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我们要什么样的大学?
送交者: jiade 2003年12月04日18:35:27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和《华尔街日报》的两份美国大学排行榜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大学教育模式,特别是在这种模式中人文学院的重要地位

  办大学学美国的模式并不能说错。毕竟美国的大学教育是世界第一。但问题是,什么是美国模式,却常常被曲解。

  比如,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大学竞相升格,原来叫学院的,如今基本全叫大学。学院似乎成了专科学校的代名词。各大学聘洋博士不说,而且纷纷要上博士课程,似乎没有博士点就证明自己的学校不入流。于是中国的博士人数激增,马上要成为世界第一博士大国了。其效果,无非是既毁了学校,又毁了博士文凭。

  看看美国的模式又是什么样呢?今年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上排名前十位的学校,至少有两所是基本不设博士课程的本科生大学:华盛顿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后者一直是常青藤盟校中的佼佼者。为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哥伦比亚、芝加哥、康奈尔、布朗、密歇根、伯克利等名校,全排在后面。

  另一个被我们所忽视的事实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上的排名虽然被国人津津乐道,但在美国教育界却频受攻击,认为那是不懂教育的人在评论教育。笔者还未见哪个“世界一流名校”的校长支持这样的排名。相反,大部分校长号召社会不要看那个排名。认为那是个商业的排名,而不是教育的排名。

  平心而论,这个排名有诸多缺点,但还是建立在具体的数据的基础之上,给学生选择大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为弥补这一排名的不足,一些机构和媒体又提出新的排名,对我们理解美国的大学教育也颇有帮助。

  在美国,大学几乎是高等的普及教育。大学生不被视为专才。要成为专才,必须上研究院。于是,哪些大学的学生最容易进名牌的研究院,就成为了评价大学的一个标准。这就颇像我们这里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一样。最近,《华尔街日报》以这个标准为学校重新排名,结果颇有出人意料之处。

  《华尔街日报》衡量的是各校学生升入最名牌的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的比率。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依次占据前四名,体现了财大气粗的名校的优势。但下面的名字就令人开眼了。一些我们很少知道的小学校,如William College,Amherst College, Swarthmore College,Pomona College,Wellesley College,Haverford College,Bowdoin College,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等等,竟把康奈尔、密歇根这样的名校挤到后面。

  前十位中有至少四所院校是基本没有博士课程的本科生“学院”,而不是研究性的“大学”。再考虑到这些小学院在当今美国的高等教育上占有数量上的绝对劣势,就更能突显出小学院的教育质量上的优势了。为什么数量绝对占劣势的小学院在培养一流人才时几乎和大的研究性大学均分天下?

  这其实体现了美国模式的优异。这些小学院,叫Liberal Arts College,即所谓人文学院,被认为是美国最独特的高等教育体制。这些学院的特点是,强调通才教育,强调人格的培养,而不追求尖端的研究,不讲究某个系在本领域排名第几。由于省下了搞一流研究的经费,雇用教授也不一味“追星”,办学费用相对低。与此同时,又把省下的钱花在培养学生身上。在这些学院,老师和学生如同一个家庭,距离接近,教室甚至建在学生的宿舍楼中。如果大家都开着门,有时你躺在床上就听得见隔壁在讲课。教授对学生选课、作研究,有更多的指导。不像一些名牌大学,教授常常不认识自己的学生。而且由于规模小,一届毕业生常常就600多人,同学之间的交流亦多,形成一个亲密的学术社区。即使美国的一流大学,也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比人文学院的劣势。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研究性大学,特意把本科生分成几个学院,前两年学生必须在学院住宿,使大家的关系更加亲密。可见,名牌大学的本科生部也多是人文学院的集合。

  与此相对,我们在大学改革中动不动就提什么“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雇一流教授,搞一流研究,建几个一流的系。这基本上都是在以研究而非教育为目标。搞研究当然名正言顺。但是,搞研究不能打着教育的旗号要经费。如果教育的经费都花在研究上,我们本来就经费不足的教育,岂不更加破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解析“研究型大学”
2002: “留学英国”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