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赤裸跳:我眼中的清华园
送交者: 赤裸跳 2005年07月08日12:09:3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This is not an organized work.. It's just rambling of thought.

每当有旅游团到清华来参观,他们一般都会赞叹清华园的风景如画吧,羡慕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好的环境里。可是,我们本校的学生却往往会忽略,觉得周围这个学习环境也不怎么的。也许真是身在庐山中吧。不过,当大学四年行将结束,回顾自己本科阶段生活的时候,再用不同的眼光看一下我们的校园,难道就不会有一点感触吗:)

大一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师,他告诉我说:清华园有四种建筑风格,如何如何。当时,我还没有把清华的主要景点认全呢。后来,在他的理论指导下,我按图索骥,发现果然有这么四种风格。首先,是以近春园,工字厅为代表的清朝皇家园林建筑;然后是红砖的美国式建筑。清华当年是留美预备学校嘛,所以当时什么都按美国的来,据说有些建筑就是请美国的设计师直接仿照哈佛,斯坦福的风格建造的。后来,解放之后,老大哥苏联帮我们搞了好多建设,包括苏联式建筑在内。其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主楼了。有人说主楼的正面和莫斯科大学主教学楼是极为相似的,而主楼从上往下看就是一只展翅的老鹰(俄罗斯的民族象征。)再往后,就是90年代建设的一批现代建筑了,以东门附近的建筑群为代表的。

然后,在一个园子里,这几种建筑风格被很奇特的揉在了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华的建筑是缺乏整体感的,因为校园明显地分为几个区域。相比之下,我觉得北大的建筑更加浑然一体,纵观其整个校园基本上是中国古典建筑,即使是其东门外的理科教学楼群也尽量做到这一点。可是,回过头来说,清华这样又有什么不好呢,单从建筑上就可以看出学校发展的历史,成长的轨迹。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北大的校园布局确实要更东方化一些,而清华则偏西化一些。这从我们的主干道就可以看出来了。一条主干道贯串南北,这是典型的西方式思维的象征。相比之下,北大校园就象苏州园林一样,虽然总面积未必特别大,但是回环曲折,景物层次比较多,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探索的余地,整个布局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含蓄。

不知是否巧合,我觉得,建筑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暗合一个学校的特征吧:一方面是这个学校的人的性格,另一方面,是这所学校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给人的一种感觉,即学校的性格。在认不清清华景物之前,我觉得清华是很有城府的一所学校,不过当我熟悉了这个校园,以及去过几次北大之后,我觉得还是后者更有城府。:)相比之下,清华横平竖直的校园布局就象这个学校的人一样,坦诚,实际,讲究效率。

后来,我在大二的时候上了一门音乐欣赏课,知道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讲课的吕老师告诉我们说:梁思成先生设计的大礼堂是在巴洛克风格的基础上采纳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建筑风格;然后,如果要给这座建筑配一首音乐的话,那应该是欧洲的巴洛克音乐。在那之后,我每看到一座设计得比较漂亮的建筑,就老想:给她配什么音乐比较好呢?

如果是给近春园,工字厅一带配乐,那么,肯定应该配中国古乐了吧,我想,肯定不能配《十面埋伏》那样带着一丝杀气的,如果配上《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显然也不太搭调,因为那曲风有点过于宏大了。其实,清华的古园林建筑还是比较细腻的,最好的欣赏时刻应该是在晚上,那时候你可以在幽静中体会出她的神秘,进而了解到她丰富的内涵。要不朱自清先生怎么会为荷叶的轻轻摇摆而心动。静是最重要的,如果周围充满喧嚣的话,自清先生恐怕也无心联想到violin一般的歌声了吧…

所以,有时候觉得在水木清华旁边建的那一处瀑布真的很失败,那么大的响声…和周围的环境非常不协调。想必,近旁的那一座朱自清先生塑像,也会被吵得微微皱起了眉头?

然后,from east to the west, 当我们看到红色的美国式建筑,又会有何感受呢…我并不了解这些建筑的内涵,不过,读了赵鑫珊的《建筑是首哲理诗》,还是受到一点启发的。赵先生说,每当他在上海闲逛,走到欧洲老式建筑区的时候,总觉得耳边响起了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享受着那种行云流水的,带有一点宗教的神圣的感觉。我觉得当我看到科学馆,老体育馆,大礼堂的时候,也有一点类似的感觉,具体地说,墙壁上密布的爬山虎让我感到了岁月的痕迹,而窗户,屋檐这些元素表达出的欧洲老式风格,黑夜中科学馆门口昏黄的灯光,微微映照着"SCIENCE BVILDING"的字样,让我在注目的时候,会感觉:这些建筑是要把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时代(过去)的理想带过来,这是一种在功利的现代社会里越来越稀少的理想,是设计者们希望我们去体会,希望我们去追求的东西。

至于苏联式风格?我知道,现在有许多人诟病主楼的外形,觉得她很丑。不过,无论如何她那一种雄浑的气势,那一种厚重和包容,让她可以配得上一个"大"字,东门外"清华大学"四个字里面的那个"大"字。我想,之所以那四个字要书写在如此厚重的石块上,也是考虑到其分量要和背景相吻合。如果主楼真的很丑,以至于丑陋盖过了她的壮丽,那么为什么东门外景现在常作为清华的象征,其中主楼一下子就映入人们的眼帘?我觉得,就其气势而言,主楼完全可以配上莫扎特第35交响曲"Haffner",让人闻之感觉高高在上,肃然起敬。当然,考虑到这是苏联风格建筑,如果配上俄罗斯音乐,也许更好。当然,必须得有相等的气势。

当20世纪90年代给我们带来了逸夫科学技术楼,明理楼,伟伦楼这些现代建筑,我必须要说,它们给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迷惑,就像我们所处的喧嚣的时代一样。我总觉得,在主楼向南望去,东门建筑群和门外车水马龙的花花世界是如此的协调,以至于我分不清哪是校内,哪是校外。如果要给这一切配上音乐,那么干脆配一点R&B吧,或者来点摇滚也行。总的感觉就是:象牙塔被打开了,秩序受到了冲击。

然而,当我单独观察逸夫楼,明理楼等每一座建筑的时候,我又不这么觉得了。无论如何,这些楼群是充满气势,而且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尊严的;当你注视逸夫楼的层层台阶,或明理楼和伟伦楼粗犷的石柱的时候,你一定会这样觉得。也许,必须用"力量"来概括这些建筑的共同特征,正是这种力量,使得她们能够与主楼结合成一体;同时,这种力量也是我们时代的象征。车水马龙,钢筋水泥,都是现代人类的杰作,面对这些成就,我们会感觉到巨大的征服力,和一丝敬畏感。

尤其当我们看到校园中央平地竖起一座六教的时候,就更会有这样的感受。所谓的"亚洲第一教学楼",其体积之庞大,结构之复杂令人惊叹。而高耸的外形,和许多故意设置的空间结构,无疑是要给人以一种压迫感。

然而,铁汉一般的现代建筑群也有柔情。尤其是东门建筑群更是如此。每当晚上,主楼以南的路灯初上,这一带立刻笼罩在温柔而静谧的气氛中。此时,再强大,再嚣张的钢筋水泥结构似乎也退到后台,在黑暗中只是保持沉默,充当背景而已。当暗黄的灯光洒在路上,你难道不觉得,这里很适合慢慢地踱步吗,至于要配音乐的话,那只能配钢琴曲了,而且,绝不能配那种意气风发的钢琴曲。我想,还是配一点肖邦的夜曲吧,那种神秘而令人充满遐想的气氛,那精致的仿佛一碰就要碎的音符,让人不由放慢脚步,就着这幽静的环境,去体会自己内心的感觉。

我喜欢在校园里散步,尤其喜欢在夜晚暗黄色的灯光下。以前,晚上经常在三教自习,当我在窗口往主干道上看的时候,看到路灯把光线轻轻地洒在路面上,道路给人的印象既清晰又模糊,有时候突然就会觉得很感动。当我看书累了,走下去散散步的时候,觉得自己走路的步伐不能太快,否则就破坏了这种感觉。

主干道上车来车往时,可能会很喧嚣,但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总会回顾其宁静的真实一面。风吹过,树叶沙沙响动,仿佛是在给此情此景伴奏。这时候,如果有一对恋人在路上相拥走过,与这一切该是多么的协调。

我觉得可以给这一切配上Schubert的《小夜曲》:

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飘去,
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
皎洁月光照耀大地,树梢在耳语,
树梢在耳语。

我喜欢这一切,喜欢校园生活中每个值得回味的情景。四年的生活就象一首交响曲,几个乐章有快板,可是也有温柔的adagio,丰富,而值得回味。当我多年后回想起这些乐章,眼前浮现出色彩鲜明的一幕幕,会感到欣慰,而满足。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中国教育:永不道歉,决不反思
2004: 对某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质疑
2003: 美国名校一瞥 - 长春藤盟校
2003: 我的大学:七年读个美国博士
2002: 博士学位的价值
2002: 成都的人文书店——三一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