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歲高齡的老人,一位著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毅然拿起教鞭,為清華大學大一的新生傳授基礎物理課。這一消息引起了網民的極大關注。
有一位長者寫道:這些孩子真幸福!一位學生寫道:這些新生太幸運了,好羨慕他 們啊!還有一位可能是已經大學畢業的網民寫道 這些學生真是好幸運啊
,要是楊老能教我課,我很可能就走上物理學這條路了。向楊老致敬,向一切為人類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以及那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致敬!
作為物理學大師的楊振寧晚年本可以放鶴西山,沐歌田園,採菊東籬下,但這位一輩子獻身科學的中華驕子不甘寂寞,依然鍾情於杏壇,將他對物理學的深刻理解傳授給青年學子,從而開創了新世紀我國大科學家為大學新生授課的先河,為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做出了貢獻。這是非常值得敬重、非常令人欽佩的行為!
前些年,針對大學師資力量不足的狀況,國內輿論界曾經發起過“名師進課堂”的宣傳報道,提倡高水平的專家搞基礎教育,以提高我國的教學水平。對比於此,物理學大家進課堂更是清華教學改革的一大創舉。正像有的網民所說,楊振寧先生把青春獻給了人類,80歲高齡還回國執教,精神可嘉!楊老的這種努力對於中國學生,特別是中國教育的意義是非同一般的。
當然,網上也有人對大師講課提出質疑,以為大師是搞研究的,講課未必行;歲數大了,講課不一定好等等。發表這些議論的人,估計是對教育不懂,或根本就沒有聽過大師講座的人。在國外,著名科學家講基礎課是很正常、很普遍的行為,也正是因為有許多名家講普通課,才給了學生以巨大的教益,深刻地影響了學生的發展方向。
古語說:“取法乎上,僅得乎中”。楊振寧先生不僅熟諳物理科學,而且在中國古典文化方面造詣很深,學貫中西,精通文理。他的有關物理學與美學的精彩演講讓人大開眼界,相信有幸聆聽大師授課的學子一定獲益匪淺。
關於教育與科學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在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時,提高教育水平:或者說,在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時,為科研提供高素質的人才的問題,一直是我國教育、科技界共同關注的問題,也是科教興國戰略在教育、科技戰線能否真正落實的重要環節!教育與科研的脫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制約了我國科研的發展與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將大科學家和前沿科研的成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及時迅速地傳授給青年學子,以開闊他們的學術視野,增強學習科學知識的針對性、前沿性,進而為推進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這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我國的科研成果從總量上看,已經相當可觀了,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在許多方面還有不小的距離。能不能獲得諾貝爾獎只是科研水平的標誌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標誌。如何通過科研與教育的互動儘快提高我國的科教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楊振寧先生的實踐為我國科教體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實踐。衷心祝願楊振寧先生身體健康,教學相長,在水木清華濃郁的青春氛圍中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