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头晕——看病散记 |
送交者: 钱跃君 2002年06月07日18:33:2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今天我头晕——看病散记 ·钱跃君· 一 今天我头晕。 到了医生那里,挂完号一等就是两个多小时,真是没病都要等出病来。好不容易轮到,没看五分钟,医生开了个药方就算完事。医生嘱咐:如果吃这药一个月后还是头晕,再回医生那里检查。 拿了药方去药房,总希望能药到病除。没想到药房店员说这药没有,让我下晚去取。我说这怎么行,我头这么晕能不吃药吗?店员说:“这药无非是提高一下血压,在家多喝点咖啡就是”。我一听气炸了,我这回不是为了开病假去看医生,这回是真病,怎么开点咖啡药给我?还要让我一个月后再去,一个月后我人都不知在哪里了。 回到家气呼呼地对妻子说,我必须直接上医院!妻子为难地说:在德国上医院必须由私人医生介绍去,否则医院不接受。我说管不了这么多,杀过去再说。到了医院挂号处果然问我:是否事先有约?哪个医生介绍来的?圣诞期间医生很少等等。我说:别与我罗嗦,就指给我看哪里是内科病房就可。在去内科病房的路上我真是很气愤,每月缴上千马克的医疗保险,近二十年下来都没看到几次病。现在真病了,就给我找这么多麻烦。 我两手举着,僵硬着头踉踉跄跄地走进内科病房,吞吞吐吐地对护士说:我头晕,头晕。那位护士问我:你的头好像不能转。我说:我现在就感觉整个房间在晃,头一转马上就会失去平衡倒下……我看护士还是不耐烦地一脸冷气,只能突然对护士说:哇,不行了,我马上就要倒下,赶快扶我一下!那位女护士如梦方醒地跑过来扶我,另一个护士马上打电话给医生,说这里有一个重病号,让医生快来。 医生来了之后马上检查,头晕的病看不见、摸不着,只能让我住院。一时没有普通病房,只能抬举我住上了特殊病房。 二 第二天,医生、主治医生(教授)来为我会诊。头晕对西医来说是最复杂的,不仅要做各种复杂的脑电图、心电图、脑子灵敏度测试、验血,还要去耳科、眼科、心脏科等——教授为我开了一长系列的检查项目,到我出院都没查完。 既然住进医院就心定了,可以冷静地想想我到底犯了什么病。生病有两个可能:或者是人体硬件出了毛病,也可能是人体软件出了毛病。西医是治理人体硬件的强手,要我检查这么多项目就可以看到。所以我要思考的是软件问题。 中医说:外伤六欲(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十三个字中,排来排去,似乎病就出在“忧”字——十年来忧国忧民,所以积忧成疾。但古医书上说“忧伤脾胃”,我这大杯喝酒、大碗吃肉的脾胃怎么可能出毛病?于是想到“怒”字——十年来想到鹏儿那厮就怒发冲冠,所以积怒成疾。但医书上又说“怒伤肝脏”,这也不太可能。人说我狗胆包天,敢骂皇帝。其实我的胆哪比得上狗胆,但比人胆还是强些……我后悔当年为什么没去学医,现在病了都不知道病在哪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病在身上,根在心里,是长年心理压力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治理心理压力、心理烦躁的最好方法不是吃药,而是心灵解脱,要把自己沉浸到四大皆空的佛教天地,陶醉在心与物游的道家山水,步入空寂神灵的基督教殿堂——心中无神病自多,这是古训。于是让小护士给我找一本圣经来。护士听了一阵惊喜,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还能有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我拿到圣经一看,密密麻麻的要读到猴年马月?还没来得及上天堂就已经下地狱了。急时抱佛脚,赶快让妻子给我带几本佛教书来。 两个星期在医院养病,什么事情都不想,天天阅读禅宗的“六祖坛经”,细细品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想想这十年来又是忙全德学联,又是搞《莱茵通信》和《德国导报》,政治啊,法律啊,学位啊,自以为是信奉儒家“任重而道远”的精神,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艰苦跋涉。其实在禅宗眼里,无非是在这空空的世界中,背着一袋空气在走。于是我胡凑上一支小调,一路晃,一路唱: 山也空,水也空, 太阳月亮大窟窿。 你也空,我也空, 躺在云里到梦中。 嗨!嗨! 空!空!空! 只怪我这人悟性太低,才会引来今天哼小调都不敢晃脑袋,一晃头就晕…… 三 可能是搞了十几年科研的职业习惯,每到一个部门去检查身体,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医学原理和测试项目。 测脑袋就把我的头放到一个水泥搅拌机那样的圆滚筒里,发出各种怪怪的声音。我知道,这是在用声波反射原理测我脑袋的内部结构,我在公司测零件内部裂纹时就用这方法。 测脑袋的反应灵敏度是在我的后颈和头顶上各放几个传感器。后颈动一下(脉冲),看多长时间后头顶上的那几个传感器也跟着动一下,这原理与在我做冲击波试验的方法一样。做完试验后医生对我说:你的脑袋反应还是挺灵敏的。我想:他们把我的脑袋当电路板用了。 又到一科,说是测血液流动速度。要测细管里液体的流速是个科研难题,血液黏度大,血管又有弹性,借助激光技术才可能勉强测出,而靠黏在我脑袋上的那个小薄片怎么可能测出?我问医生:紧靠血管壁的流体速度等于零,血管最当中的流体速度最大,您测的到底是哪一点血流速度?医生被问傻了,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接着要测耳神经的平衡度,要往我的耳朵里灌水。我吓得马上问医生:哪怕对一条狗、一只猫,也不能往耳朵里灌水呀?“可你是人”,医生冷冷地回答。冰凉的水灌到耳朵里,头一晃,轰隆隆如雷“灌”耳…… 一路检查过来,感触颇深:检查身体怎么与我搞科研一样?一个机器性能不好,我就把一个个零件拆满一地,然后用各种计算方法或测试方法来研究每个零件的性能;一个人出了毛病,医生就把我的人体一个个“拆下”,然后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做试验。但我不仅要研究每个零件的性能,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匹配。就好像我的鼻子没问题,我的耳朵没问题,但很可能我的鼻子和我的耳朵装在一起就出毛病了。这使我想起梁启超当年患了尿血症,一帮西医们推断他问题出在左肾,一刀下去取走了左肾,但尿血症没有好;于是怀疑问题出在牙齿,一连拔掉七个,尿血症依旧没好;又推断问题出在饮食,一连饿他几天,饿得他天昏地暗,尿血症还是没好。这班医生就有这点靠研究机器学来的思想方法,靠解剖青蛙学来的医学知识,靠缝猪肠练出的开刀技术。可怜这位中国近代最大的鸿儒,一到手术台上就成了工程师手下的一台机器,医学书呆子眼中的一只青蛙,外科医生刀下的一段猪肠。惜哉,惜哉,梁任公三年后就永远告别了青蛙和猪肠待遇。 把人当机器或青蛙的情形到了中医手下就算有所改观。且不说中医以阴阳、五行、经络等思想方法与西医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方法有多少不同,仅仅在诊断态度上就与西医大异其趣。 中医诊断的第一步是“望诊”,先看看病人的总体气色、神情。脸上的五色(青、黄、赤、白、黑)分别对应着你身上的五脏(肝、脾、心、肺、肾),如果你的脸色青青,就担心你的肝出了毛病;如果你的脸色苍白无光,就怕你的肺有问题……。 然后是“闻诊”,听听病人的声音。语音响亮的多属外感实证,语音低微的多属内伤虚证。如果病人不断地叹惜,说明他心情抑郁,肝气不舒。 接着是“问诊”,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情况和病情演变。 最后才是“切诊”,最常用的脉诊是通过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二十八种脉象来看一个病人的情况。 中医将“望诊”置于四诊之首,还没让病人开口,就先从总体上观察一个人的神与形,至少把病人先当作一个不仅心脏在跳动、而且还有思想的“人”来看待——一个人的病不是人体某个部位有病,而是整个人体有病;人体有病,又源于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一个人有病,其实是这个自然环境有病,这个社会有病——通过中医的这个思想方法,把病人的病、病人的人和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三者联系了起来。 当然,我无意弘扬“祖国医学”,如果中医真这么好的话,鲁迅也不会说出“中医就是不医”的气话。先秦《列子·力命篇》中将医生分作“众医”、“良医”和“神医”三类,列子一定不会想到两千年后,因为科学发展,普天下只留下拼命骗钱的庸医、把人当动物的兽医和只会宣读论文的巫医。 四 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脑子基本不晕了。是否是读“六祖坛经”的效果,不敢断言,但肯定不是医生的功劳,因为到出院医生都没想出一点招数。 主治医生来病房看我,拿出二十多张声波测脑图一张张翻给我看,我不忍一睹,这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猿人头骨会是我吗?又拿出十几米长的脑电图一段段给我解释,然后是验血单、心电图、耳朵检查报告、眼睛检查报告、鼻子检查报告……这十多天还真干了不少活。 于是主治医生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我们怀疑您产生头晕的各种可能性都排除了,您可以出院了。”我想,现在这个时代真是病入膏盲,过去的医学家是因为“有所发现”而激动不已,现在的医学家却因为“有所不发现”而激动不已。我如果没病,会在这圣诞假期不在家里喝酒写诗、而到你医院来啃黑面包、睡钢丝床吗?其实我说头晕,他们根本没有肯定“我有病”的事实,而是假设“我有病”,然后再通过各种实验去一个个地否定“我有病”的假设,最后居然得出“我没有病”的结论。这是个什么荒唐的逻辑!中医不比西医高明,但比西医谦虚!如果我说我哪个部位痛,医生首先肯定我这部位“气滞”或“血瘀”,肯定“我有病”。如果最后没能找出病源,只能说明这个医生没本事,他都无脸来见我…… 我刚想说话,已经血气上涌,本来有点痊愈的脑袋又开始发晕了。我赶快合起手、闭上眼,默默诵读六祖禅师的偈句: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病,何处惹医生”…… □ 寄自德国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