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海龟”的求职路
文汇报
2000年,当陆凌以GMAT高分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攻读MBA时,他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美
好憧憬。可他没想到,两年后当他手持全美排名前十位学校颁发的文凭时,却会为找不到工作而
发愁。
陆凌出国之前已经在国内有了5年的工作经验,从外贸公司跳槽到外企,还被公司派到加拿大公
干一年。他下决心辞职出国,是因为觉得知识不够用,并且需要一个海外名牌大学的文凭来提升
自己。管理是他感兴趣的领域,美国高校的MBA历史悠久,美中经济又来往密切,几番权衡他报
考了密歇根大学。
进校伊始,他最担心的是高达8万美元的教育贷款如何偿还。不过师兄师姐们都给他打气:知道
为什么我们不用担保就可以申请到商业贷款么?像我们这种全美排名前十位的学校,学生毕业后
找个年薪八九万美元的工作没问题,有的人签字费就有一两万美元呢!很多美国人都在从事网络
工作,更是把机会腾给了我们这些外国学生,还愁什么?
言犹在耳,美国经济便出现了滑坡,不少公司开始缩编。2001年暑假,陆凌上一届的师兄师姐中
很多人还没到公司报到就被裁,还有的则接到通知,要求他们晚半年或一年再到公司报到。陆凌
也受到了影响:他申请暑期短工的过程很不顺利,接连收到了十几封拒绝信,本想在咨询和投资
领域试水,后来只能转向传统行业。陆凌和他的同学开始为毕业后的工作奔忙。按照惯例,求职
工作到了毕业当年的一二月份都已尘埃落定,可是在2002年初,陆凌他们一届20多个中国留学生
中,只有两三个人找到了工作。
到了2002年下半年,一年一度的同学会上出现了往届校友带着简历来求职的情况,而在以往,校
友会是校友们代表各自公司来招人的时机。
转眼到了2003年,仍在求职路上苦苦跋涉的陆凌听朋友说,一家世界知名通信企业的中国公司在
招人,不要求应聘者有通信行业的从业背景,但希望有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同时离开中国的时间
不长,对中国情况比较了解。陆凌认为自己还算符合条件,便递出了简历。在通过了美国公司的
电话初试后,同年3月,该企业的中国区和亚太区负责人飞赴美国对陆凌进行了面试。让陆凌印
象深刻的是,虽然他有一年的加拿大工作经验,在美国读书期间也做过一些工作,但考官在面试
中基本没有提及,反倒问了他很多在国内工作时的情况。2003年7月1日,陆凌来到位于北京的该
企业中国公司报到。
当“海龟”不再稀缺
当事人:我算是比较幸运的。这次求职成功,我觉得毕业于名牌大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我
在国内的工作经历。这二者的结合,帮助我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
来说,端正心态很重要。现在不像从前,会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就能找到好工作。与如今国内的学
生比起来,留学生在语言上已经没有优势。权威说法:上海市人事局国际处副处长陶慎先指出,
人员组成多元化,是我国留学生中出现的新趋势。以往占据主流的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比例在逐年
减少,从校门走向校门的小海归开始增加。后者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因此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回
国,求职都屡屡碰壁,有人甚至长达半年找不到工作。
专家支招:上海可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建议,有三招可以帮助搁浅的“海
龟”重返职场。
一是正视自己,调整心态,理顺心情。洋文凭和金饭碗之间未必能划上等号,先把自己的门槛放
低,把心态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找个专业的咨询评估机构,好好估价一下自己。知道有多少实
力,就可以进入到临战状态。
二是认识到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有了良好的心态,也许你就可以先克服自己的心理障
碍,自信地面对将要到来的挑战。这时候你又要面临第二个选择:是在大河里做一条小鱼呢,还
是在小河里面做一条大鱼?是不是一定要往人潮汹涌的大都市去实现海归的价值?不要一味追求
高层、高薪、名企,中、低职位能让你更全面了解公司整体情况;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未
尝不是好的选择,你会发现你将得到非常宽广的舞台。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在刚起步的时候找个
相对来讲比较宽松的适合自己的环境。
三是不要作茧自缚,常能触类旁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有几个关键的要素:有比较宽广的视
野,对于身边资讯的变化非常敏感,善于应时而动;善于学习,并不局限已有的知识储备。职场
如战场,一不小心就要被对手淘汰,如果抱残守缺,势必淘汰出局;善于审时度势,依据已有的
经验作出判断,又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不断充实自己方能克敌制胜。
卞秉彬认为,在求职过程中,海归所要求的岗位必须与他本身的学历、资质、经验相契合,只有
这样才能找到自己能够胜任并有长远发展的工作。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海归,目前最紧要的问题
是怎样让自己在职业经验这方面尽快得到充实,在求职中要做的就是结合自己的情况找一个获得
职业经验的恰当的切入点,然后加上高学历,就会迅速提高职业含金量,大大缩短成功的周期,
也可以更快收回对于留学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