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前, 南開是一個不大的私立大學. 全靠張伯苓的苦心經營維持. 為了南開的生存, 直系主政, 他和曹家兄弟交好, 奉系入關, 他和張氏父子言歡, 國共分裂,他把恩來從南開同學會除名, 不過是給蔣公的小小見面禮.
當時南開的吸引力不大, 恩來是投考清華, 北大不成, 被南開免試錄取的, 他認為:"南開學生都是可造之才,學校卻不把真本事教他們, 弄得一個個都是空的.", 不久周因領導學運被開除.恩來一向坦承是南開中學畢業,在南開大學沒讀什麼書.
曹禺考協和不中, 不得已免試上了南開, "很是鬱悶",一年之後, 轉入清華從頭讀起. 曹禺晚年回憶: "我不喜歡南開, 我喜歡清華, 如果留在南開, 不知道能不能寫出,走上文學道路."
不過伯苓對蔣公很是奉承, 蔣公對伯苓也頗為拉攏, 給南開的津貼,在私立學校中是很高的,足以和一些二流國立的全部經費相比. 抗戰爆發, 南開被炸, 伯苓哭訴於蔣公, 蔣公關照南開和國立的清華, 北大合組西南聯大, 南開一躍跳入龍門, 南開引為自豪的院士校友, 其中有60多人是西南聯大8年畢業的, 60多人中實際擁有南開學籍者僅有2-3人而已.
當時就有人批評南開大學出的知名人士較少, 張伯苓自傲地表示, 南開是不稀罕出政客的. 可是張最津津樂道的兩位南開中學校友就是從政的吳國禎和周恩來.
抗戰勝利後, 南開頻於破產, 多虧蔣公援手, 改為國立, 不過和諸多老國立大學相比, 自不可同日而語. 綜合大學中央,北京,清華,浙江,武漢號稱五大名校, 教會的金陵, 燕京, 輔仁, 協和, 聖約翰以及交大, 同濟, 北洋, 中山等也稍勝他一籌.
新中國成立後, 南開大學合併了津沽大學及北大北洋的一部分, 又有許多海歸人士加盟而實力大大增強, 仍然未能列入50年代國家重點大學.
文革中, 南開大學挖出"61人叛徒集團", 給劉周系統以沉重打擊, 本着靠山吃山的精神, 南開人炮口也曾指向周恩來, "伍豪叛黨案"讓心力交瘁的周恩來雪上加霜.
文革結束, 南開大學周恩來母校的美名響徹大江南北,儘管80年代中期國家十所重點建設大學並沒有南開, 南開人還是製造了所謂四大名校之第三的神話, 至今南開的自我宣傳還有不少是這樣的: 人們說清華如何, 北大如何, 復旦如何, 而南開如何如何... . 風雅南開網友提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詞彙”擦皮鞋”,南開的宣傳或可譽為擦鞋派的光輝範例.
90年代以來, 只靠周恩來母校招牌有些混不下去了, 南開人一面打着從不做秀的旗號努力做秀, 一面尋找下一棵救命稻草, 在合併天津大學的圖謀失敗後,幾年前剛剛慶祝80壽辰的南開大學,今年就要攀親戚過百歲生日了,南開中學和北京地質學院畢業的新總理被南開大學笑納為校友, 不過是新計劃的開端.南開向何處去,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