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徐罡博士:猶太人如何改變了哈佛
送交者: 徐罡博士 2015年07月26日18:14:3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2014年暑假,哈佛大學修改了招生要求:申請2015年秋季入讀哈佛的學生,雖然正常情況下還是要提交兩門SAT-II 考試,但這個要求將“不再是必須的”。按照哈佛官方措辭,該項修改將“尤其”有助於那些有困難支付考試報名費的弱勢群體。這是哈佛大學近年來再次降低錄取學生的硬性指標;2010年,哈佛已經將對SAT-II 的要求,從三門降到兩門。鑑於哈佛在美國大學的領袖地位,哈佛修改招生規則,實際代表了一個發展趨勢:即名校將愈來愈重視申請學生的綜合素質,錄取標準愈趨彈性。與此呼應,著名的小型文理學院衛斯理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 ),去年開始,乾脆連SAT也不強求。

對重視招生硬性指標的泛中國家庭,這不是一個好的苗頭。但還有更糟的,一方面,名校招生標準更有彈性,另一方面,硬性指標對華裔子弟和中國學生將更難。明年起,SAT考試內容將大幅調整,其中之一是剔除目前閱讀部分的生僻同義詞考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那麼生僻的多義詞在特定上下文的詞義。學術界已有定論,英語非母語的學生,在記單詞的單個同義詞和反義詞方面,不亞於美國本土學生,但要掌握多義詞不太常用的詞義,則明顯不如美國本土學生。新SAT將衝擊死記硬背的應試式學習方法,有利於那些英文原作閱讀量大、閱讀面廣、成長過程英語環境好的學生,顯然不利於華裔新移民子弟,尤其在國內完成小學後才進入美國的學生。

如果把這些發展放在一個更大的社會背景下,就不難理解了。Hernandez提出第五號加州憲法修正案(SCA-5),雖然推不下去,但反映了亞裔和其它族裔在爭奪教育資源方面,暗潮洶湧,不乏短兵相接。去年,戰火甚至延伸到高中名校,包括史蒂文森高中在內的幾所紐約特殊才華高中成為標靶:紐約市長和有色民權人士,對這幾所高中在招生過程中一直實行的入學考試制度,提出了挑戰;而在這些高中,亞裔學生占了大多數。

長期以來,華裔子弟在分享美國名校教育資源方面,一直處於有利境況。以占美國人口6%之比例,亞裔學生占了哈佛學生的20%,在其它常春藤學校也占近15%;當中,華裔子弟又占很大比例。目前,華人的狀況很像100年前的猶太人。

說到猶太人,不能不提很多人熟悉的三本書。

2005年,“華爾街日報”記者戈登(Daniel Golden)出版了《錄取的代價》 (The Price of Admission)一書。他引用普林斯頓大學三位研究人員剛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亞裔學生要獲得名校同樣的錄取機會,SAT-I要高出50分。在耶魯大學,亞裔入學新生的SAT -I平均成績比白人新生高40分左右,後者又比非裔和西語裔新生高100至120分。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名校在招生過程中的一些特殊運作,指責名校在錄取過程中“歧視亞裔”,並將亞裔學生比作當年被排斥的猶太人。 2012年底,《美國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雜誌發行人烏茲(Ron Unz)發表長文“美國精英制度的神話”,繼承戈登的觀點,並提供更為詳實的數據分析,直指名校招生對亞裔設置「玻璃天花板」,同樣將亞裔比作當年的猶太人。

那麼,當年的猶太人又有過什麼樣的遭遇呢?

2005年,伯克利加大社會學家卡拉貝爾(Jerome Karabel)出版一本書《幸運兒: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不欲人知的招生歷史》 ,對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大學在過去105年間的招生歷史做了分析研究。按照他的說法,一直到上世紀初,這三所大學還是以考試做為錄取學生的唯一標準。但在1920年代,猶太學生大量湧入引起東北部盎格魯撒克遜白人精英家族的排斥。為了確保來自這些家族的生源,也為了保障自己的招生權力不會因為考試被破解而喪失,名校曾經考慮過採用配額制,限制猶太學生的人數,但社會輿論爭議很大。當時的哈佛校長羅維爾(A. Lawrence Lowell)及其同事引入一個新的招生標準,即學生的性情品格(character )。有了這個彈性指標,招生官員可以藉口性情不合而將猶太學生拒之門外,確保對每一屆學生的組成有絕對控制。這個彈性指標也被其它名校採納,一直延續至今,雖然具體內涵有所改變。

幾十年後,歷史似乎又一次重演,但這次的角色之一卻是華人。

目前,整個泛華人圈對美國名校的熱忱空前絕後。從1980 年代開始,大陸學生和學者大量移民美國,這些專業人士的子女,不少已經進入或正準備進入名校。近幾年興起的大陸投資移民,不少是為了子女教育而移民。從2007年開始,美國私立高中接納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其中部分學生非常優秀。同時,越來越多的大陸高中生申請美國大學,這又引發出兩個現象:一是大陸高中紛紛辦國際班或國際學校,有的課程設置專門瞄準美國大學的升學要求,甚至圍繞SAT考試,從中國應試教育變成美國應試教育。二是大量培訓機構和專家出現,傳授破解SAT等考試秘訣。結果是,中國學生的SAT成績近幾年突飛猛進。雖然大陸學生和小留學生屬於國際生,並不和美國學生競爭,但也出現一些新移民子女,他們在美國上着免費的公立學校,一到暑假,美國同學做義工和社會活動,他們卻回到國內,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他們雖然用英語寫一篇短文都困難,但TOEFL和SAT成績卻愈刷愈高。還有更遠的,一些中國媽媽到美國分娩,胎教已經啟動,孩子不少以後要捲土重來,有的還要“征服”哈佛普林斯頓。這些事,美國的鄰居、美國高中的老師,都看在眼裡。

不管什麼理由,對大多數在美國勤勤懇懇生活工作、對美國社會做出貢獻的華人家庭,他們有理由為自己的子女爭取更大的教育利益。這方面,猶太人的做法值得研究。

但哪個猶太人的做法?猶太這個民族,既出了馬克思和列寧,也出了臉書的扎克伯格和谷歌的佩奇和布林,更不用說愛因斯坦了。中國的一部近現代史,忽左忽右,就是被猶太人牽着鼻子走的歷史。 在爭取華人子弟名校教育機會方面,華人應該還是先跟着馬克思列寧從打土豪分田地開始嗎?

戈登、烏茲和卡拉貝爾這三位猶太人,源於自己族裔歷史的悲情意識和人文情懷,對哈佛等名校在招生過程中的特殊運作和給亞裔設置配額的指責,從社會正義和監督的角度,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但坦率說,他們對哈佛等名校的指責是不公平的;而且,雖然他們希望名校給予平民子弟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但事實上,他們的觀點往往最容易誤導平民子弟的心理人格,妨礙他們向上流動的努力。

評論哈佛等名校,一個不能迴避的基本事實是,這些學校都是私立的,都必須自己養活自己。在不斷變幻充滿競爭的社會,一個再大的私立機構,如果不小心經營,也會垮掉;這點,只要回顧一下近二十年一些大科技公司的興衰就知道了。私立名校的生存和發展,必須依賴社會和校友的捐贈和支持;它們的管理由校董事會主導,而董事會成員都是那些對學校生存發展至關重要的人士或家族;學校必然要尊重這些核心家族的利益,回報那些對學校作出重要貢獻的家庭。作為私立機構,它們這樣做,別人實在不應過分苛責。這三位作者都將就讀名校當着改進自身社會經濟地位的重大利益(stake),但哈佛等的stake又在哪裡?

正因為財力充實,哈佛等名校得以能夠實行一些非常理念的社會職責,能夠不考慮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擇優錄取學生,對貧民子弟免除學費,提供各種名目的獎學金。這點,戈登顯然意識到了,並在書中專門用最後一章,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利益交換的捐贈,名校如何維持目前的運作?他提出了一些設想,但太理想主義;他將一所很特殊的加州理工學院作為其它名校應該學習的樣板,反映了他對文理綜合性大學管理運作的複雜性缺乏深度的把握。

平民子弟,尤其那些天資極佳的學生,因為所處環境,往往對社會公平特別敏感。接觸負面信息時,如果引導不當,很容易形成憤世嫉俗的心理,影響他們以後事業的發展,這點,做父母的或許應該警惕。

戰後猶太裔學生不再受美國名校歧視的原因,不是採取極端的鬥爭措施贏得的;相反,這個族裔出錢出力、實實在在滲透進入了美國名校的運行,他們甚至自己創辦了一所很好的大學:大波士頓地區的布蘭迪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當時想把它辦成猶太人的哈佛。可以這麼概括,猶太人的成功,兩個原因:在輿論層面,他們占據了道德制高點;在操作層面,他們握住了財務命根子。

關於哈佛等名校給亞裔設置隱性配額的爭論,值得華人深思:為什麼猶太裔不再受配額限制?除了財力上影響名校,是否還有其它原因?哈佛、耶魯等名校對自己的定位,是培養社會各行各業的未來領袖。一個人群里,不管什麼行業,能當領袖的,只能是少數人。一個族裔,如果影響力無法超越自己的族裔界限,那麼,它能創造的領袖位置就只能那麼多。猶太移民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把美國當着自己的家園在經營,建立了自己的軟硬實力,影響到美國各個社會階層。猶太民族已經不是美國社會的一個孤立族裔了。

或許,猶太移民在美國的務實和進取,才最值得華裔社區借鑑。隨着大陸經濟的崛起,可以預料,華人會在哈佛等名校逐漸贏得更多說話的實力,但只有整個華裔社區把美國當着自己真正的家,承擔義務和責任,尊重誠信,華裔子弟才會普遍獲益。否則,華人實業家即使向名校捐贈了再多的錢,也找不到足夠數量可以提攜可以信任的後生晚輩、並且最終通過他們影響美國社會的各個角落。

哈佛雖然不斷修改招生規則,但它一直沒有修改它的招生原則:即培養未來的社會領袖。社會的棟梁,不是讀書讀出來的,而是做人做事做出來的,人品情商胸懷更重要。對天賦優秀的華裔子弟,要培養積極正面的心態,關心公益,學會“吃虧”,懂得感恩。哈佛不是完美的,但哈佛是世界上最成功也最有理念的一所大學,培養了眾多富有理想的社會精英,包括戈登、烏茲和卡拉貝爾這三位指責哈佛的意見領袖,也全部是哈佛的畢業生。

原發於2014年8月31日《世界周刊》,重新發布,略作補充更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D.QU著:唐絕律平仄可用"中"處破解(五絕
2014: 張曙光、張弛:60年來中國教育的折騰史
2013: 曲 度編著:全身麻醉原罪現身及其病理生
2013: 尋根?還是除根?為什麼美國ABC們如此
2012: 五毛世家 (一)
2012: 從加州到新州(6):紮根新澤西
2011: 再涮民科魯重賢,順帶科普
2011: 鐵道部長光天化日之下掩埋證據, 膽大還
2010: 張平特拉維夫:我們怎樣與猶太思維相遇
2010: 馬恩學說比較接近真東方啟迪的要比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