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倾斜的桂冠
送交者: 王艳红 2003年10月11日22:34:3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在英语中,诺贝尔奖得主称为Nobel Laureate,其中laureate的意思是“戴桂冠者”。审视过去100年,这项桂冠很少戴在女性的头上。性别是女性进入科学领域和获得承认的巨大障碍,这与女性在社会其他领域的遭遇差别不大。性别歧视直接或者间接地阻止了她们参与文明发展进程的机会,即便是今天,情况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被遗忘的“英格兰玫瑰”

很多人都知道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更进一步,有人还可能知道他们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因此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有多少人记得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以及她在这一历史性的发现中做出的贡献?

富兰克林1921年生于伦敦,15岁就立志要当科学家,但父亲并不支持她这样做。她早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专业是物理化学。1945年,当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她前往法国学习X射线衍射技术。她深受法国同事的喜爱,有人评价她“从来没有见到法语讲得这么好的外国人”。1951年,她回到英国,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取得了一个职位。

在那时候,人们已经知道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可能是遗传物质,但是对于DNA的结构,以及它如何在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机制还不甚了解。

就在这时,富兰克林加入了研究DNA结构的行列━━在相当不友善的环境下。她负责起实验室的DNA项目时,有好几个月没有人干活。同事威尔金斯不喜欢她进入自己的研究领域,但他在研究上却又离不开她。他把她看作搞技术的副手,她却认为自己与他地位同等,两人的私交恶劣到几乎不讲话。在那时的剑桥,对女科学家的歧视处处存在,女性甚至不被准许在高级休息室里用午餐。她们无形中被排除在科学家间的联系网络之外,而这种联系对了解新的研究动态、交换新理念、触发灵感极为重要。

富兰克林在法国学习的X射线衍射技术在研究中派上了用场。X射线是波长非常短的电磁波。医生通常用它来透视,而物理学家用它来分析晶体的结构。当X射线穿过晶体之后,会形成衍射图样━━一种特定的明暗交替的图形。不同的晶体产生不同的衍射图样,仔细分析这种图形人们就能知道组成晶体的原子是如何排列的。富兰克林精于此道,她成功地拍摄了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

此时,沃森和克里克也在剑桥大学进行DNA结构的研究,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们看了那张照片。根据照片,他们很快就领悟到了DNA的结构━━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两条以磷酸为骨架的链相互缠绕形成了双螺旋结构,氢键把它们连结在一起。他们在1953年5月2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这是生物学的一座里程碑,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开端。

富兰克林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她分辨出了DNA的两种构型,并成功地拍摄了它的X射线衍射照片。沃森和克里克未经她的许可使用了这张照片,但她不以为忤,反而为他们的发现感到高兴,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证实DNA双螺旋结构的文章。

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些伤感。当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时候,富兰克林已经在4年前因为卵巢癌而去世。按照惯例,诺贝尔奖不授予已经去世的人。此外,同一奖项至多只能由3个人分享,假如富兰克林活着,她会得奖吗?性别差异是否会成为公平竞争的障碍?后人为了这个永远不能有答案的问题进行过许多猜测与争论。

贝尔和她的“小绿人”

如果说乔斯林·贝尔来到剑桥大学读博士学位并在此期间发现了脉冲星是一种偶然,那么她被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遗忘决不是偶然。

苏珊·乔斯林·贝尔1941年生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从小爱好天文。1965年,当她在格拉斯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之后,准备前往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攻读博士学位。然而她的申请表意外地丢失了,于是贝尔只好前往剑桥大学射电天文台学习。

在剑桥射电天文台,贝尔的导师安东尼·休伊什正忙于建造一架特殊的射电望远镜。这架望远镜专门用来观测所谓的“行星际闪烁”现象。大气密度的不均匀会造成星星向我们“眨眼”,而太阳风(太阳喷出的微粒流)同样也会造成遥远的射电源“眨眼”。借助于观测行星际闪烁现象,科学家就能辨认出类星体━━一种遥远的、发出巨大能量的未知天体。

1967年,这台望远镜投入使用。就在这年8月6日,贝尔在长长的记录纸带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干扰”信号。通常射电闪烁现象不会出现在夜晚,这个信号没有理由出现。她的导师休伊什认为那是某个新的射电源。直到11月28日,贝尔才成功地记录下这个射电源的节奏:它每隔1.33秒向地球发出一个脉冲。休伊什认为这有可能是地外文明━━外星的“小绿人”━━发出的信号。一些新闻媒体对此大加炒作,人类一度以为自己已经接触到了地外智慧生命。

进一步的观测表明,那不是小绿人,而是一种新型的天体。这个天体发出脉冲的频率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贝尔在过去的观测资料中又找出了3个脉冲星。1968年2月,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脉冲星的发现,并认为脉冲星就是物理学家预言的中子星。后来的研究表明,脉冲星确实就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中子星在旋转过程中沿相对的两个方向发出无线电波,这两束无线电波就像灯塔的灯光一样扫过宇宙。由于中子星的自转速率稳定,我们接受到无线电波的脉冲频率也是稳定的。

但是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却大出人们意料。桂冠戴在了导师休伊什的头上,却完全忽视了贝尔决定性的贡献。休伊什在获奖后也很少提及贝尔。

很多科学家为贝尔的遭遇鸣不平,他们指责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确定脉冲星发现者的问题上大失水准。天文学家曼彻斯特和泰勒(后者于1993年因发现射电脉冲双星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脉冲星》(1977年出版)一书中特别写道:“献给乔斯林·贝尔博士,如果没有她的聪慧和百折不挠,我们无法分享到研究脉冲星的快乐。”

这一遗憾永远也无法更正,然而贝尔本人似乎并不在意,她的智慧和谦虚精神让人敬佩。婚后她改名乔斯林·贝尔·伯内尔,现在在英国开放大学任教,研究领域依然和脉冲星有关。

比桂冠更重要的

被荣誉遗忘的女性还有很多。吴键雄,她用实验验证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然而1957年的诺贝尔奖只授予了杨振宁和李政道。当然,与富兰克林或者贝尔相比,吴健雄对科学的贡献更为人所知,她被称为“物理学的第一夫人”。丽丝·迈特纳发现了铀元素的裂变,但是1944年的诺贝尔奖只授予了她的合作伙伴哈恩。至于天文学家卡罗琳·赫歇尔更多的时候成了她哥哥威廉·赫歇尔的一个陪衬。

并没有证据显示女性不适合科学,如果有适当的环境和机遇,她们同样也能做出伟大的发现━━桂冠虽然倾斜,却毕竟曾经戴在居里夫人母女、麦克林托克等杰出女性的头上。先入为主地认为某个智力领域为男性专有,是不恰当的。

比桂冠更重要的是平等的观念。智慧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专利,它是万物之灵最可骄傲的产物,我们应当竭力创造一个环境,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分享它、为它的增长付出努力,不因性别、肤色、地域或任何其它因素而改变。也许完美的目标永远达不到,但我们要不断地靠近它。

《环球》杂志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田中耕一:日本企业社会最底层的诺贝尔
2002: 耶鲁本科一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