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谈现代自然科学为什么没产生在中国
送交者: 周峰 2002年04月07日21:14:25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必要的张力和必要的宽松:谈现代自然科学为什么没产生在中国 周峰

Science Literacy 通常被西方人用于指一个人的学识,学养。意思是说此人有文化,受过教育。在这个意义上,science literacy 和过去中国人常说的“科学扫盲”和“文化扫盲”有关。也就是通过教育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使公众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科学产生必要的了解。

随着知识的进步,特别是伴随这个过程的科学知识的进步,science literacy 的内涵和标准也相应地得到了强化和深化。到了上个世纪的50-60 年代,science literacy 已经逐渐地脱离了它原先的“有学识”,“有文化”的含义,转而强调特定的个人的科学的能力和对科学的贡献。这主要是和社会上出现了职业科学家这个职业有关。

对科学家的培养的内容主要是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的伦理道德等三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其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比较技术性的训练,而科学伦理道德则强调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应该具备的价值观,以及如何对待科学家这个角色,如何对待科学这个职业。

一般来讲具备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就可以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活动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也是一个科学家所必需具备的素质。

后来到了60年代左右,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方面科学活动本身规模日益强大,科学作为一种职业,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愈来愈多地具有了社会属性。原先科学共同体的形式也越来越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建制。因此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和实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愈发成了科学家需要理解,掌握驾驭的内容。在此之间,科学与技术进一步分化,技术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science literacy 的内容里就有了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艺术。科学与技术等等方面的内涵。从这个过程来看,它反映了科学的发展进程和所经历的阶段。到了80 年代以后,科学,技术与社会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了。

在中国历史上,教育的主要内容缺乏科学的要素。从启蒙教育到高等教育主要是修习,传授诸子百家的各种“人文”理论和观点。另外政府主导的教育也没有把科学作为主要内容,主要是通过科举取士,聚揽社会管理人材。类似于“公务员”的选拔和培养。

中国的literacy教育,小的方面是培养人读书,写字和作文的能力,大的方面就是继承诸子百家的学统。很难找出“科学”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道家和墨家相对而言比较重视思辩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培训。但遗憾的是后继的儒家思想的一统天下,从根本上把科学教育变得不可能了。因为儒家不重视科学这样的“体力”活动。

以上是现代科学最终没能发翔于中国的人文方面的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中国的地缘,生产和经营方式有关。中国有着相对丰富的国土资源,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中国古代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社会分工的诉求不强烈。

而反观现代自然科学诞生之所的西方,在人文思想方面经历过十九世纪的“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特别是反对宗教对人类思想的制约方面对现代科学的出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实科学早期的任务也就是源于反对封建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和迫害,诸如哥白尼,布鲁诺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在生产实践方面,过去的西方大多不适合农业的发展和经营。就拿英国为例,历史上的英国就曾经在大约一百年的时期里由于食品短缺,和土地资源的相对缺乏而大规模地向世界各地放逐人口,当时英国有一个口号:留羊不留人。类似的情况也适应欧洲大陆的一些地区。

这样的人文和社会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求异”“图新”,渴望变革和自身的解放。而同时期的中国社会和人文生态特别不利于这种事情的发生。当时的中国大约是在宋明时期,理学主导人文社会。人们没有也不敢有“求异”“图信”,追求变革和自身解放的愿望。而到了明清之后,中国社会又连年的“动乱”和战乱,缺乏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环境。

而那个时期正是现代自然科学得以突飞猛进发展的时期,所以文化的,社会的原因使得现代自然科学没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萌芽,也没能够获得嫁接和成长的机会。

这个说法并不是去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相反在现代科学之前的科学在世界上的情况都差不多,而中国的反要相对地先进一些。

(征询意见稿)07/03/02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