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nger: 论“感性文化”与“理性文化” (1)
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出现过千姿百态的文化浪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
存涟漪。她们伴随着主流,此起彼伏,忽而枝渠遍野,终又汹涌磅礴,一泄千里,
勇猛向前。坐在这个的河边,有一位德国的哲学老人,名叫黑格耳。他在娓娓地讲
述人类的历史... 后代人在似懂非懂中,记住了他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从哇哇坠地到皋首穷经的心智成熟过程;一个民族从茹毛饮血到知书识理的
文化发展变迁;整个人类从野蛮状态到文明阶段的漫长过渡,其历史发展过程是一
致的。
哲学是文化的精髓,哲学的深邃是一切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竞争,只在哲学上
一论高下即可。世界之所以有今天,西方文化无疑是主流。而在西方文化中,又以
欧洲哲学执牛角,其深邃更令其余世界瞠目。
在欧洲哲学史上,先有苏格拉底开哲学先河 - 提出问题。继有柏拉图等辈开拓“先
验”之境,再有亚理士多德及类广浇“经验”大地,才有公理系统提出,直至迦历
略将数学与公理结合,开启科学殿堂的大门。从此,人类文明发展日新月异,一发
不可收拾,此是后话(人文与商业的影响不在此文讨论之内)。
到欧洲近代,柏拉图等辈开拓“先验”哲学,经过康德时空两把剑的锤炼,到黑格
耳的先验“理性”,正式登上了唯心主义登峰造极的宝座。当然,此后到今的哲学
发展,多倾向实证与验证 - 这是因为理论已经完成,到了“快出成果”的时期。
哲学上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潜移默化影响着世界不同文化的竞争与
其价值的判断。正像本质与现象是一个事物的2个方面,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也是如此。
想想一个人成长过程,是不是感性在前,理性在后?同理用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发
展。是不是落后部落人群更多地依赖自然而求生存,先进的民族更多地依赖科学,
文明促发展?这正是“感性”阶段,“理性”阶段,“理性主导感性”的三个阶段
(不幸又落入黑格耳著名的三段论中)。
如果承认以上论,下一步,就可以讨论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处在这三个阶段中哪一个
时期,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果不承认以上的前提,那你的工作不会少于
推翻“三坐大山”,请试试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