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丘成桐指责田刚“抄袭”一案之实证分析
送交者: 实证分析 2005年10月23日21:55:25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丘成桐指责田刚“抄袭”一案之实证分析


近来关于丘成桐先生公布萧荫堂先生1986年的信,并以此指证田刚有“抄袭”嫌
疑之事,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认为,在任何有争议的案例中,当事人的说法都
是不足为据的,而与各方当事人无利益关系的他人的看法和在争议之前已经发生
的事实才是最可靠的。为此我们搜集了若干这样的事实并加以分析,供大家做客
观的判断时参考。

1.田刚的文章发表在Invent Math 89 (1987) 225-246, 萧荫堂先生的文章发表
在Annals of Math 127 (1988) 585-627。萧先生的文章最后特意增加了一段话
(p.622),主要是说:他这篇文章的结果和方法曾在1986年4月于哥伦比亚大学
的几何分析会议上报告过,而田刚的文章中用了一些与他的文章相同的思想,主
要是:(a)在复曲线上的限制;(b)复曲线上格林函数的对数奇性;(c)利用
了对称性。萧先生也比较了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但从前一段话看出,他似乎还
是怀疑田刚偷了他的思想。我们对此的看法是:按萧先生自己的说法,田刚有可
能抄他思想的3点其实都是技术性而非实质性的,特别是:(b)是连研究生都熟
知的,关于(c)萧先生自己说也是受到Moser的工作的启发。而(a)很难说是问
题的关键。这样看来,说田刚抄袭萧先生的思想理由似乎不够充分。

2.萧先生在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时,指出田文在导出最关键的零阶估计时用了一
个积分不等式,而萧文则是用了比较函数极小值与极大值的不等式。萧先生还指
出田文中应用L^2估计是不必要的。其后,萧先生用了近4页的篇幅举例说明,
他也可以用积分不等式导出零阶估计。这说明,在一个关键的地方,两个人的思
路并不相同。

3.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近20年,对于两篇文章的引用和评价很容易从美国数学会
的MathSciNet上查到。MathSciNet对每一篇文章公布两种引用情况,一种是
Reference Citation, 包含其它文章对本文的引用情况;另一种是Review
Citation, 包含评论员在评论其它文章时对本文引用的情况。第一种引用的数字
是:田文被引26次,萧文被引20次(均只计他人引用),差别不算大。第二种引
用的数字是:田文被引12次,萧文被引2次,差距较大。真正的差距还不在数
量,而在引用的质量。萧文的2次被引,评论员均未提及肖先生的方法。而在田文
的12次引用中,有8次评论员提到了田文的方法,特别是田刚在该文中定义的一个
不变量(alpha不变量)。例如 “The proof consists in the computation,
for such manifolds, of a lower bound for Tian’s invariant introduced
in a 1987 paper。” (见MR1198752的评论)

4.从以上事实来看,我们认为在第2点中所述二文的不同应是实质性的,后人对
二文不同的评价实由此而产生。所谓的alpha不变量是应用积分不等式导出零阶估
计时,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量。萧先生当时似未注意到它的重要性。

如果以上的分析成立,那么所谓“抄袭”之说不攻自破。我们要指出,萧先生从
未明确说田刚是“抄袭”,他当时只是表示了怀疑。而且他在写两封现在被公开
的信时,还没有看过田刚写的文章。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高校除弊的背后之弊
2003: 南京大学低调图变
2002: 他们为什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zt
2002: 制造奴才与制造蠢才--胡评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