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家庭“代沟”日深 |
送交者: joe13 2002年11月01日19:41:2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很多美国华裔当初是为了孩子才背井离乡出国受“洋罪”的,但孩子似乎并不领情。随著年龄的增长,这些在美国长大的孩子离父母越来越远了。 华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在美国一向有口皆碑,华裔学生也往往被当作少数族裔的榜样,但在一些华裔家庭内部,似乎总有一些不和谐。本周一项对华人的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华裔家长都感觉与孩子沟通有困难,他们说不清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交什么样的朋友,甚至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去上学了。在孩子的眼中,依旧沿用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家长也绝对不是他们倾谈的对象,父母关心的只是成绩,何况有的父母至今都不会讲英语,所以更不明白美国年轻人的世界。 家长与孩子之间真好象隔著一条沟,这之间不仅仅是年龄的距离,还有文化的差异。 按照中国人的观念,听话、成绩好才算是好孩子,但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孩子不认同父母的这种价值观,到是更习惯美国学校提倡的独立思考、敢于辩论,这给家长带来不小的压力。在今天纽约华裔辅警联谊会与华人家长会共同举办的一个讲座上,不少家长茫然地问:怎么能知道孩子在做什么? 移民来美国的华人家庭大多需要为生活辛苦奔波,所以他们赚钱养家用去的时间远远多于陪伴孩子的时间,更有一些年轻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就送回国内交给老人带,没能从小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纽约皇后区江邦高中校长雷臻珠说,这所近四分之一是华裔学生的学校每次召开的家长会,华裔家长因为工作忙或者不懂英文都来得比较少,其他诸如演出、联欢等校园活动,来的就更少,实际上家长是放弃了一次走近孩子的机会。 为了了解孩子,一些家长学会了演“哑剧”。想知道孩子是不是染上了抽烟的习惯,就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闻闻孩子的衣服有没有烟味;想知道孩子和什么人交往就偷听孩子的电话,但如果孩子讲英语就没有办法了。如果想知道上了高中的孩子的成绩也比较难,因为美国高中规定成绩单不再需要家长签字了。 其实在美国的华裔孩子也有一肚子的委屈,基本上他们属于弱势群体。美国的学校不按程度而按年龄分班,即便是刚来美国不懂英语也会按照年龄被分到相应的班级,这样初来乍到的华裔学生就要承受语言不通带来的压力,周围朋友的交往也受到限制。据雷臻珠说,在江邦高中读书的华裔学生很多不能按照要求的四年学制正常毕业,他们需要多一年的时间学习语言。与此同时,华裔学生比较内向、羞涩,受了欺负或有委屈不肯对别人说,这时如果家庭不能给以有效帮助,孩子很容易选择一些不适当的发泄渠道,比如有的离家出走,有的参加了所谓“帮派”甚至“黑社会”,打群架。就在上周末,法拉盛地区的公立学校还发生了打架事件,华裔家长忧心忡忡。 早在十六年前,纽约华人就组织了华人家长会致力于华人子女的教育问题,多年来家长会经历了许多相同的事情,令在家长会工作了十六年的现任会长朱宝玲非常感慨。朱宝玲说,华人家长喜欢用“高压”方法强制孩子,往往适得其反。她建议华人家长腾出时间多陪孩子,分享孩子在学校内外的活动,祝贺孩子的每一点成绩。朱宝玲还特别强调,只是学习好的孩子将来不一定能为社会承认,一定要让孩子学习融入社会的能力。 在美国考大学除了看成绩,还非常注重社会实践的经历,曾经有一个华裔女孩虽然成绩优秀,但因为从未参加过社会实践,没有一所大学愿意录取她。这种只顾学习的现象在华人家庭中屡见不鲜。遗憾的是,不少华人家庭至今都不愿意孩子拿出时间去到社会上做义工。 华裔家庭逐渐加深的“代沟”已经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四个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读书的学生都正以此为题完成他们的作业。其中一个谈及采访感受时说,华人家长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孩子越来越孤独。 相信华人家长在为生计忙碌的同时一定也希望与孩子分享时光,但对他们来说,也许努力工作别失业,为孩子攒够学费更实际一些。好在现在很多华人家长开始关注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孩子永远是他们的希望。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