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报
书评《跨海求真》
日本新泻产业大学教授
金光林
2015.04.22
他,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并成为哈佛大学的博士,随后他又旅学于韩日等亚洲国家及地区,精通汉语、日语及韩语,立足于美国人的观点对东亚进行了不失偏颇的分析与批评,就是这样一个拒绝平凡的美国人,写就了一本不平凡的书,那就是《跨海求真》。著者贝一明先生以其质朴而真诚的文字,讲述了他从跨入学习中文的门槛,到深入中国文化乃至今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应扮演的角色等。该书涉及的范围广阔,内容却不失详实,字里行间中,可以窥见贝一明先生在多年学习中文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着实令笔者在内的众多中国人汗颜。
先生在开篇即一蹴而就,叙述了他是如何接触到中文以及排除万难学习中文的经历,要知道在美国,学习中文并非易事,而先生成功了。他提到,外界环境中没有任何驱动力来驱使他学习,所以给自己制定标准,不依赖任何外界压力是学习的关键。这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精神,正是当今的许多中国人应该借鉴学习的。先生告诫自己的儿子道:如果有人从一种观点来看,那你就得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他深知,如果不能洞察事情的多重趋势,就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过是管中窥豹罢了,而这样难免会全盘接受可能会是完全错误的信息。看,先生说得是多么一针见血!
“中国梦”是什么?对于这个比较新的概念,先生提出了一下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他畅言道,中国梦必须是一个可以鼓舞亚非拉人民的愿景,它还应当展现中国的许多优秀传统,譬如重视知识分子,充满关爱他人的心以让它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性格。除此之外,对于全球环境的重视会让这个梦想进一步成长为“世界梦”,它会带领亿万世界人民。先生还补充道,低消费应该是中国梦的核心之一。提倡精神生活的充实,而并非鼓吹富贵奢华,这也能让更多人安下浮躁的心,为自己寻找一片安静的港湾。
贝一明先生用了较大篇幅阐述了他对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看法和立场。他对中美关系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弗兰肯斯坦所描述到的怪物。中美两国形成的经济联盟,既存在吸引和依赖的关系,又因为竞争而不得不保持距离,这种矛盾的关系不顾及生产消费带来的社会和环境恶果,并暗中纵容了企业对社会责任感的忽视。先生指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大肆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清楚地表明了美国的政策的捉襟见肘。原因就是,当美国需要一套超常丰富、高明的方法来开拓前路时,却只能寄身于军事威胁论这一传统而老掉牙的论调,其用心是转移人们对其他问题的注意力。当论及中日关系时,先生提出了他富有前瞻性的建议,那就是中国和中华民族不应该仅仅对日本的所作所为进行批判,而应该就日本如何变成一个更好的国家提出建设性的、积极的建议。这么做,中国势必将重新夺回主动权,一改被日本牵着鼻子走的窘境。除此之外,先生还提议,为那些曾经为日本争取自由而献身的人建立纪念碑。对于这点,本人十分赞同。说到中日岛屿争端,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一切岛屿争端都会使某些人(包括两国的右翼团体、政府以及军火商等等)从中收益,所以不会平息。事实上,美日两国(更准确地说是美国)为了掌控在亚太地区的绝对领导权,采取一切手段封堵中国,第一岛链就是其中的一种,而钓鱼岛正好位于该岛链上。在美国国内,军火商的生意往往靠政府的军费预算维系,那么他们就不得不向政府渲染中国的各种威胁言论,以便向他们出售更多的军备而攫取巨额利润。他告诫,利益的驱使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使我们警醒。
先生还为我们展示了他所期待的中国的未来。诚然,中国的国际地位日趋强大,她该何去何从就成为了一个无法避免的永恒主题。先生表示,他对中国在定义它在世界中所扮演的新角色时是效仿什么模式,而并非它到底会有多么强大。他还指出,中国人必须要尊重自己的文化,并将这些文化推广到全球范围,供其他国家效仿学习,而不仅仅停留于尊重层面上。如此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得到大为提升,并有资格领导全世界。
俗语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贝一明先生的此本著作,无疑会成为美国乃至西方国家重新审视中国的重要契机,也值得中国人反思与警醒。
跨海求真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