒髮衝冠了,而當提起【行香子】時... 竟想不起誰來。呵呵
愚以為【行香子】是個小令,名中的“子”相當於“曲”,凡詞牌有“子”字的,幾乎都是小令。因其短小,似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缺憾,只能寫小巧的格調,大作就少了。不過古有一人卻因之成名,此人乃北宋的張先,他填詞喜歡精工細作而受人稱讚。《古今詩話》中講了這麼個故事:
有位客人對張先說:“知道不?你有個外號叫‘張三中',這‘三中’正是閣下《行香子》裡的‘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誰知對這樣的恭維他倒賣起關子來了,只聽他答道:“咋不叫俺張三影涅?”客人一下子被他問住了,原來張先詞作中他自己最得意的句子原來是:
雲破月來花弄影。
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
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
由此可見,讀某首詩詞作品,要讀者和作者英雄所見略同其實很難。且讓俺把“張三中”的這首詞貼來與諸位分享:
《行香子·舞雪歌雲》(北宋.張先)
舞雪歌雲,閒談妝勻。
藍淡水深染輕裙。
酒香熏臉,粉色生香,
更巧談話,美性情,好精神。
江空無畔,凌波何處。
月橋邊,青柳朱門。
斷鍾殘角,又送黃昏。
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 三中
蘇軾有一首《行香子》頗有酒意,又有琴聲,很合俺口味,也貼來共享: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而【行香子】的正格大多以蘇軾所作為準,其譜如下:
中仄平平(韻A),中仄平平(韻A)。
中平中、中仄平平(韻A)。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A)。
仄+中平中,中平仄,中平平(韻A)。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A)。
中平中、中仄平平(韻A)。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A)。
仄+中平ˇ中,中平ˇ仄,仄平ˇ平(韻A)。
介【行香子】在修辭上有個獨特之處必須說明:其下片最後一行三個分句的倒數第二個字(即上面“ˇ”號前面的字)要排比(重複)出現,如“張三中”的:
奈心中ˇ事,眼中ˇ淚,意中ˇ人。
不過這並非硬性規定,也有倒數第三個字採用排比的,如上面蘇軾的:
對一ˇ張琴,一ˇ壺酒,一ˇ溪雲。
但俺從未見過倒數第三字排比的。另外,還由於個人用筆習慣的不同,也有上片和下片的最後一行都採用排比的,如上面蘇軾所作的;更有上下片最後一行都不採用排比的,如下面辛棄疾的:
白露園蔬。碧水溪魚。
笑先生、網釣還鋤。
小窗高臥,風展殘書。
看北移山,盤谷序,輞川圖。<<<
白飯青芻。赤腳長鬚。
客來時、酒盡重沽。
聽風聽雨,吾愛吾廬。
笑本無心,剛自瘦,此君疏。<<<
還有個逗趣的現象,俺也得跟諸位說下子:上面俺提到詞牌名中的“子”字相當於“曲”,所以這類名中帶“子”的詞牌都有曲的痕跡,它們甚至還能加襯字,在啥地方加?就在最後的排比行,請見下面李清照所作: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
想離情別恨無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一霎兒晴,一霎兒雨,一霎兒風。<<< “兒”字即為襯字
其實李清照這首【行香子】也被普遍接受為另一個變格,諸位不難發現,它下片第一行的“見”字為仄聲,如此則整個詞牌變為:
中仄平平(韻A),中仄平平(韻A)。
中平中、中仄平平(韻A)。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A)。
仄+中平中,中平仄,中平平(韻A)。
中平中仄,中仄平“仄”*,<<<
中平中、中仄平平(韻A)。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A)。
仄+中平ˇ中,中平ˇ仄,仄平ˇ平(韻A)。
* 而此時下片的第一二行,要寫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即:
中平中仄,中仄平“仄”,<<< 這兒之能是逗號。
中平中、中仄平平(韻A)。
否則全篇旋律就被“破壞”料。這半天說得這麼熱鬧,最後就讓俺也跟着香一回唄:
【行香子】:遇雨感懷(by 曹雪葵)
天臉陰晴,人世衰興。
傘破時、雨驟風凶。
階嘲濕履,窗誚焦虹。
怎茶無味,書全謬,曲難聽。
十年樹老,纏倒枯藤。
巢間鵲、跌落營生。
玉鞍何在?霜鏡無憑。
剩半樽酒,半截劍,半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