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千古第一奇案
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
第八识的特点虽然也有被西方人称为“自私的生物大分子”的痕迹(参见《思想的形成》附录《自私的基因》摘编),但由于第八识的物质基础是处在极微物质的“海洋”中的(科学界将其称为“原始汤”)。
因之第八识终究掀不起大浪(第八识的性质是不能遮蔽圣性),但是在第七识中,这种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在第七识中,由于是那些较为粗重之物作了第七识的物质基础,并且所谓“生物分子”进一步在刹那中“集聚、浓缩或合和”,就是说‘第七识’恒审思量地围绕着某一“粗作影像”在运化着……。这个“粗作影像”(即有关‘我’的影像)就成为某一个宇宙故事的中心!这个有关‘我’的粗作影像是来源于第七识的‘粗作认知能力’的,这个笨笨的粗作认知能力,恒常地攀缘于第八识的“细作影像”,虽然它攀缘着第八识,但却完全不能理解第八识, 所谓‘两颗心’未能达到‘心心相印’,有点‘同床异梦’的意思——第七识就这样以自己这一“小人之心”(妄心),去揣度“第八识的精微之心”,结果是“小人之心”无法理解“第八识之心”。于是,一个大千世界的‘千古奇案’就此产生——第七识把自己的“粗作相分”(有关‘我’的影像),误认为是真实的“自我”了!!
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说,就是第七识的特点是
“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
即,第七识是心,第八识也是心,所以说,第七识是‘以心缘心’。这句话中的其余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这里只能做一些简单介绍了(在后面有关章节里,我们或许还会说到。)
【*‘以心缘心’,前一个心,是指‘第七识’的认识作用;后一个心,是指‘第八识’的认识作用,这两种作用就是所说的“两头”。诗中所说‘带质’的意思,是说心识能以带质因素(种子中带有事物的实有因素),来认识所缘之境。在‘带质’前面加个真字,是为了表明心识是‘实种’所生的。‘实种’是可以表现事物的实有因素。如唯识上常常说的‘性境’就是实种所生。有关带质境的问题,有的网友打了个比喻——第七识的心去攀缘第八识的心,第八识的心好比是一幅古画,第七识眼巴巴地拿不到这张真迹,没有办法就临摹了一张,这张临摹的画很像真画,那被临摹的是第八识,而临摹的假画就是第七识!】
【说明】以上知识,您若没兴趣,权当故事听吧。因为如果说到物质如何从“无”到“有”,这是书本上难以描绘的,这里可能会牵涉到古代的理论:比如“河图”如何演化为“洛书”;“含先天八卦的河图”,如何演化为“含后天八卦的洛书”等等……。编者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有一位研究古代天文学的教授,曾讲过“有关奇门遁甲与中医”的课程。这位教授讲得太好了。在座学员,每人都记了厚厚一摞笔记。在这些内容里,就有“极微物质”是通过怎样的步骤化为万物的。可惜,我们这里是学“唯识”,恕笔者就不能又去说什么“奇门遁甲”了。(未完待续)
【感恩您的阅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