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沙清:一个早期海归的命运: 哈佛博士毁誉事件
送交者: 万维网友来稿 2021年12月03日17:22:3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28kristof-master1050-v2.jpg

万维(Creaders.net)网友沙清来稿:

引言

无知无畏的"革命小将"编造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大张旗鼓地打到留美学者,不许他反驳,并且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这看上去像是六十年前中国文化大革命中一个场景。是的, 它是文革的典型场景,但也是十九年前中国青年报策划的哈佛博士事件的形象写照。

哈佛博士事件,用西方社会科学术语讲,是中国青年报对当事人进行污蔑毁誉和"人格谋杀",所以它是"哈佛博士毁誉事件"。不同于文化大革命的是,文革十年结束,拨乱反正,错案平反昭雪。而对哈佛博士的毁誉近二十年后,还在进行中。比如,本篇文字从未在中国大陆以任何方式或渠道发表过。

在江泽民时代末期,西方媒体一位专栏作家指出,中国社会表面看上去平静有序,但它背后的法律次序却是杂乱无章。正是在法制缺失的混乱中,中国青年报的恶行得以逃过公众雪亮的眼睛

"哈佛博士毁誉事件"警示世人,文化大革命的基础就在民间: 为数不多的一些中国人对同胞国人怀有莫名的嫉妒,仇恨和凶残。他们是文革重起,中国人再度互相残害厮杀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社会走向文明和谐进步的絆脚石。

肇始

2002年5月初,陈琳博士应邀出任山东济南一所民办学院院长。“哈佛博士百万年薪出任东高校校长"的消息经山东本地媒体披露后,新华社以及台湾的中央社等跟进发通稿报道。

几天后,在方舟子的打假论坛上,有人在讨论陈琳是否真的是哈佛博士。方舟子答复: 他查过了,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没问题。方舟子后来提到,山东中国青年报记者想跟方舟子合作,一起打陈琳的假,遭到方舟子的拒绝。

5月中旬,在学院举办的记者会后,陈琳向几位记者和学院人员演示了如何进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网站,查看毕业博士生和指导老师名单。其中显示: 陈琳,1994年毕业,导师是 J. Stock教授。

中国青年报是所谓的"央媒",凌驾于山东本地媒体之上。中青报要求济南媒体停止一切关于陈琳的采访和报道,他们要调查陈琳的学位。某日夜晚,山东中青报记者和民办学院一起给哈佛大学J. Stock教授打了电话,教授确认陈琳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时,也有中青报记者给陈琳出国前的同事,北京理工大学老师打过电话,确认陈琳1987年出国入读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2002年6月的一天,民办学院给陈琳看过他们与J. Stock教授通话的中文翻译记录, 并且说,中青报放言:没事了,陈琳的哈佛学位没问题。

诡谲的是,2002年6月26日,中青报还是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山东中青报记者写的“凭什么相信他是哈佛博士?”的长篇文章。这篇长文名为调查陈琳的哈佛学历,但通篇不提他们获悉方舟子调查的结论,不提他们与哈佛大学J. Stock教授通过话,也不提陈琳前同事的证言。这篇文章有一个关键“证据”,说明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有假:“在哈佛大学的教授名单中,确实有一位 Robert Merton教授,曾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经与他联系,他却表示回想不起来曾经指导过一个叫‘Lin Chen"的学生。”

这个关键"证据"撑起“凭什么相信他的哈佛博士”这篇文章。山东中青报记者以一己之力反转了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台湾中央社、新加坡联合晚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齐鲁电视台、北京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的新闻,一举成"名"。就像一个雄纠纠气昂昂的红卫兵闯进一个盛宴,俽翻宴席,大喊: "高兴什么啊?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是假的!"

然而,中青报文章很快就被打脸。文章抛出后几天,北京报记者从北京而来,采访了陈琳,详细了解陈琳与R. Merton的师生关系。她不信邪,“再度”联系R. Merton教授。不过,这次R. Merton教授没有说不记得陈琳,而是清楚地说明陈琳是肯尼迪学院的学生,他指导过陈琳的论文研究,陈琳获得金融领域的博士学位等等。这些细节纪录在北京报2002年7月3日发表的“证明哈佛博士”一文中,直接打脸中国青年报。

令人不耻的是,中青报的关键"证据"不是出于技术性失误,而是刻意的伪造:哈佛R. Merton证实,中青报并没有联系过他,他也没讲过他不记得陈琳这样的话。

发展

"凭什么相信他是哈佛博士" 一文抛出的当天, 2002年6月26日,陈琳的院长职务被解聘。人们以为事情可以结束了,因为这个哈佛博士,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不再担任校长,不再涉及公众利益了。 然而中青报并未善罢甘休。

7月初,民办学院告知陈琳,北京报打脸中青报的文章"证明哈佛博士"发表后,山东中青报记者向学院所在地的派出所报警,要求以诈骗嫌疑把陈琳博士抓起来,被警方拒绝。记者似乎很害怕什么。警方反问,我们是相信哈佛博士,还是相信小报记者?(中国青年报对警察来说是小报,虽然对中学生可能是大报。)

7月上中旬,陈琳老家的中青报记者告诉陈琳的亲友,让陈博士多加小心。他说,山东中青报记者曾跟他说:话语权在我们手里,我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陈琳要么无从反驳,要么反驳来得太晚。

7月12日,正在济南采访的上海电视台记者告诉陈琳,她跟山东中青报记者谈过,中青报记者充满恶意,可能更多更严重的指控还在后面。 陈琳博士去国已久,对某些国人人心的险恶估计不足,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可能让他身败名裂的污蔑毁谤,毫无预期。他坦然地表示,"真金不怕火炼","真相越辩越明"。他是个光明磊落的人,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7 月16日,中青报发表”破解陈琳谜团” (以下简称“破解”)长文,外加编者按“诚信是金”。这篇文章的主题是: 虽然陈琳博士学位是真的,但履历基本是假的。相比于第一篇文章,第二篇文章匆匆草就,涉及的事情很多,更像是在第一篇文章的伪造证据被揭露后,恼羞成怒的全面,疯狂反扑,用笔对陈琳博士施暴。

令人费解的是,中青报对陈琳这位已经下台的校长如此关注,不惜花费大量版面;而对那些真正涉及到学生和家长利益的,需要告知公众的事故,则不予报道。 比如,那段时间里,一家济南民办学院的院长卷款而逃;还有一家民办学院,学生之间斗殴,用医用手术刀互砍,致一人死亡。面对这些事情,山东中青报记者装聋作哑。

"破解”一文,中青报用一纸谎言,"否定"了陈琳博士的主要履历。比如,陈琳说,他曾经是美联储经济学家。中青报说,他是每天工作八小时的临时工。事实是,美联储从来不招聘临时工。 这个有案可查。

陈琳说,1994年他在清华大学访问期间,清华经管学院领导提到希望聘请他为客座/特聘教授。中青报说,2002年清华大学没有聘请他。一个1994年, 一个2002年,这是南辕北辙。

陈琳说,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人事局曾经把他作为副行长候选人上报行领导。一位季姓先生/女士负责跟他联系。中青报说,人事局刘博说没有这回事。一个姓季,一个姓刘,这还是南辕北辙。

陈琳说,欧州货币集团伦敦总部的主任和秘书委托他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中青报说,香港欧洲货币亚太总监说没有这事。 一个伦敦,一个香港,再次南辕北辙。

中青报说,陈琳没有向民办学院提交推荐信简历等应聘材料。实际上,陈琳没有申请这个院长职务,是学院邀请他出任的。学院没向他要任何材料。 这是胡搅蛮缠。

中青报说,陈琳在新加坡大学的工资每年只有二十几万人民币。实际上,他在新加坡工资收入大约一百万人民币。这是睁眼说瞎话。

中青报说,是陈琳策划了“山译-哈佛之路”的口号。实际上,这个口号在陈琳出任院长前就有了。陈琳加盟之后,多次跟学校说不要提“山译-哈佛之路”。 这是颠倒时序。

中青报还引用了民办学院领导的话,说解聘陈琳是因为他的“能力无法胜任”。陈琳毕业于中美顶尖大学, 是多个不同领域(计算机,理论物理,社会学,公共管理,计算金融等等)的专家。他的学术背景广泛且深厚,国内无人能及, 胜任大学校长绰绰有余。 这是无知者无畏。

“破解”一文充满这类指控,看上去似乎不是大事,但合起来看非常恶毒: 严重侮辱陈博士的人格,败坏陈博士的声誉。实际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陈琳作为中国人中唯一的金融专业哈佛博士,各种机会向他敞开。哈佛毕业前的几个月,他的电话被纽约几乎所有的投资银行,基金公司,商业银行打爆。 2000年前后,大连市政府,上海市政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钢铁公司等等都对他递出橄榄枝。哈佛金融博士, 全中国就他一人。这样的人,会有履历作假的动机吗?

陈琳对中国青年报的卑鄙行径感到愤怒。他写了一篇长文,逐一驳斥“破解”的指控。接着,他打电话到北京中青报总部,先要求刊登他的驳斥文章, 作为“另一面之词”告知公众,遭到拒绝;继而要求与记者对质,也遭到拒绝。

此后,陈琳联系了几家不久前采访过他的媒体,希望他们就“破解”一文再采访他,给他申辩和反驳的渠道或者刊登他对'破解"一文的回应,但所有媒体都婉拒了他。 上海电视台说,他们接到上面通知,不再跟进“哈佛博士事件”的报道;北京报说,他们接到通知,不跟中国青年报作对。

显然,中青报知道他们对陈琳的指控不堪一驳,所以,它们吸取第一篇文章被打脸的教训,拒绝陈琳本人反驳, 也不让其它媒体跟进调查,企图一手遮天,蒙骗公众。当时,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尚未出现。陈琳博士无处申辩。

就像"谎言重复一千次会变成真理"一样,谎言在网上泛滥流传也会被人以为是真话。“破解”一文虽然充满谎言,不堪一驳,但由于近二十年来一直没有被反驳,对陈琳博士的声誉和人格造成极大的伤害,一次次地断送了这位海外学子报效祖国的机会。

北京的首都钢铁公司曾经在2002年6月准备礼聘陈琳为公司副总;北京大学光华学院曾经在2002年7月准备礼聘陈琳为百万年薪金融学教授; 筹建中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曾经在2005年7月年准备聘陈琳为教授;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曾经在2010年准备聘陈琳为“千人计划”教授; 所有这些礼聘意向都因为中青报的“破解”一文而夭折。这些学校和公司也相信中青报的指控荒唐莫须有,但在中国,公司和学校总是尽量与官媒点名批判的人保持距离。

现状

公众注意到,近二十年过去了,但"哈佛博士毁誉案"并没有结束,因为中青报对陈琳的指控只是一面之词。一般地说,记者的一面之词未必不可信,因为职业道德良好的记者就是公众的眼睛和耳朵。但山东中青报记者显然不属于这类记者。它的第一篇文章中的赤裸裸造假被揭穿后,第二篇文章还有可信度吗?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央媒”以大字报式的文章批判一个人,极其罕见。如此具有文革遗风的开头,为什么嘎然而止?哈佛博士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中青报记者被多方告知陈琳的哈佛博士学位为真,为什么要有伪造证据证明它有假?为什么在中青报第一篇文章伪造证据被北京报揭穿后, 不面壁反省,反而又抛出第二篇文章?中青报为什么在陈琳解聘后还进一步对他进行污蔑诽谤?为什么中青报第二篇文章抛出后,一切消声匿迹,没见到其它媒体跟进?在哈佛博士毁誉案中,中青报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假,是记者想在高调海归事件中大捞一把还是中青报高层处心积虑的羞辱海归"出头鸟"的策划? 共青团如此迫害建国五十多年后首次海归的哈佛博士, 中共中央统战部知道吗? 中青报跟农民报中国妇女报一样,有明确的报道领域和受众范围,蛮横地闯入本属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严肃专业大报的报道领域,挑事闹事,如此僭越,中宣部和国家新闻总署不应该惩办吗? 这些问题,公众需要知道答案。

后记


陈琳博士在他的领英网上写到: 他的舍友和同学中包括美国总统,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校长,墨西哥总统等等。他问:为什么他的舍友,同学的成就和他的有天壤之别?答: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想象一下,如果他不是中国人,如果他没有受到中国青年报的污蔑诽谤,他会有一个怎样的学术或者公共服务生涯?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为陈琳博士的命运扼腕叹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可以一天摧毁。中国公众普遍认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赴美留学的年青人是那一代中国人中的精英,而陈琳入读斯坦福哈佛,更是精英中的百里挑一。然而摧毁这样的精英,只需要一两个无良记者。 卓越的,如此脆弱;邪恶的,如此具有破坏力。令人不胜唏嘘。

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曾经写到, 西方学者对文化大革命中中国人对同胞所表现的极度残忍感到十分震惊。这种极度残忍,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哈佛博士毁誉案中再度表现的淋漓尽致。山东记者挖空心思无中生有造谣毁谤, 就是要彻底摧毁陈琳博士人格声誉, 彻底毁掉他的前程。事后,这个女人得意地对她的同行说, 陈琳不要想再在中国找到工作,很有一股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豪迈"气概。一个多少受过点教育的女人有如此蛇蝎之心,何止令人发指?!

长期以来,中青报的上级共青团中央领导班子以青年才俊自居, "老想着升官,做接班人" (习近平语)。2000年左右,留学生开始逐渐回归。这些有海外学历有高薪工作,又深受中共中央,各级政府和公众青睐的同龄人,让共青团干部相形见拙心生嫉恨,曾经发了"凭什么海归优先", "给我一个海归优先的理由"等评论。对待海归上,山东记者的下作诋毁倒是与共青团中央,中青报不满海归的一贯主旨吻合。中青报放任山东记者伪造证据,在第一篇文章的谎言被揭穿后,不但没有让她停职反省,向社会公开道歉,反而又发了第二篇文章。用一篇充满更多谎言的文章去抨击哈佛博士的诚信,去指控他的履历是假的,这不是贼喊捉贼吗?

笔者相信中国青年报"哈佛博士事件"的始作俑者和他们的文章总有一天会被钉在中国新闻史的耻辱柱上。只有那个时候到了,才能说中国社会已经走向理性,文明,正义,法治,和谐。二十年快过去了,这一天会远吗?

在相关搜索中,笔者看到2015年习近平曾经严批中青报的上级共青团中央:“高位截瘫”。真是一针见血。共青团中央高位截瘫已久,麻木到对中国青年报放任自流。致使中青报不但与中央政府的海归政策唱反调,污名化海归。而且在哈佛博士毁誉案上,整个报纸被个别记者绑架,公器私用,胡作非为。希望共青团中央能够严肃整治中国青年报,为陈琳博士回复名誉,以积极态度和实际行动回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批评。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洪水河随想
2020: 文学门外蹭修养(中)
2019: 卡达菲之子金钱换英国博士ZT
2018: 567、迈克和瑞瑞的跷跷板—贝尔不等式
2018: 从法国黄背心看共产主义者的悲哀
2017: 对中军哲学评述的感想
2017: 330“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许)而要
2016: "特朗普"是否是 白头翁? 美
2016: 现代社会能量的消耗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