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教育的“十个看不懂” |
送交者: 土生阿耿 2003年11月07日17:33:06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题记]:最近一期《南方周末》发表了署名为“丁东”文章,批判博士教育的异化,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及方式正是我长期以来想要呐喊的,只可惜没有时间成文并投稿。如果叫我去写作这个话题,文风可能还要犀利辛辣(尽管这样或许不会被编辑部采用)。——因为当前博士教育(其实不止博士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道听途说的问题——尽管是“道听途说”,但我宁愿信以为真!刚才去一家新疆店点了一盘手抓羊肉,喝了一瓶我喜爱的二锅头,回来后就发现了这篇好文,醉恨中萌生了这样几个质问,现咬牙切齿地发到此,如有不当,权当酒疯一个。 博士教育的“十个看不懂” 一、博士点怎可金钱砸来?! 我搞不清楚博士点的申报到底是怎么鼓捣出来的,但我却听说现在好多博士点申报单位在申报时费尽了心血,绞尽了脑汁。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公关”活动非常猖獗。一些用人单位用金钱铺路,把榨取的学生的高昂的学费砸倒评审委员,赚取一个廉价的博士点,最终落的一身泥,筋疲力尽。甚至连申请人(申报单位)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认的博士点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生吞活剥出来了! 二、博士生导师怎可胡乱拼凑?! 当下,还有一个我看不懂的现象是博导的随便拼凑。我见到一家博士培养单位申报了国际法专业博士点,为了凑够导师,竟然把一个搞刑法专业的硕导拉进来做博导,美其名曰“国际刑法方向”,把一个据说搞商法的硕导拉进来也做上了博导,美其名曰“国际商法方向”!我幼稚的想:如果一个大学老师随便一个专业都可以这样欺骗性包装的话,专业设置简直乱套了!如果说随便把某个专业冠以“国际”二字荒唐做博导还算不至于恶心的让人呕吐的话,那么,把本来搞民法的老师拉到经济法专业做经济法专业博导,这简直就是纯粹误人子弟了,这种程度的恶心足以导致呕吐。 三、博士入学考试为什么非要搞定导师?! 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是“要想考博士,必须搞定导师”。我觉得简直可笑极了!幸好我的大牙长得比较牢固,否则早就被这种怪异现象都给笑掉了!我天真的以为,博士嘛,算是一种高学历了,所占一国人口比例毕竟非常少,我就相当然的觉得考取博士可能非常困难,——因为要比知识比能力比水平嘛。但是,道听途说了那么多考博故事,我发现原来考博并非我想象的那么困难,据说好多人只要“搞定”博导就可以了!然而什么叫“搞定”?我又浮想联翩:金钱砸?权力压?还是美女勾?可别说,我倒真见到一些长得像“小姐”(妓女)一样的博士,看到她们骚手弄姿的放荡样子,多疑的我很容易把她考博时搞定导师的方式或者途径想歪! 四、有些博导为什么那么牛?! 不知哪家报章上刊登过一个批评性报道,说什么某个博导口出狂言“我只招局级以上政府官员”!我当时看了这句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的这么刺耳的话后,感觉我是甭想考博士了。因为我要首先做上局级以上官员才有资格考虑报考那个博导,但我想:我这一辈子能不能有这么好的官运?即便真的坐上了局长省长职位,估计我也已人到中年了,可是那个标榜鼓噪招高官的博导还会在世上吗?——现在想想,我当初的那个顾虑是多余的,因为到我做了高官之后,这种博导可能还会有,说不定会更多!此一类型。还有一种博导扬言“我只招副高以上职称的”、“我专门要有司法实践尤其是法院检察院工作经验的”、“我要的是美女博士”,“我只要老乡”、“非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坚决不要”,“我喜欢公司老总”云云。试想:高官可以用钱砸导师,富商可以用钱买导师,美女可以用色勾导师,哪还有普通考生的考试空间?! 五、博士入学考试为什么要考外语?! 非常奇怪,不管什么专业的博士招考,都人模狗样的要求考外语(有的还非常酸气的说“英语、俄语、日语任选”)!我可能还没真正认识到外语的作用或者魅力,所以一直以为外语对攻读博士没什么真正用场。以法学专业为例,好多考生由于能够“搞定”博导,专业课几乎不怎么复习,而是整天在鼓捣恼人的外语,我就纳闷:是考法学博士还是外语博士?学好英语对研究法学作用到底有多大?我表示怀疑,真的怀疑。因为我所看到的有些博士在攻读期间就是一天到晚在搞翻译(是否符合原著原意姑且不论),翻译出来自己了解也就罢了,可恶的是把那些翻译来的东东当作自己的原创而公开发表,那就多少叫我看不懂了。之所以有这个“看不懂”,主要是因为我一直主张学术原创,反对盲目引用。真正有思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于原创的人。而现实恰恰相反,好多人竟然以注释多少作为是否符合学术规范的判断标准,甚至说什么“有注释、注释多,那就是学术严肃、规范”、“没有注释或者注释少,那就是不严肃不规范”。搞的好象不引注就等于抄袭一样!自己不能原创不要以为别人也不会原创!——博士入学考试考外语影响专业博士培养质量,反正我是看不懂。 六、外专业也能报考本专业博士?! 真不知为什么,从来没看到博士招生简章中有要求只限于本专业的。我的理解是:不管本科、硕士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可以报考博士。我见到的博士中还真有从来没学过法律的竟然考上了法学博士!怪哉!以我个人理解,博士学历的含义是在某个专业一直从初级学历读到博士层次这一高级学历,这个过程必须具有层层递进性。很难想象从来没学过某专业也能炮制出个该专业“博士”出来。我也承认确实有些人尽管没受过正统某专业教育但他可能自己炼就的专业工夫未必比科班出身的差(有时候甚至好),但因为我还有刚才提到的另一个担忧,那就是“搞定”之问题。既然一些人考博靠“搞定”博导,那么,还有什么本专业外专业的顾虑呢?! 七、公费培养为什么还要收费?! 我遇到过一家培养单位,招生简章上说什么“国家计划公费生、委托培养生、自筹经费生”,一目了然。但我看不懂的是这家培养单位竟然在录取后都是缴费的,一届这样招生不足为怪,要是年年都如此,我就真的“看不懂”了!为了赚钱,有些学校简直不得了,每年收费少则八九千,多则一两万,胃口大极了!然而博士们接受的博士教育又是如何?能不能等价交换?我深不以为然!公办教育单位如果一心盯在金钱上,那么教育宗旨就背离了,这本“教育经”的确念错了!并且这样不择手段的收费其实很危险,往往会导致瞎搞或者违法!听说有些用人单位在录取博士时严重违反程序规则,在录取工作结束之后,为了多收几个钱,打着扩招的旗子 “再要一个”。你看,你看,大家都来看看:本来已经被淘汰的考生怎么突然变得符合录取条件了呢?——“看不懂”! 八、博士教学怎能糊里糊涂、蜻蜓点水?! 一些培养单位名义上三年学制,其实博士生们真正接受教育的期限不到一年!有些科目开课课时就几次,那些丧心病狂的毫无良心的博导社会兼职多得要命,一而再再而三的请假,叫博士们自学,一共才不到5次课这些臭博导就请3次假,你说博士生们还学什么?即便有些博导全勤上课,但也是在课堂上胡说八道、乱扯一气!博士生课堂成了小学生故事会、博导个人广告吹嘘专场会。更有甚者,一些博导绝对封口不讲课,每堂课都要博士生们自己轮流讲——这是一种典型的“捣浆糊” ——建议博士生们把自己交的培养费退回来或者打折优惠后退还一部分,另外如果确实存在博士生们自己给自己上课的现象,建议这些受害(受欺骗和剥削)博士跟博导索要课时费!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毫无深度的博士教育直接叫我认为博导最好做!我心里有句话,出于自卑和胆怯一直没说出口,今天泼出来:在各种学历教育的老师中,小学老师最难做,博士老师最好做。换句话说,教育对象的学历程度与教育工作的疑难程度成反比。——学历越低,越难教;学历越高,越好教。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常常在与父亲(小学没毕业)聊天时,当真格的对他说:“我想给你找个工作。”父亲问:“什么工作?到你们学校看大门?”。我说:“不,到我们学校做博导!”父亲问:“你开玩笑?!”我当即回答:“这工作最容易,给那些博士们布置一篇论文,叫他们回去写一个学期,然后交给你,学期完成后把你博士的论文收上来看几眼或者一眼不看再署上你的名字,投搞!就这么简单。” 九、博士论文怎可买? 学术论文本是学术纯洁的一个表现形式。但现在却市场化商品化了,可以用钱来买。有些期刊金钱文章盛行,只要出钱,肯定能发。我向来是反对金钱文章的,曾经与国内一家知名法学核心期刊发生或争论,当时我写信痛斥他们办刊收费问题,惹怒了编辑,他们给我写了一篇《致李绍章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说“我们收费是为了解决我校教师职称问题和研究生毕业问题”,这种可笑的回复惹笑了我,也惹火了我,于是当即书写6000字质问回信,发给了那所知名学校的校长、党委书记、法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以及期刊编辑部所有编辑一共30名收信人。这下搞大了,杂志主编(或副主编)专门请华东政法学院一处级干部找我谈话,反复帮他们解释为什么会收费,叫我理解现实社会,尽快压下此事。这仅是一例,属于期刊收费问题。而现在学术市场上的公开论文买卖则直接给了部分滥竽充数的博士们可乘之机,花个几万元钱就可以买篇博士论文且照样通过,——须知既然他能够敢买论文,那么他就可能会买通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简直滥极了! 十、博士学历高校教师为什么屡遭学生驱赶?! 一些高校不知哪根筋出了问题:招聘教师一定要博士!但博士真的一定能够胜任教师职业吗?答案是否定的。好多高校天真以为博士什么都能行,岂不知许多博士科研做不来,上课讲不来,关系处不来。于是没有学术成果而被耻笑,不能讲课而被学生喊“下课”,处理不好同事关系(往往因为自大)而遭冷遇。最终迫不得已离开原单位,本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是个滥博士,但他们往往书呆子要面子说什么“这个单位我真的不想呆下去了”!——又一个“看不懂”!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