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国收取学费想到的
德国是学生的天堂,这里不收学费。然而这段佳话正在成为历史,至少对于那些长年毕业不了或不愿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萨尔州加入了这个行列。显然,这个阵营还将继续扩大。
长时间过学生生活,在德国是很轻松的。反正没有学费,交一点所谓学期费,坐车可以免费,吃饭便宜,住宿便宜,过文化生活便宜。于是,德国大学里不乏大龄学生,甚至六、七十岁的学生也有。这些多少年也走不出校园的学生在德国被人称为“闲逛者”(Bummelanten)。
这种教育制度实际上已经开始制约了德国经济,科研的发展。年轻人在自己一生种最具有创造型和工作能力的时候,常常选择的是享受学校的优惠待遇和舒适生活,对学生的补助也成为各个州政府不小的财政负担。德国的教育改革正在进行。
首先是削减和合并一批生源不足,教学水平不能达到要求的公立技术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和并和减少现在不符合德国社会需求的教育专业(Lehramt)。这两项措施都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但是因为没有直接影响学生的切身利益,又都没有引起收取学费(Studiengebuehren)这样大的风潮。
德国是怎样准备怎样收取学费的呢?以北威州(Nordreihn-westfalen)的情况看:从2003年起,每个学生在新学期报到时,还得缴纳50欧元的登记费。长年在大学挂名,又不毕业的老学生,还得再交来650欧元。连攻第二个学位的同学也得交费。这样一来,州政府坐收1.2欧元用来丰富金库,改善内部财政。
萨尔州(Sachsen-Anhalt)后来居上,州议会已经根据州内阁的决定,通过了高校收费法。从4月1日开始,这里就将实施收费。具体的规定是,在正常学习时间加上四个学期后,每个学期收取500欧元。这个州约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已经在校13个学期以上。
为了反对收取学费,德国大学生纷纷走上街头,进行了形式多样美不胜收的抗议活动:
一位女学生在T恤上写着几个大字:“我要富爸爸!州长大人,领养我吧!”学生对州政府的打算提出尖刻批评,他们说,我们要学习而不要生活在贫困线上,来助州政府堵财政上的大漏洞。学生表达愤怒的方式也有异趣。一个横幅上写着:“诗人和哲学家的国度把教育推向独裁!”更有一位学生在老城的街道上卸甲裸奔,唯一一块遮羞的纸板上写着大字,意思是在一个穷得光腚的学生那里,没法把手伸进他的腰包。
人们更加关心和担心的是:虽然现在的收费仅仅是1个学期增加50欧元的注册费,而且看起来也仅仅是针对赖在学校里混日子的懒人,但这是打开了免费教育的口子,为今后增加教育的商业化开创先例。
怎样平衡财政危机,刺激年轻人离开大学但又不能违背义务教育的原则,降低德国人接受高等积极性?德国政府也正在对此做出尝试。
德国联邦议会在2月已对 “大学框架法”讨论。这个法律中将规定禁止公立大学向学生收取学费。联邦教育部长布尔曼拿出的这个修改后的法律草案,规定了对以(英美)硕士、硕士、文科硕士或国家考试结业的学业适用“无学费原则”。但新的法律也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各州有权自己决定收取费用。布尔曼部长这两年来不断地修正她的“特殊情况”。一开始打算对“第二学业”收费,后来考虑同意对长时间不毕业的学生收费。看来,对长时间不毕业的学生收费,这个趋势不会受到这个法律的限制。巴符州已经实施了有关规定,学生在正常学习时间加上四个学期后仍毕不了业的要缴纳学费。下萨克森州将从2003年开始实施类似的规定。
现在,北威州和莱法州设计了一个所谓“学习帐号模式”:每个学生都得到一定数量的学期周时,可以在此范围内免费学习。在这个所谓的“帐号”用空了之后,就要缴纳学费了。这两个州认为他们的模式比巴符州那种死板的、统一的模式要“聪明”得多。新的“大学框架法”将为各州这一类的规定留下空间。但联邦教育部的一位发言人强调说,新改的法将“确保第一学业的免学费”。
对于德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作为我们,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拭目以待。毕竟我们属于学生中比较贫穷的一部分,受到德国免费教育的吸引来到异国他乡,很多同学来到这里本身就已经给了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一笔很大的支出,加上相对昂贵的生活费,50欧元的学费真的是不少的一笔负担。
当然,超过规定学期数而必须支付相应的学费对我们来说好像意义不大,应为当我们6年还不能从大学毕业之后,在外国人局延长居留许可已经成了问题。就此看来,北威州的教育改革对我们带来的将是每学期50 欧元的学费,如果按照12个学期毕业的规定学习时间,在德国的学习期间,我们将增加600欧元,差不多4500人民币的支出,相当于一个一般的中国内地家庭4个月的收入,同样,也相当于国内一般非重点大学一个学年的学费。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作为中国学生,自己也就不得不把德国的情况和中国大学收费历史作一个比较。
1993到94年,中国大学开始从试点变相收费走向法定的正式收费。在试点的并轨高等院校,国家统招本科生学杂费从400到600人民币直接上升到1200到1500人民币。到今天,已经上升到4000到6000人民币一学年。短短10年时间学费上涨1000%!
“为了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到刀刃上”中国从1996年开始进行“211”工程,同样,教育经费的支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量上的提高,但是占财政预算总支出不但仍然低于3%,在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如此低的教育投入是不是我们的国家觉得自己的科技水平已经很高了呢?
如此高的学费,中国人怎么上的起学呢?5000元人民币一年的学费相当于普通家庭至少两个月以上的总收入,相对于这里大约300欧元一年,相当于普通工薪家庭两个星期总收入,我们中国人有没有什么想法呢?
据调查,由于一些州开始收长时间学习者的学费,导致不少德国年轻人对是否进入大学学习产生了犹豫。而由于中国家庭重视教育的传统,中国人已经开始不愿意在自己的国内接受教育,大量的中国学生涌向海外,这对我们是喜是悲?
恩格斯曾经说过:“难民是用自己的脚投票的人。”虽然涌向海外的留学生不是难民,但这样的留学潮不也同样的显示出了不重视教育的政府和重视教育但不能反对政府的人民之间的矛盾?
从1979年新中国开始送出留学生以来,只有不到30%的留学生选择回到祖国。这样一大批在一生中最有创造性和工作能力的年华的青年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流失,不可能不对这样一个新兴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还有一个很反常的事情,据说吸引留学生回国可以把海外的先进科技带回中国,带动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从1998年“归国潮”开始到现在,中国的科技水平和高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2001年全年中国科学家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这个评价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比较客观的标准,甚至于比2000年还有所降低。
中华民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对教育的重视可以追溯到比孔夫子更早的年代。
在看到德意志人民今天为了教育的斗争,和我们自己的现状,我,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