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如来藏任运而德用周遍 |
送交者: 小百合 2016年01月28日12:08:42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129 .如来藏任运而德用周遍--正纬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今天来带大家看《起信论讲记》第四辑。 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是从第四辑的第35页开始,我们还是先把经文念一次:【复次,真如用者,谓一切诸佛在因地时发大慈悲,修行诸度四摄等行,观物同 己,普皆救脱,尽未来际不限劫数;如实了知自他平等,而亦不取众生之相。以如是大方便智,灭无始无明,证本法身,任运起于不思议业、种种自在差别作用,周 遍法界与真如等,而亦无有用相可得。何以故?一切如来唯是法身,第一义谛无有世谛境界作用,但随众生见闻等故,而有种种作用不同。】(《大乘起信论》卷 1)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段,第一段有谈到说,一切诸佛,真如祂的起用,谓一切诸佛在因地的时候,发大慈悲。诸佛在因地的时候,所谓在因地就是表示说,在 修菩萨行的时候,那就是跟你我一样,在菩萨的道上开始来发慈悲心。菩萨道跟二乘解脱道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别,就是慈悲心,因为二乘解脱道所追求的就是个人 的解脱,一旦个人解脱之后呢,如果没有回小向大的话,接下来就入无余涅槃了,一旦入了无余涅槃之后,三界之中就再也找不到他了。可是这个境界,如果从断三 缚结证初果开始,我们说如果不退转的话,最迟的话,七返人天,就可以证阿罗汉的果位;那一旦证阿罗汉的果位,如果是当世就能够具足了俱解脱的这个功德的 话,那么他随时随地就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如果没有具足了四禅八定这些定力的话,那么他就要等到舍寿的时候,才能入无余涅槃。但是不管如何,从证到初果开 始,最迟七返人天,然后到阿罗汉,那么在当生呢,最迟就是在他舍寿的时候,就入无余涅槃,从此之后,三界之内就找不到他了。 可是呢,菩萨都不是这样,因为菩萨虽然有机会可以,也有能力能够证到无余涅槃,可是菩萨往往都会不舍一切的众生,总是会想到说,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入 涅槃的话,那么其他在生生世世跟我有缘的这些众生,他们继续留在三界里面轮回生死的话,那么于心何忍呢!所以一切的菩萨,都是因为根本的这个慈悲,所以不 会舍掉众生,而愿意生生世世的继续回来修菩萨道,这才能够成就了最后成佛的诸般的胜妙功德,因为就是生生世世回来修,所以才能够在三大阿僧祇劫那样长的时 间里面,修行的这个状况中,累积了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所有一切诸佛的成就,都是源于在菩萨的时候,菩萨地的时候,在因地就对众生有许多慈悲的这个心行 在。 马鸣菩萨说:诸佛在因地的时候,修行诸度、四摄等行。我们要说这个修行的部分是这样子的,一般来说,我们说一般人在开始要进入佛门修行的时候,得先 要在外门修六度,所谓的这个外门修六度,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修行的六度,跟我们的真如如来藏并不相应,所以我们把它叫作在外门修,布施、持戒、忍辱、精 进、禅定、智慧,这个六个修行的法门在外门修。一旦在外门修这个六个度修行圆满之后,就相当于我们在菩萨位阶里面所讲到的菩萨六住圆满,那么这个六住圆满 之后,接下来所要面对的一个关键,就是能不能开悟明心,所以这个也就是显示的就是说,要能够开悟明心,能够证真如,这个是需要我们得要先在六度上面要用 心;比方说布施,我们在布施就要用心地去作,用心地去体会,让这个布施度成为我们要能够开悟明心很重要的资粮。那其他的像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亦复如 是;至于说六度里面的智慧度来说,在还没有六住满心位之前,所修到的智慧大部分都是在解脱的方面,也就是先让我们按照二乘解脱道的道理,先能够从淡薄我 执,接下来能够进到让我们了知到我的这个部分的执著,然后接下来等到说我们真的能够断了我见之后,那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开悟明心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所 以这个部分就是说,我们在外门修六度,所谓的智慧度这个部分,修道最主要的功法,就是要让我们能够断我见,一旦我们六住圆满,在外门修六度圆满之后。 接下来如果我们也经过善知识的开示,了知真正能够断我见,然后并且按照善知识的开导,按照善知识所指示的善巧方便,去参禅之后,终于有一天我们证到 了我们自己的本心真如如来藏之后,然后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可以说我们进到了内门修六度。因为这个六度,其实六度的范围乃至于后面,我们一路修行入地之 后,这个六度,仍然是我们修行的重点。不过从我们开悟明心,证真如之后,我们就把它叫作在内门修如来藏,因为这个时候,你就是可以把六度的内容,跟我们所 证到的如来藏的功德,相互的结合,并且快速地转依这个如来藏,那么在内门修六度之后,然后我们就会逐步地进到十回向位;也就是说,我们从开悟明心的七住位 开始算起,然后我们要八住、九住,接下来到十住、十住圆满,然后十住位圆满之后,接下来还有十个行位,那十个行位圆满之后,接下来还有十个回向位;一直到 十住、十行、十回向位,到第十个回向位圆满了之后,那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要准备可以入地了;不过这个时候要入地的话,除了说要具足了十回向位诸般功德之 外,还要搭配要发十无尽愿,那发了十无尽愿之后,我们才能够顺利地入初地,一旦入初地之后的修行的话,从初地、二地、一直到十地,总共有十个地的修行,它 的配置就是前六地仍然是六度;也就是仍然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六度,不过后面的四个配置呢,就有另外四度,叫作方便、愿、力跟智,这 个就是构成菩萨十地所修行的十度的内涵,透过十度的修行,然后这个十度的修行过程中,才能累积了无量无边的功德,进而能够成佛。 所以我们回到经文的本身,就是说诸佛在因地的时候,发大慈悲心,然后开始修行诸度,然后也开始修行了四摄;因为这个四摄法,为什么在这里跟诸度摆在 一起,又特别强调摄持众生的意思,那么这些诸度、四摄等行,在这个行的过程中,菩萨们都是观物同己,普皆救脱,这里 平实导师有特别跟大家解释,这里的观物就是观其他的有情;也就是说,菩萨观其他的有情跟自己没有分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才能够说自己在追求自度,追求解脱 的过程中,也会想要救度众生,让他们也能够被救脱,能够达到解脱的境地,这个叫作观物同己,普皆救脱。当然这个部分,如何能够观察其他的有情跟自己自身一 样呢?在证悟如来藏之前的话,我们其实都不免于受到了七转识的限制,受到无明的遮障,所以我们看每一个众生,真的跟我们自己是很不一样的事情,可是这个时 候我们所能作的,也就是尽量的用慈悲心去救度众生,那要等到说,我们证了如来藏之后,从如来藏的功德性来看一切众生的时候,才会发现到说,众生还真的跟自 己有非常相同的一面。那从这个观点来说,我们对众生跟自己一样的这个性质,就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并且也会因此让我们的慈悲心,有更深的发展,所以这个时 候一旦这样子的话,我们救脱众生的心会更恳切。 好,那接下来就是说诸佛在菩萨地的时候,这样子的一个救脱众生,是尽未来际不限劫数的。确实如此,因为我们自己在菩萨行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当我们在 行菩萨道,如果确实有掌握到菩萨道的这个分际,跟它的内涵的话,那我们会发现说,一直修行的结果,这个慈悲心会一点一滴的增长,既然慈悲心会一点一滴的增 长的话,当然我们想要救脱众生的心,也会一点一滴的增长,乃至于尽未来际,不限劫数。好,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是证悟了如来藏之后,我们更能够如实 的了知,自他平等而亦不取众生之相,那就是因为说,看到了众生跟自己一样,众生的如来藏在他身上分明显现的功德性,跟我们自己所看到的功德性,完全是一样 的,所以才会了知说什么叫作自他平等的真正的义理;然后透过我们熏习了七转识,转依如来藏的时候,我们会越来越不会去执著众生之相,而只是会去在意关注 说,众生如何能够得到解脱,乃至于说众生如何能够因着我们的引导,将来有一天能够参禅明心,他也能够观见他自己如来藏的功德之相。 好,那么诸佛就是这样子,在无始劫以来,尽未来际,都是这样子的度众,所以才说以如是的大方便智,灭无始无明、证本法身。这个证本法身就是说,诸佛 所证到无量无边的功德,本来就是这个真如所具有的功德性,从来都没有哪一样功德是新发挥、新发明的功德性,祂本来就具足,本来如是,所以才说证本法身。那 么灭无始无明,这个无始无明,对于无始无明来说,有一个相对的名词,叫作一念无明。我们简单跟大家说一念无明,谈到的就是我们的烦恼障,也就是这个部分, 是我们所要对治、要解脱的话,我们要对治的烦恼,这个就摄属在一念无明;用一念这个字强调的就是说,往往我们在念念之间,都受到无明烦恼的遮障,所以叫一 念无明。那无始无明谈到的这个事情,就是从无始劫以来,只要我们从来都没有破参明心的话,那我们就从来不知道说,真如性到底是如何,所以叫作无始无明。又 比方说,我们如果开悟明心之后,开始知道了如来藏祂的功德性之后,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开始了解到,无始劫以前我们是多么的受到无明的遮障,乃至于说,我们居 然都看不见时时跟我们在一起的如来藏,祂的功德性是这么分明的显现。好,所以这个部分的无始无明,谈到的其实都是要归属于关于真如的诸般的功德性,所以才 说以如是的大方便智,灭无始无明、证本法身。 好,那接下来说到了发起了不思议业,种种自在差别作用,这个部分 平实导师分了八点来略作这个描述。比方说,在菩萨道的修行成佛过程中,我们会成就三学,也就是增上慧学,增上心学,增上戒学。这个所谓的“慧”指的部分就 是智慧;“心”指的部分就是所谓降伏心的方法,那一般人所指的禅定,就是属于这个部分;“戒”就是我们说的一般所提到的戒法。那为什么特别冠上“增上”这 两个字呢?其实这里面谈到的部分,就是说它一定是跟我们的真如来相应,才能够提得上增上这两个字;那特别又指的是说,当我们对于真如的性相,已经发起了总 相智,也发起别相智了,乃至于说要发起道种智了,要入初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开始说有增上慧、有增上心、有增上戒。所以对于这个三个学的内容,原则上来说 都是以说入地的菩萨来开始讲,那么入地的菩萨,在这个十地修学的过程中,就会满足了这三个学。 第二个部分,平实导师说到有五个眼:所谓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跟佛眼这个五个眼。肉眼当然就是众生的眼;天眼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可以无所遮障的 看到肉眼所不能看到的这个远方,那这个叫天眼,一般人所认知的天眼,那可是这个天眼又随着我们的修证的境界会有所不同;比方说,随着菩萨修行的证量越来越 胜妙之后,所发起的天眼所能够看见的部分,就不再只是这个关于突破距离的限制而已,甚至他都可以看到说,众生将来是如何的死、如何的生,这个到最后佛地的 时候所发起的智慧,就叫作死生智力,这个是佛的十种力量之中的其中一种;慧眼的部分谈到的呢,通常就是谈到了我们所谓的了知,了知就是说人家在说法的时 候,了知这个法到底符不符合这个真如心的这些特性,那要有这个慧眼发起,至少我们得要有总相智跟别相智,才能够谈得上说有慧眼在,所以有了慧眼之后,对于 别人所说的法,你往往听了一整段之后,你会觉得说,他说的法跟 马鸣菩萨说的真如心不动不见的这些法义是不相同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说你就具足慧眼了。 法眼的部分就是在别相智的部分继续熏习之后,已经对于法、对于法义的 部分,有更深入的斩获了,甚至是已经要发起道种智了,这个时候,我们说已经开始具备法眼了,那么具备法眼的菩萨跟具备慧眼的菩萨,一个最鲜明的差别就是有 法眼的菩萨在听见众生说法的时候,只要听一句、两句,甚至短短的几句之后,他往往就知道说,这个人的落处是在哪里,他有哪些地方不符合真如心或者如来藏的 这些功德,他只要听几句就能够知道。而慧眼呢,往往是要整个听完了,经过分辨之后才能够判断,那法眼不仅是能够分辨,并且能够当下的指出说,这个说法的人 他的错误在哪里,这个叫作生起法眼。好,那当然这个法眼的部分,随着初地菩萨修证的境界,地地转进之后,这个法眼会越来越胜妙、越来越胜妙。最后当然就是 佛眼,佛眼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天眼、慧眼跟法眼的所有的一切,都能够具足的发起妙用,就叫作佛眼。 那接下来,平实导师也提到了三种意生身跟庄严报身。那么这个部分,基本上就是讲三地满心的三昧乐所生起的意生身,跟八地的知诸法法性,于相于土自在 所能够变现的意生身,跟九地的变化的意生身,这是三种的意生身;也就是说这个三种的意生身,是诸地菩萨才有办法随着他的作意而生起的变化身,那么在其他的 外道,其他的外道的神通变化,根本跟这个三种的意生身,完全不能够比拟。平实导师也谈到说,所谓的庄严报身,这个目前对我们人间的众生来讲呢,我们从经文 里面我们所知道的,佛的庄严报身就在色究竟天;那之所以在色究竟天,当然我们可以约略体会到,就是说祂已经是穷极色法的境界了,只是要借由最微细的色法的 影像来变现出报身,来利益诸地菩萨,在这个以庄严的这个报身为诸地菩萨说更胜妙的法;这个另外也就是说,佛的这个庄严报身在色究竟天说法,也只有诸地菩萨 才能够前往听法的。至于一般的人,单纯修禅定境界的话,即便你四禅八定都修了,可是如果说,你没有般若的证量的话,一样进不了色究竟天,一样不能够观见佛 的庄严报身,因为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庄严报身,就是为了要利益诸地的菩萨,这是关于三种意生身跟庄严报身。 另外 平实导师也提到过说,这里还有是九地的四无碍法,这个四无碍法就是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辩无碍,或者是说乐说无碍。这个就是九地菩萨对于法的内涵、法 的名相,以及如何说法,以及如何去说法而让众生能够乐于接受,那这个法、义、辞跟辩四样,九地菩萨完全没有障碍,不需要费力去思考说怎么样怎么样讲,才能 够把这个法义讲得圆满,而又完整的让众生能够听受。好,这是九地菩萨的功德。 那至于其他的部分,我们就留到下一次继续来跟大家说。 阿弥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CN/a/a12/3008-a12-cn129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5: | D.QU著:"回波樂"正反二格词谱修增 | |
2015: | D.QU著:"拓枝引"正反二格词谱修增 | |
2014: | 是真是假? | |
2013: | Dawkins & Tyson:自然科学的诗意 | |
2013: | 总结一下“龙芯”为什么失败吧 | |
2012: | 民主理论401: 理论的垄断必然导致权 | |
2012: | 天蓉:阴谋政治-59-欲破阴谋逃避逮捕 | |
2011: | 大宗师: 子女教育及其他 | |
2011: | LL演奏“豺狼来了有猎枪”没啥大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