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的不同,最后导致了中美社会发展的迥异。因此,从社会发展的最终效果上看,中式教育已经输得一塌糊涂了,对此,中国人几乎辩无可辩。这样说,也许很多华人家长们会不服气,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明星,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的孩子最聪明,知识老渊博了,技能忒卓越了,。。。,在任何方面都不可能输给他们从来瞧不上眼的美国邻居的孩子。但事实胜于雄辩,教育无论方法,途径,。。。,最终的评判标准,就是社会实践。再优秀的孩子,无论他/她拿了多少奖项,有过多少个第一,上了什么好大学,考试如何拔尖,。。。。都没用,他们最终的比拼战场就是社会,从那败下来的,那就是最终的Losers. 对教育方法、制度的评价,也由这最后一锤定音。
说到这,很多华人家长就气馁了,多年的心血和功夫,最后换来的是极大的失望和无奈。我见过太多华人孩子,一直是学校中的佼佼者,什么哈佛、MIT,加州理工,耶鲁,。。。。等名牌毕业,毕业后他们的光也就基本上发完了。多数,在面对社会的时候,败下阵来。有时候聚会时多年不见,以前谈到孩子就趾高气昂的家长,现在我都不敢问,你孩子如今如何了?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中美教育如此巨大的差异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 教育的价值观差异。
华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出人头地,是成名成家,是成为社会精英,望子成龙,。。。 这个目的本身并无可厚非,自己的孩子,谁不想让他/她成功? 但成功是结果,不是过程,而围绕此目标进行二十来年强化教育,那就太功利了,对孩子成长的压力也就太大了。最后家长的良好愿望,成了孩子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么宏伟的目标,光有愿望就行了吗?光有努力就行了吗?一个人最后的成功除了需要努力之外,天赋,机会都很重要呀。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华家长和子女关系紧张,孩子们很不高兴地说:那是你们的希望,不是我的选择!一句话,把多少含辛茹苦培养孩子弹了十几年钢琴的华人家长们给顶到了后墙上!错在父母,你们输在起跑线上了!
与此相反,美国家长更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也很注重孩子性格的发育。他们一旦发现孩子喜欢文学,艺术,体育,政治,手艺,。。。,就开始下功夫支持他们,并在过程中鼓励他们,从小就给他们信心。但并不强调必须成功,只要努力了,只要是你喜欢的,家长们就很开心。咋看起来,美国家长似乎缺乏华人家长的远大理想,但从社会的整体发展角度看,这种教育方式有很深刻的道理,也让美国社会得益于这种多样化。有失败的,就有成功的;有能说的,就有喜欢听的;有惯于领导的,就有关于被领导的;。。。,说到底,一个社会的尖子需求量并不大!但是要玩真的,需要从小就进入真实的淘汰和分类的过程中。为了怕输,而作假,那是自欺欺人。明明你的孩子缺乏艺术天赋,你非不认输,逼着他/她弹钢琴,最后谁在骗谁呀?
华人家长最不喜欢孩子凭兴趣做事,认为那是见异思迁的开始。必须持之以恒,必须坚持不懈,。。。,不撞到南墙别回头,而且不愿意承认不如人,从家长开始作弊,弄假的,让孩子处于一中虚无的成功之中。但兴趣(curiosity)始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大原始动力之一。
2. 教育内容的差距。
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中,知识的学习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华人家长非常注重知识、技能、学位、名次,。。。 这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教育的一贯作法。中国人比任何民族更看中知识的价值,“知识就是力量(我不知道原话是什么)”在中国很容就找到了知音。在人面前,如果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那真是一种奇耻大辱。于是,中国人花一生的经历企图穷尽世间所有的知识,恨不能全Download到自己的脑子里。对子女教育也是如此,学知识记忆知识,是华人孩子最大的成就。当然了,还有技能,能弹钢琴,拉小提琴,能跳舞,能。。。, 这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幼年明明是性格,价值观,语言能力,决策能力培养的最好时期,而这些品质对一个人今后成功的人生路,非常重要。但华人家长们,却在这个时期强迫他们的孩子关起门来,与世隔绝,天天剋书玩。浪费了大好时光,失去了最宝贵的培养孩子性格和其他素质的时机,真是可惜呀!
美国家长更注重孩子们的能力,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美国家长认为一个孩子最后在社会上成功,能力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这些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能力,分析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动手能力,。。。 美国家长宁愿自己的孩子去打球,也比闷在家里剋书要强。他们认为,一个孩子特别是中小学的孩子,读书太多人会变傻!而华人家长,正好与此相反。华人家长,宁愿自己去干活所有的琐碎事,也要让孩子们把时间省下来去读书。一个美国家长曾对我说,不明白为什么华人家长要送孩子去学钢琴。他说:我宁愿我的孩子可以在野炊的时候能帮我搭帐篷,也不想看自己孩子伸出一只只纤细的手指头,连个钉子都不会钉。
3. 对孩子“做错事”的态度不同。
华人家长在孩子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个支持者,辅助者,反而是一个参与者,甚至是替代者,好像他们要把自己失去的童年感觉找回来一样。我见过很多华人家长,为了让自己9岁的孩子,可以在班级作文比赛中拿好名次,自己帮他写。华人家长从心理上,不能接受暂时的挫折,结果让孩子们承受和经历挫折的时间往后移了,移到他们走上社会后,而此时孩子们的心态和挫折的代价,都让他们输不起了。如果人的一生,必须经受挫折,到底应该让他们在孩童时期经历好呢?还是让他们在职场中去经历更好呢?华人家长在这事上好像拎勿清呀。大胆地让自己的孩子,在人生最无关紧要的时候去犯错误吧,因为此时是他们不需要付出代价就能学到很多享用一生的经验的时期。犯错误而不需要付出代价,这是何等难得的机会,华人家长们,你们别把原本属于孩子们的这份权利,剥夺了吧!
美国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放手,大胆地让他们闯,让他们去犯错误,让他们自己去Make他们自己的Decisions. 并从过程中学到他们必须的东西。美国家长让孩子自由地说他们想说的任何话,不置任何对错的评价,而是鼓励他们。反而是华人的家长,当自己的孩子面对任何需要他们自己的决定时,家长比孩子们还紧张。孩子说了一句话,原本无所谓的事,华人家长都能在时候,品头论足很长时间,告诉自己的孩子,哪里可以改进,哪里能够更好,哪里说错了,。。。。 最后弄的孩子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机会,就回头看家长,不知道该怎么说才能不Make Mistakes。嘿,。。。,华人家长们用自己最求完美的态度,把孩子们自然成长的过程给扼杀了。我见过太多太多华人孩子,不会在人前自由表达的,他们紧张地看着自己的父母,生怕做错或说错。家长们能把孩子培养成这样,也该反省了吧?
4. 孩子属于社会,不属于家长!
华人家长对孩子有种莫名的拥有感,“这是我儿子”,“这是我家老大”, 。。。,要知道孩子自从出生,就是个人格独立的个体,尽管他们直到18岁或更晚才有经济独立的能力,但他们自始就是属于社会的。我们不过是尽一份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而已。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目的,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习惯,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们。他们有权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选则自己的人生。当然,作为家长,我们有监护责任,保护他们,爱护他们,指导他们,支持他们,鼓励他们,但我们不能取代他们的权利,把他们置于自己的权力之下。
在这点上,华人家长做得非常差。他们在爱的表达方式很独特,往往很难说是出于对孩子们的爱,或还是出于对自己的执着。多数中产阶级的美国家长,更能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作朋友,以商量的口吻来谈事情。而华人家长往往会命令孩子们作某些他们不明白的事。一旦被问,华人家长最常说的话就是:找我说的做,别问那么多为什么!孩子在家庭里缺乏平等的感觉,对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有负面影响。孩子在人生中,最初打交道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们在和自己父母的交道中,学会观察,学会妥协,学会思考,学会价值观,。。。 如果他们在家里都不能获得尊重,你们怎么能期待他们到了社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最后,我想借此强调一下汉语和英语在一个词上的差异,我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美教育上的认知差异。这就是中文的“学习”,和英语的“Learn"。实在讲,在汉语里是没有“Learn”这个单词的,汉语里与此对应的是“学习”,但“学习”强调的是读书,而英语的“learn"强调的是通过体验,获得的所有能力。这个差别,也许造成了华人家长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Learn,因为在他们的语言中根本就没有learn这个单词。这也造成了华人,不注重Learn Things,而更注重学习。
还有,华人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汉字学习的影响很重。这是历史造成的一种学习方式的延续,是一种文化传承。不过这种文化传承,深深植根于汉字学习的习惯。我们民族的学习,从方法上,从态度上,从内容上,从价值观上,都深受汉字学习的影响。所以,我强烈反对美国的华人家长们,把自己的孩子从小送去学汉字学中文!!! 这是严重的自虐,对孩子的心理,孩子的价值观,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习惯,。。。等有很严重的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我认为,华人的孩子,应该至少到了高中再开始学中文。在家里,只要坚持和他们用汉语交流就行了,能保持听说汉语的能力,就足够了。至于中文,甚至上了大学,学都不晚。这里,一定要把语言学习和文字学习区别开,别把中文学习,等同于汉语学习。这是严重的错误。都到了美国,原本可以躲过中文学习的恶习,你要是再把孩子送去受罪,那是你自己愚昧。
华人能走出中国到美国,多数都是精英,咱们的孩子都有某种天份,都是很好的胚子。只要用爱心去呵护,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就多数都能成才。千万别干那揠苗助长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