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名网警?太少了! |
送交者: 老幺 2003年05月28日20:40:36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3万名网警?太少了! 作者:老幺 (一)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中国有3万名网络警察监控着互联网。老幺的第一感觉是,太少了! 大家想一想,中国号称6千万网民,每人每周贴一份贴子,或者写一份email,那就是6千万条信息。这么算来,3万名网警每人每周看2000条信息,每天400条(以一周五个工作日计算),每小时50条,每分钟大约看1条信息。 这好象并不很多。但是互联网上绝大多数信息并不是网民的贴子,而是由媒体、机构发布的。更糟糕的是,绝大多数网警希望过滤的信息都是在海外发布的,有的是通过主页的更新,有的是新闻邮件(Newsletter)的发放,这就给广大网警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的网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互联网上的中国长城”之美称。一般的敏感词汇,比如这个功、那个法之类的,通常是过不了“中国长城”的。问题是,规避其实也是非常容易的,比如许多人在敏感单词之间加入空格符、休止符,或者使用英文、缩写或者代写,这就使得“自动过滤技术”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实际意义,大部分网警依然依赖传统的繁琐的“人工检索”。 (二) 然而,广大“网警指战员”在网控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封网。封网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封网址、封IP、封贴子。 三者操作起来都非常简单。其中又以第三种封贴形式,在论坛、聊天室进行“清洁”工作(俗称“删贴”),使用最为普遍。 一般意义上的删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封网”,顶多只能算是“净网”。毕竟贴子在被网管删除之前,在互联网上或多或少存在了N秒,正面的也罢,负面的也罢,都就有了其存在价值。 比较纯粹意义上的“封贴”是由网管控制发贴的内容,就象新浪、BBC等网站,网民提交的贴子要经过N分钟才能显示,而且不能保证你提交的每一份贴子都能够显示。这中间的N分钟就是网管在检察你的贴子,如果不对胃口,那就“咔嚓”一下,世上没有人能够再见到它了。 “封贴”固然非常有效,其工作量却是无比繁重的(因此也创造了最多的“就业机会”)。所以许多网管更倾向于封IP,一了百了,将111.111.1111永远拒绝在论坛之外,当然是很有诱惑力的想法。 然而最原始也是最根本的封网手段却是“封网址”。就象控制SARS,最有效的是釜底抽薪,控制传染源;如果控制不住,就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网警们对国内的“敏感网站”,如果还有的话,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关、转、停、并,对有关网站负责人进行引导、教育、惩罚、改造。对国外的呢,打不着、摸不着、抓不着、罚不着,那就一个字---“封”! (三) 然而老幺以为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在于西方,而西方多数国家是不封网的,或者至少,没有中国封的那么厉害。也就是说,西方的学者、专家、智囊、平民既可以看到其本国网站上的信息,也可以看到中国网站上的信息。 换句话说,西方人士,尤其是“反华人士”,如果有兴趣的话,既可以看到xinhuanet.com,也可以检索cnn.com;既可以上《强国论坛》,也可以上《天下论坛》;既可以阅读呼吁统一的文章,也可以了解鼓吹独立的主张……总而言之,海外人士,如果愿意的话,基本上可以同时做到“知己知彼”。 国内的网民就不一样了。由于网警网关的存在,多数中国网民“知己”而不“知彼”,能够看到中国的光明面却看不到中国的阴暗面;知道中国的优点而不明晰中国的缺点;听得见阿谀奉承之词,而听不进当头棒喝之声……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动物身上,我们称之为“鸵鸟现象”;如果发生在个人身上,我们称之为“掩耳盗铃”;如果表现在整个民族身上,就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 老幺以为,封网,尤其是政治意义上的封网,往轻的说,是一个国家不自信的表现;往重的说,是信息上的“闭关锁国”,老幺是举双手反对的。 (四) 另一方面,对“反动信息”的鉴别过滤是有必要的。但3万名网警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如果有6千万网民,那就应该有6千万网警!中国这么大,中国敌人这么多,我们不能指望区区3万名网警就可以抵挡“反华势力”的“疯狂进攻”。 中国必须使用“人民战争”!让每一位网民都成为网警,让每一位网民都有鉴别过滤、判断是非曲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够“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方能够“百战不殆”! Laoyao2008@yahoo.com.cn 后记:文中有关中国网控的信息来自于老幺N个月前对中国信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等部门的采访,基本上属于常识性内容,不涉及任何国家机密。特此声明。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