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为什么是世界上最龌龊的茅坑 |
送交者: 读书论 2005年11月09日21:42:3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汉字的问题首先是大量同音字,尤其是所谓“普通话”中的同音字。按照北京官方颁布的GB2312标准,一共6763个汉字,1211个读音,这里已经把四声的区别算上了。6763个汉字中,只有250多个字发音是特殊的,也就是可以听音辨别的,只占3.7%。比如我说“我”,你不会想到其他字。其他汉字共享954个读音,一个音少则2-3个同音字,多则达40-50个。其中[yì]是同音字最多的读音,一共57个: 艺 抑 易 邑 屹 亿 役 臆 逸 肄 疫 亦 裔 意 毅 忆 义 益 溢 诣 议 谊 译 异 翼 翌 绎 刈 劓 仡 佚 佾 埸 懿 薏 弈 奕 挹 弋 呓 嗌 峄 怿 悒 驿 缢 殪 轶 熠 镒 镱 瘗 癔 翊 蜴 羿 翳 中国人交谈时碰到这些同音字,就在必须通过上下文、环境、手势来猜测对方说的是哪个,严重限制了表达的多样性,破坏了陈述的清晰,更增大了误会的几率。在西方,没有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不是优秀的演说家,他们必须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争取民众。而中国从来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政治家,中国人也从没听过一个象样的演说。既然中国不能产生能面向普通公民演说政治家,就只能产生阴谋家:通过笼统简单的顺口溜来发动人民造反。1927年中共中央就有个报告:从麻城革命斗争的发动情况来看,革命文件不如革命口号,革命口号不如革命歌谣。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只要把共产共妻编成山歌或二人转一唱,中国农民就象听见魔笛的老鼠一样被发动起来了。 不信的话还有个例子,去看看中国总理主席做在国内外做的任何讲话,会发现他们总象唱歌一样拉长声,语速经常在每字1.5-2秒左右。这倒不全是因为他们蠢,还因他们得给听众足够的时间去猜他正在说的那个字是哪一个,而一旦要表达一个稍微复杂的意思,就必须人手一份稿子,念完还要在各级反复组织学习了。 在还活着的语言里,我再找不出一个象中文这样高比例同音字、导致口头表达如此困难的。中文不是难以学会,而是难以交流。汉字的海量同音字是造成中国人政治上昏天黑地的首因,为中国人沦为劣等民族立下了头功。
所谓“普通话”就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发音为标准的官话。很多南方方言里本来有不同发音的字,在官方字典里被简单合并。以下这段来自方方舟子的《诗律浅说》: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从语速来看,两广、台湾、闽浙这些地区讲话时快得多。这是因为那里的方言发达,象粤语里远不止四声,而是九声,同音字的误会可以大大降低,表达相对准确得多。两广、台湾、闽浙人民表达和思维都比北方人清晰,政治经济文化远比普通话的中国北方发达,这种聪明不是天生的,是语言造就的。 同音字的问题,有很大程度上是大陆沦陷后北京当局强推“普通话”造成的,包括禁止方言电视、广播。同音字的灾难,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这里的“多义”是指把含义毫不相关的内容简并(degenerate)到一个汉字,而不是指一个字具有几个相关含义。象“工”、“农”,组词成工厂、工人、工业……含义只能和做工、制造有关,农村、农民、农业……只能和刨地有关,这是单义字;多义字则如“日”字,组成词后可能具有毫不相关的含义:日本、日晷、日期等,读者看到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猜某个时刻的“日”字到底是哪个意思: 日{sun, date, day, Japan, f**k, etc.} 英语中一样有一词(字)多义的现象,比如:well{好,井},但所占的比例很小。学通英语至少要掌握15000-20000个单词,当代英语实际词汇约在50000个左右,资源十分丰富,并能根据需要随时扩充,把不用的字逐渐淘汰,是真正活着的语言。 汉字资源本身匮乏是造成汉字一字多义的根源。中国国家标准字库里6763个汉字里有很多是僻字、死字,常用的不过3000个汉字。比如《毛选全五卷》105万字,只用了3273个汉字,《邓选全三卷》84万字,只用了2770个汉字,汉字巨著尚如此,何况普通作文? 结果是中国人严重的阅读和写作表达的困难。真可怜呐,中国人说不清楚要互相猜,书面交流也得靠猜。常听老外抱怨中文复杂,其实中文的问题不是复杂,恰恰是简单又原始,只要3000多个字就可以成中国通,当代没有哪个语言象中文这么“简单”了吧?中国古人云: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老外是学汉字实际是在学中国人怎样坐井观天,这才是汉字真正的“难”学处。 又得把北京当局提出来:他们颁布的简化字方案里,把不少本来含义不同的字归并到一起,新造了一大批多义字,比如“里”字,对应古代至少有“裡”、“裏”、 “里”三个字,含义各不同,今天则混为一谈。我不是说简化字不该搞,但他们搞的没方向也没道理,人为制造混乱。GB2312里收了6763个汉字,而台湾 BIG5里有15000多个汉字,可以大致算算有多少字被那些中共学阀不伦不类地合并了。
汉字里创造一个新字很难,千把个字基本不再变化,可以说是一具在信息时代走动的僵尸。 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里,从一个舶来物到某个外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直接用原文,国家之间即使语言有异,字母都差不多,所以一个新词汇可以立刻被接受,交流起来也通畅。而到中国就遭了,因为汉字跟西文没有丝毫兼容,只能用现有个千把个汉字组合生造:象Christina成了克里斯蒂娜,bike叫自行车,car 叫小轿车,bus叫公共汽车;西方人发明个奇技淫巧,起个新而简单的名字便于分别和记忆,中国人挖空心思才能从千把个字里攒出个自谓信达雅的翻译,结果往往是狗屁不通,比如socket,在中国的大学里叫“网络套接字”,还有什么“安全套接层”等等,学生起早贪黑好不容易学会了,再看外文资料又是半天对不上号,初看还以为误进了成人商店。 记得启明贴过一个帖子,现代汉语中与科学、社会、法律等相关的词汇大部分是从日文翻译里照搬来的,如果中国人哪天一爱国爱到不再用这些日本文了,不知中文里还能剩下什么。瞿秋白骂汉字是中世纪的茅坑,说的还是类似今天台湾用的、字型读音相对丰富的汉字,要是他看见今天大陆官修简体字和普通话,那简直是石器时代的茅坑了。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