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一个教育学博士和她建造的大学
送交者: cyd 2002年05月23日16:49:36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一个教育学博士和她建造的大学

王磊

  5月,长春市已经能够感受到浓郁的春天气息。位于风光秀丽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长大公路旁,一座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正处于紧张的建设期。

  从东北部的低矮山地,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排洪渠蜿蜒流过。工地监理说,这里冬天可以存水,夏天水量充沛,8月份竣工后,整个建筑群将形成一个依山傍水的绝佳环境。这座在规划效果图上呈现出错落有致、精巧优雅的红色西式建筑群,就是吉林省华桥外语学院的新校区。

  对于华桥外院院长秦和来说,从1995年租用别人的教室开创她的办学事业以来,这次筹建颇具规模的新校区,的确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并且在7年来经历过无数次类似挑战的秦和院长,总喜欢用她特有的自信看待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她说,“我喜欢接受挑战,就像我对学生们说的那样,没有挑战的生活没有意思,从你们来到华桥外院的第一天起,就必须面临不断的挑战。”秦和深刻地懂得,华桥外院的孕育和发展,就是一次又一次与难题进行搏斗的过程,她不喜欢退缩,而她希望她的学生们———那些比她年轻近20岁的孩子们,更要像她一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要知道,世界正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一个人受教育水平越高,竞争力就越强,这是个铁的法则。”

  新校区的一期工程要投资1.8亿元,计划总共三期工程全部完成需要3亿元。很多人钦佩秦和的胆识和气魄,说她是个能干大事的女人,但秦和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大家都说我在盖大楼呢,其实,更重要的可不是这座楼有多漂亮,我要建设的,是一所真正的大学!”

  在离开新校区工地的汽车上,院长秦和显得兴致勃勃。虽然她满脑子都是资金、工期、质量这些和盖房子相关的具体问题,但她更愿意谈她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她目光炯炯,总是非常严肃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谁能告诉我,大学到底是什么?”

 

  教育学博士和她的理想大学

  从规模上看,华桥外院的创办和发展速度是惊人的。1995年第一批招生,只有247人,到2002年,在校学生人数已将近3000人;教师队伍也发展到目前近200名专职教师,40名外籍教员。目前的校舍占地5万平方米,配有语音室、微机室、校内卫星接收设备、图书馆、电子阅览厅等,筹集500万元建起的两栋学生公寓和学院操场仍在使用,外教公寓和商务中心则为外籍教师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设中的新校区更让人看到华桥外院将要发生的巨大变化。学校将在目前英语系、双语系、应用英语系三个系的基础上扩大专业口径,另外,除了电教楼、图书馆、风雨操场、学生教工宿舍、外教公寓、食堂等常备设施,还增设了大学生活动中心及可以进行电视录制和召开学术会议的报告厅。一期工程完工后,新校区可容纳5000名学生,全部完工后能容纳8000名。

  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大收获,学校发展的效率令人刮目相看,但秦和显然不满足这些。还是那个问题,大学到底是什么?秦和坐在她陈设简单的办公室里,反复思索这个问题。窗外,临街的马路正在修建长春市规模最大的轻轨铁路。校园里,学生们下课了,穿着整齐的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操场上玩耍。秦和却在不断打来的电话间隙,持续思考着她理想中大学的模样。

  “美国斯坦福大学用了6年时间才盖完校舍,”秦和说,相比之下华桥外院应该算快的了。但是,“我们缺少的是什么?”用通俗的话说,一个大学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应该齐头并进,而在这两者中,真正能体现大学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秦和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而且,她的原则是,只要有最好的,就按照最好的标准去学。她的个人成长经历告诉她,成功的人必须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美国,最著名的大学几乎都是私立大学。研究者们在分析这一现象的时候认为,私立学校的声誉和成功,最重要的是它们营造了不同于公立学校的独特的校园文化。

  全美独立学校联合会主席约翰· C·埃斯迪认为,私立学校文化的特殊内涵包括:一、因材施教;二、持续而有效的教学质量;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的竞技能力;四、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五、与毕业生及家长进行有效合作;六、具有成为多元文化社团的潜能;七、教学、学习和生活都在一个优良的道德环境里进行。正是私立学校的这种共同的意蕴,培养了具有高品质并且具备“独特性格”的社会精英。

  哈佛的学生风度翩翩,自信而高傲;MIT (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严谨而刻苦;布朗的学生热烈而崇尚自由……秦和知道,那些世界名牌大学都有自己的风格,正是带有这些风格的毕业生,在融入社会环境中后,才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形成有力的交互作用。而在她的学校里,那些单纯而年轻的孩子们,正等着她去营造一个崭新的空间,去学习并且建立一个真正的大学。

  “我不可能感到满足”,深谙教育的内涵而且总有一股冲动在心底里激荡着,秦和博士似乎永远处于一种持续的紧迫之中,她的新计划总在脑子里闪光,她在思考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她的头脑在两种力量中寻找平衡:一座理想大学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所需要的那种扎实而持久的耐力。

  秦和说:“有时候,我觉得那应该是30年以后的事情了,真的想再年轻20岁啊!”

  市场是方向,但要警惕市场的陷阱

  秦和博士并不想建一座空中楼阁。

  “我们面对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现实。”她说。一方面民办私立学校风起云涌,资料显示,在短短的几年内民办高校的数量已有1200多所,已经超过公办高校;另一方面,公办高校也在锐意改革,在规模和质量上迅速提升。做为一个专业类的外语学校校长,秦和还看到,教育做为一种产业,也面临着国外成熟大学的潜在竞争。

  在夹缝中求生存,还要实现良性发展,这就是华桥外院的使命。秦和具备面对挑战的激情,但她同样需要理智和冷静。“我们建校的基础是市场化的,正是看到了市场中的机遇,我们才找到了立足点。”秦和说,华桥外院的目标,就是成为第一流的外语专业大学。这与她当年关闭正在蒸蒸日上的翻译公司而一头扎进办学事业时候的想法,仍是非常一致的。

  “定位,是市场行为中最重要的概念,”秦和博士对市场的理解即简单又实用,“首先,我们要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另外,市场总是在变化,我们的人才必须也具备灵活性,所以,华桥外院的学生必须综合素质过硬。”

  因为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华桥外院的毕业生质量从开始就广受好评和赞誉,他们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从事大堂副理、经理助理、部门经理、翻译、导游、英语主持人、电台记者等各种行业,还有不少学生出国留学深造。

  今年,秦和对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了更多工作。由副院长、教务长、教研室主任等牵头,华桥外院举办了系列文化讲座,包括“数学方法论”、“西方文化渊源”等题目,加上各种社科、人文等必修、选修课程,华桥外院形成了自己一专多能的精品办学特点。

  秦和力求实现她“精致化”的办学理想。就像打磨一块宝石,培养人才也需要有这种耐心和认真。秦和认为,办教育和办企业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企业的底线是能否赢利,而教育的底线是树人成才,我们不是一个企业,但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则,”她说,如果不能衡量学校短期效益与长期目标间的区别,就会导致“一窝风”的状态,“如果你不懂得全心全意为学生负责,其结果就是在坑人害己。”

  秦和的工作是培养人才,而她现在最着急的事情是学校急需人才。虽然外院的教师学生比例已接近1:10,也就是将近一个老师教授10名学生,但秦和还是说,“这不够啊!”按照学校建校时的规定,外语教学必需是“小班教育”。在华桥外院,专业教室一般都是只坐20名学生,这样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有效交流,“学外语最重要的是交流,而且是小范围内的”,秦和说:“我多么想让全国各地的好老师都来华桥外院,让世界上最优秀的外教也来华桥外院啊。”

  教师出身的秦和,了解办教育的规律,“7年开拓一个局面,10年建立一个体系,而等桃李遍天下,学校真的树立起自己的品牌,”秦和博士认真地说,“30年、50年可能都不过是个开始。”

  从细而做,持之以恒,润物无声

  果断、坚毅、热情澎湃而精益求精,时刻面对眼前的难题,又总在被内心中那个遥远而生动的理想激励着。秦和博士不知疲倦,身体力行,在她周围的人看来,她几乎在完成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可每当与秦和面对面,人们就被她的热情感动了,她似乎注定会实现她的梦想,人们愿意帮助她,愿意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仿佛这样做了,自己也融入到一项非常美好的事业中来了。

  秦和女士四处奔忙,丈夫和儿子也被她的痴情感动着,她是一个感情充沛的妻子,一个风风火火母亲。她的性格天生的乐观豁达,积极主动,有时候,她会想起自己的父亲,“父亲总是在别人面前夸我,‘看看我女儿,多优秀’!我常常感到,就是因为他把我抬得太高了,我实在不愿意让他老人家失望。”

  热情,是秦和为人的魅力。而秦和考虑的是,真正好的教育,其魅力是什么?她已经摒弃了对大学教育所抱有的那种“狭窄的工具主义观点”,她说:“我们必需追求一种深厚的教育内涵,绝不能让那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影响教学,‘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教育的精髓,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一个办法,扎下头,认认真真,从每个细处做起。”

  两年以来,她一直努力让自己的学校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建设新校区只是表面上的动作,最关键的是观念上的飞跃。”秦和说,她与新校区设计的承接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经过多次讨论,确定新校区一定要营造一种具有中西文化交流特色的风格,它应该创造一个娴雅、幽静、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遵循这种原则,建筑上使用欧式红墙,格局上尽可能多地提供舒适的室内外小空间,为师生充分提供进行语言交流的适宜场所。

  “好大学总是有辉煌的历史,那么建一所大学,就要想到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样子”,秦和说,“所以,我更想盖一所‘老房子’,让那种深厚的大学气息从开始就扎下根来。”全新的华桥外院当然不是一个“古董”,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到局部设施,都尽量达到现代化教学的最佳要求。而对于教育者秦和来说,她思索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她要让房子说话,让氛围说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即将完成的华桥外院新校区,与其说是“建设”成的,不如说是“孕育”出来的。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的招聘计划正在制定,秦和也通过美国语言学院等国际组织积极物色更多优秀的外籍教员,“让真正出色的教师到华桥外院工作”,那时候,“华桥外院应该从管理到教学到科研,都成为一所融入中西方文化交流特色的国际化大学。”秦和博士正在一步一步向她的大学之梦迈进。

  “做的永远要比说的好,”无论在什么场合,秦和其实都不愿过多的谈自己。她的眼光是现实的,她喜欢就问题谈问题。华桥外院严格控制生源质量、不盲目夸大规模、加强管理、全力提高教学水平、扩大择业范围,都是为了奠定一个优质大学的基础。秦和喜欢和人家探讨一个问题:办教育,是为了今天,还是为了明天?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正如秦和博士反复说的,教育成果的体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教育质量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品牌是靠从这里毕业的学生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慢慢树立起来的。“所以,不要看我们现在怎样,这是一次‘长征’,百年大计必从细而做!”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秦和博士显示了她性格的另一面:坚韧。她探求一种扎实的教育品质,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时间的逐步积累,进而实现她的大学理想。

  她更愿意把自己看作一个奠基者,而不仅是一个成功者。

 

  ■采访手记

  秦和的教育眼光

  第二次见到秦和,感觉还是匆匆忙忙的。不过,就像秦和一贯的风格,每次见面,她总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2000年9月在北京,她风尘仆仆,虽然没有任何准备,而且采访时间只有1个小时,她还是精确地把创办华桥外院的故事,前前后后说了个门儿清。那时候,她反复提及“市场”二字,这对于习惯了用传统想法理解教育的人们,听起来总是很新鲜的。

  的确,华桥外院的崛起,与秦和博士准确的市场“眼光”是分不开的。就像她经常使用的一个比喻:对于市场,有时候你要像一个针灸大夫,必须找准穴位,一点即中。

  她把自己“精品办学”的思想与市场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造就了华桥外院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如今,沉默了近两年之后,她已经有了更庞大更细致更令人咂舌的想法:建造一个真正的大学。也许,这种想法早就深藏在她内心深处,只不过在等待机会合盘推出而已。

  在长春,对秦和前后的采访不超过3小时。包括在去新校区的路上、一次短暂的午餐和离开之前在她的办公室简短的对话。做为一个规模有几千人的大学的校长,秦和工作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不过,她的言谈话语仍然透出她一贯的从容风格。如果你看到一个女人在如此之多的事务中,还能游刃有余、条理分明、不温不火,你一定会对她敬佩有加。

  旁人看来,目前对秦和最大的挑战就是新校区规模巨大的建设工程,从前期的选地、筹款、设计,到具体施工过程的种种问题,秦和都事必躬亲。但她自己反而不觉得辛苦,她操心的是,自己开创的事业到底有着怎样的前景。用她的话说:“持久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秦和不再总说“市场”了,因为在既定的市场中,她已经赢得了意料中的胜利。从生源质量、择业去向上看,华桥外院都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中。萦绕在秦和头脑中的是另外两个字,“大学”。

  积累的时间,沉淀的才华,浓郁的文化气息,大师的孕育和储存,这些观念让秦和心绪难平。她知道办教育绝不能心急,但一种强烈的创业激情又让她抑止不住的着急。她说,她需要人才、需要资金、需要更多的外在支持,而更需要“平和的心态、长远的眼光”。

  她再次提到“眼光”———是指向利益需求还是指向文化建设?指向规模还是指向特色和精致?从现实角度考虑,对于民办私立大学面对的各种难题,似乎很难有个两全其美的答案。而对于秦和博士,对于她要树立的那个经年历久的品牌,她必然选择后者。

  其实,以秦和为人的风格,这种选择也是注定的。她可能天生就是个外向型的人,更多的时候她可以“忘我”,对她来说,个人的才华、自我和金钱都不过是一种资源,她用这些资源去实现心中的梦想。只在这个意义上,她的工作和生活才具有意义。

  本来我们想设定一个场景,比如与秦和在一个氛围轻松的酒吧里好好聊聊,让她放下自己院长的角色,再听听她的丈夫赵念文先生和她的儿子荀荀对她的评价,但很可惜,这样的想法,对秦和来说可能是个奢求了。也许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她都不会有机会放松一下,她和她的大学梦想连成一体,而实现这个梦想,她有着永远做不完的事。

  秦和博士锁定的方向,让人看到了民办私立大学蕴藏的巨大力量。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