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学术腐败的不同态度 |
送交者: koarla 2002年06月10日13:57:1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学风浮躁,学术腐败,已不是个别现象。对待学术腐败的态度,就特别重要。 北京大学对王铭铭抄袭一事,果断处理:免去有关职务,暂停招收博士生。去年北大提出“拒绝平庸”,鼓励原创性创新。从这里人们看到了蔡元培倡导的老北大精神的延续,看到了希望。同时,也看到了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的希望。但愿全国的高校、名校们也能向北大看齐,离挽颓风,给中国学术带来希望。 但也有与北京大学相反的态度,就是护短,甚至鼓励、奖励典型的单位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比如:四川大学历史系罗二虎副教授抄袭一事就很典型。罗二虎副教授整本书抄袭了四川社科院研究所陈明芳研究员的《中国悬棺葬》一书,从整体框架到具体材料,从思路到结论全面彻底地抄袭,剽窃。这本全面的抄袭、剽窃之作,以《魂归峭壁——悬棺与崖葬》的书名,由四川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并成为四川省在全国获奖的著作。发现罗二虎副教授抄袭问题后,陈名芳曾向四川大学和四川大学历史系反映,川大及其历史系似乎束手无策,无可奈何,没有什么举动。陈名芳诉之法律,得到了四川省和全国许多媒体的支持。2001年剽窃者罗二虎副教授在报纸上撰文,以原作者陈名芳不能“袭断学术”狡辩。许多学者在《中国文物报》上对这种强词夺理拒不认错的剽窃者进行了新一轮批评。但罗二虎在川大照样吃香,继续当硕士生导师,继续招收硕士生,还升了教授。等待了很长时间,法庭判陈名芳研究员胜诉,罗二虎还要提出上诉。罗二虎为什么气壮如虎,很大程度上是其单位四川大学的态度所致。如果川大也能象北大对王铭铭那样,罗二虎还能如此受到宝爱,如此蛮横无理,小小学贼还会如此嚣张吗?出版罗二虎剽窃之作的出版社为什么不承认错误呢?评奖的机构及评委衮衮诸公为什么都保持沉默?不怕被认作承认、鼓励剽窃的同谋吗?不怕为虎作伥吗? 另一个例子是《张之洞全集》校注本的事。这个全集的校注主编是河北师大的苑书义以及孙华峰、李秉新三人。《张之洞全集》校注本1998年8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精装12册。这个全集的校注很受重视,有个张之洞全集编篡委员会,河北省的高级官员、学术名流出任顾问,另有主任、委员各若干名。任主编的李秉新是三位主任之一。又有一个名“张之洞全集编校人员名单,主编才是前边列出的苑书义三人。编校符合事实,前边的“张之洞全集编篡委员会”好象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张之洞全集已有出版,编篡好象要开始或重新编辑。只怕是一张做虎皮的大旗吧。 校注本出版一年多后,陆续有批评文章发表。计有: 1. 彭忠德:《<张之洞全集>之骈文及弟子及标点正误》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简报》总348期2000年第2期 这种标点本《张之洞全集》获得了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河北省社科一等奖。尽管有这些批评,并没有影响其获奖。武蕾的文章发表在该书获奖之后。这四篇批评文章中,吴剑杰的文章批评三部史籍史料著作,包括《张之洞全集》中由第二主编孙华峰标点的部分,武蕾的文章批评的是第一主编苑书义所标点的《奏议》51-71卷。象文章所指出的,错误之多,错误的低级令人吃惊。这样的水平怎么敢去标点古籍?又敢当主编?是推荐上岗,还是靠上岗证?也不知道评委诸公是怎样评的?该书共3为主编,排在第三名的李秉新没有承担标点。第一、二名主编担任标点的部分错误这样多,很难保证全书的质量。七百多万字的篇幅,评委们很难通读,但主编们亲自标点的部分总是可以过目一遍吧?如果看了,还要评奖,并评为一等奖,那就是评委的水平问题了。如果明知有错,而且集中在主编身上,错的这样低级,还要评奖,并且评为一等奖,恐怕就不仅仅是水平问题了。出版社责任编辑有3人,其中2人参加了标点。出版一部高质量的出版物,是可以提高出版社声誉的,相反,就会大大损害出版社的声誉。问题是,这些批评文章发表后,被批评者的主编们一位已去世了,另一位也应该说话了。评委们呢?出版社呢?本单位呢?着个单位是象北大那样,还是保护到底呢? 学术腐败,为害之大。这些腐败者们,为了名、利,不顾一切。现在毕竟有了批评文章。名是另一种名了。但得了实惠,(据说河北省社科一等奖奖两级工资),管它三七二十一!采取这样的奖励机制,这样的单位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学术繁荣、学术水平的提高还有希望吗?只怕是会丑闻层出不穷的。 该是改变的时候了。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