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沒床可睡的學生和沒書可讀的孩子
送交者: nfd 2002年03月15日18:23:3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睡在教室里的學生
  3月1日早晨5時50分,重慶市巫溪縣白鹿中學。
  天還沒有亮,眼尖的人卻能看到校園裡人影幢幢,一個接一個的男孩頭
頂一團東西從一棟樓里走出來,向另一棟樓走去。
  初三的學生何剛揉了揉眼睛從“床”上坐起來。他知道,學校的起床鈴
10分鐘後就會響起。
  穿好衣服,疊好被子,何剛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動作————他
把被子頂在頭上走出了門。
  夜色中,他成了頂着一團東西穿行在校園裡的男孩中的一個。
  剛走了一段,何剛像記起什麼,折轉身回到剛才睡覺的屋裡。他放下被
子,走到剛才睡覺的“床”前,一陣“吱啦”響後,“床”被他“拉”成了
六塊。
  這時,學校的起床鈴響了,屋裡的燈一下子亮起來。這是一間五六十平
方米的房間,前面的牆上掛着黑板,黑板前面是講桌,接下來,是一屋很舊
的課桌課椅。
  實際上,這是一間教室。
  何剛說,上中學兩年多來,他基本上每天晚上都睡在教室里。晚上上完
晚自習後,就把六張課桌拼在一起成一張床,上面放一床被子,一半壓在身
下當墊子,一半蓋在身上。第二天早晨起來,再把課桌放回原處,把被子放
到宿舍里。
  和何剛一樣晚上睡在這間教室里的一共有六七位男生。而在整個白鹿中
學,總共有200多位學生過着這種“以課桌為床”的生活。
  何剛說:“課桌又硬又冷,而且不平,很頂人。誰不想睡床?但是學校
的宿舍太少,裝不下那麼多人呀。”

農家孩子欲讀書而不得
  白鹿中學是一所典型的農村中學,現有學生1200多人,原來僅有的
一幢6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安排給了女生。校長黃鈺權說,絕大部分學
生都是山裡的孩子,離家很遠,必須得住校。為了解決住宿問題,學校幾乎
把所有的招兒都用上了————6間教室被隔成18個單間作男生宿舍,1
8個教學班每班一間。宿舍不到20平方米,滿滿地擺放着6張上下鋪的架
子床,每張單人鋪上睡兩個學生,一間屋總共住着24個學生。即便如此,
仍有一些男生無法容納,他們不得不睡在教室里。他們白天上課時把被子放
在宿舍里,晚上拿到教室去睡。
  每天的晚自習過後和早晨學校起床鈴響之時,白鹿中學的校園裡就會出
現浩浩蕩蕩的“被子搬運大隊”,而教室也在瞬間轉換了“角色”。大多數
躺在課桌上的學生都表現出習以為常的態度,他們安之若素、極少抱怨。人
們不知是應該為這些山里孩子的吃苦精神所感動呢,還是應該為他們成長的
艱苦環境感到不安?
  白鹿中學學生“睡課桌”的事經重慶媒體披露後,引起了巫溪縣教育主
管部門的重視,擠出資金正在為學校興建兩棟學生宿舍。
  “睡課桌”現象實際上暴露出了教育資源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按照
黃鈺權校長的說法,周圍五鄉兩鎮五萬多人口,就只有這麼一所中學,遠遠
不能滿足需要。黃校長還清楚地記得去年秋季招生時的情景。
  當時初一要招6個班,按標準每個班不能超過56人,但前來報名的學
生有800多人。黃校長說:“我們儘可能去滿足孩子們讀書的要求。”由
於學校教室就那麼多,不可能增加新的班,因此“擴招”的惟一辦法就是增
加每個班的學生數。經過“最大限度”地努力,白鹿中學最後招了600多
名新生。
  黃校長說:“由於條件限制,還有一二百名學生沒能進來。當時有的學
生和家長把住讀的東西都準備好了,背着大包小包來到學校,卻得知不能就
讀,他們當時在學校里就哭了。”該校的一位老師說:“我們心裡也很難受
。享受義務教育本來是他們的權利,現實卻不能滿足他們的這一要求。”
  在這些不能進入白鹿中學就讀的一二百人中,一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轉
去了其他學校,而一些家境困難的學生則放棄了學業。

教育改變人生命運
  面對這種“欲讀書而不得其入”的尷尬的不只是白鹿中學,實際上巫溪
絕大多數中學都存在這個難題。一位校長曾向重慶的一位記者叫苦:“每年
新生入學時,就是我們當校長的最頭痛的時候。”他說,明擺着就那麼幾間
教室,每個班近百人,誰還敢再招!“要求入學的學生卻還等在校門口,我
們只有躲了。”
  據統計,近幾年巫溪每年小學畢業生都在8500人以上,按現有初中
辦學規模,只能容納3600名學生升入初中就讀。
  一個人讀沒讀初中,也許就是兩種不同的人生。白鹿中學的黃校長說,
他有兩個表哥,大表哥沒讀書,小表哥堅持念完了初中。當時沒看出什麼差
別,現在兩人的生活境況大不一樣。小表哥在外面打工,搞管理,一個月光
工資就一千多塊,還不包括獎金。大表哥也曾在外面打過工,但很難找到活
干,只有到小煤窯做又累又危險工資又低的活兒。
  一位校長說:“現在農村家長還都希望孩子能多讀點書,他們知道以後
即使出去打工,多讀點書掙的錢也會多些。很多家庭即使借錢也要讓小孩把
初中念完。如果僅僅因為學校條件的限制而使他們失去了上學的機會,由此
影響他們的一生,這對他們是極大的不公。”
  各個學校儘可能地招收學生,大部分初中班每班70—90人,有的甚
至超過100人。激增的學生數使本已落後的學校設施更加捉襟見肘,其中
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住宿問題。除了白鹿中學“以課桌為床”,花台中
學的學生更是睡在由廁所改成的宿舍里。在不少中學,三個人擠一張床的現
象屢屢可見。
  不少校長說,解決教育資源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學校的能力是極其
有限的,這裡面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投入問題,通俗一點,也就是“錢”
的問題。有錢了,多請些老師,多建些教室、宿舍,矛盾自然就解決了。但
是,錢從哪裡來呢?

教育影響社會公平
  目前農村義務教育實行的是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
制。巫溪縣的中學主要應由縣財政來扶持,但巫溪本身是一個處在深山裡的
貧困縣,每一年都有幾千萬財政赤字。縣裡能把4000多教師的工資保住
已十分不易,談不上還有更多的教育投入。
  在目前這種體制下,教育投入的多少取決於一個地方的經濟狀況,這對
於農村教育特別是西部的農村教育十分不利,形成越窮教育投入越少、教育
越落後越拖經濟發展後腿的惡性循環。很早就有研究者對目前的教育管理體
制提出質疑,這種體制實際上暴露了管理機制與投入機制之間的矛盾:辦學
的主要責任者無力增加對教育的投入,責任和能力之間出現了脫節。
  這種狀況造成的最大的危害是:與城市、與東部相比,教育差距的拉大
造成人的素質的差距拉大,進而使城鄉差別、東西部差別擴大,同時,也固
化了農民不利社會地位的處境。
  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很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社會不公。一位專家指出,落
在低文化群體身上的多重不公正,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在生命初始階段受到
的不公正————沒能與別的孩子一樣同等接受義務教育———所連帶發生
的。 (南方周末 鄧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