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范例(Instancology)”的“质”
质,在苏伯亚(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存在了。到了黑格尔,他使用了我们现在的用语,“质与量”,一直到约二个世纪后的今天(这里仅谈“质”)。范例是在以下这些方面,深化和发展了这些大师们以前关于质的思想。
第一, 质的定义是什么?
质,既区别。质,是一事物不同于另外一个事物的根本。在西方文化中,质也被称为“存在”,“是”。以区别于“非存在”和“不是”,和其他的存在或是。
第二, 质有没有来源?
范例认为质有来源。这个来源就是“双绝对”。为什么质不可以没有来源呢?因为质属于“相对”的范畴。凡是相对事物,其本身就是受某一种限制的。最基本的限制,就是相对事物的产生于灭亡性质。
第三, 质的来源有没有时间?
范例认为没有。因为时间和空间与质,是性质与本体的关系。通俗打比喻地说,类似生命与性繁殖的关系。范例认为,时空的产生,是质的运动的结果。既质的发生(运动)到某一个阶段,才产生了时空,既开始出现了“量”的出现。范例的术语叫这种情况为“宏观世界”的范畴。
第四, 质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范例认为,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具体地说,质的产生环境是“微观世界”。质在微观世界运动的状态,犹如我们的“梦境“,既梦境本身是没有时间和空间性质的。质的运动导致了质的发展。质的发展的一定阶段,就会进入到”宏观世界“,既在空间时间的维度中,产生了量。
第五, 量的变化是否导致了质变?
范例认为,任何质由于量所引起的变化,都是具有相对的性质。既,或者是“相对的相对“,比如”公民和罪犯“的区别;或”绝对的相对“,比如液体和气体的区别。在本体的意义上,质在宏观世界不会有根本的变化。由量变导致的质变,犹如黑格尔所说,每一量都同样可以看为质的存在。
质的根本思想来源于对“存在“的思考。存在是西方哲学的本体支柱。思考质的性质,就是用理性取代宗教的回答,用哲学解释神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