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招生丑闻和公开的秘密
送交者: 夏虫 2002年03月30日21:34:46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最近读到一则消息,说是《泰晤士报》的一名“便衣”记者假扮富商同牛津大学的老师达成一桩幕后交易。在这桩幕后交易中,丑闻的主角名字叫约翰·普拉特,曾负责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的招生工作,现在负责学生联络工作。报道说,普拉特告诉这名“便衣”记者,拿30万英镑(约合42万美元)礼物作交换,他可以活动活动,为“富商”的孩子争取一个额外的新生入学指标。

  牛津大学校方说:“普拉特的行为违背了入学程序的所有原则。要在牛津赢得一个位置必须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个人优秀程度。”

  这则消息的结尾特别提到,在普拉特之前,那名“便衣”记者使用同样的“诱饵”在牛津其它4个学院均遭到拒绝。

  我和很多朋友谈论牛津的这桩招生丑闻,一个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朋友说:这在咱们国家的有些名牌大学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权学交易、钱学交易,根本不用“便衣”记者去暗查,而且咱国家一个著名学府的负责人还理直气壮地表示过类似的意思———他们愿意出钱,为什么我们不挣这个钱?

  其实说到底,所谓“丑闻”的核心也就是“给钱就能上学”,但是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并不把“钱学交易”当作是不体面的事情,有钱去读书总比去夜总会要好得多吧?但是,为什么牛津大学校方表示要严肃处理这桩丑闻呢?让有钱人上牛津有什么不妥吗?牛津校方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这是有教无类。他们愿意出钱,为什么我们不挣这个钱?再说拿人家钱让人家受教育难道不是学校应该做的事情吗?那位从德国回来的朋友对我说:牛津不肯做这样的事情,也许是出于它对自己品牌的珍惜。如果一个学校的 M BA或者学位是花钱就可以购买的,那么这个学校的产品,也就是人才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将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竞争,一说牛津的品牌,人家听起来就像在说克莱登大学。这就像都是手提袋,你的手提袋是“秀水街”买的,我的是路易·威登专卖店买的,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咱们国家以前在生产日用品的时候就不注意自己的品牌形象,结果呢,质量可能不差,但是品牌美誉度就不够。现在我们大学扩招, M BA扩招,这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卖学位的事情多起来,那么将来咱国产的人才价格就会上不去。这不是说咱国产大学的人才素质一定低,而是说美誉度低。什么东西,花钱就能办到,那东西就不容易值钱了。

  我想说的问题是,咱国家家电出了一个“海尔”的牌子,挺响亮;但是其他的呢?据说质量都不算差,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很多相当于“地摊货”。我知道我不能指望咱国家每所大学培养的人才都像“海尔”品牌一样叫得响,但是我希望至少应该有几所学校是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不能都跟没见过钱似的,只要您给钱,我就给您毕业文凭给您学位证书。这要是在国际上传开来,多不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