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是否应扩大高校招生?
送交者: 黄拮 2002年03月19日17:56:46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国家计委在去 年编制完成的《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中确定,中国将在今后五年内使高 等教育进入初级大众化阶段,高校在学人数将由 2000 年的 1100 万增 加到 1600 万。显然,这个数字决定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年增长数量将被 限制在千余万的数量级上。

  那么在这个环节上,有没有可能提高中国中产阶级的生产效率,即 招收和培养更多的大学生呢?我作为一个大学的教师,站在微观的角度 上看,是完全有可能的。

  以我自己为例,我成为“人民教师”的一年半(三个学期)以来, 我班上的学生从来没有超过二十人,偌大的教室往往空着一半甚至三分 之二,很多时候显得很冷清。我常在想,那些参加高考的孩子竞争得那 么惨烈,这里却空着这么多座位,这是为什么呢?我对十八个学生是上 课,对三十八个学生也同样是上课,十八个学生看投影,三十八个学生 也同样能够看,顶多在讲台上装一个麦克风嘛!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学生的表情有点奇怪,当时并没有在意。后来才 知道,这个学生因故不能来上课,她的妹妹(和她长得很象)正好厂里 停工待料,于是自告奋勇替她来听课。这个打工妹害怕我知道了赶她 走,所以在课堂上很紧张。她后来告诉我,虽然只听了几次课,但是收 获很大。我上的只是广告学这类应用技术型的课程,如果中国文学、世 界历史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堂大门也向那些仅仅差几分而无缘大学的 年轻人打开,我相信可能会改变他们的整个人生。

  不但班上的学生少,而且教师的工作量也严重不足。仍然以我为 例,每周最少只要上一个班级的课,即每周只上两小时的课,上课多的 学期,也只上三个班级的课,每周十余小时。象我这样工作量不足的教 师很多。为了让教师不太闲,学校规定必须以“科研”工作量来代替教 学工作量,以保证总工作量达到要求。

  那么“科研工作量”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发表在所谓“核心刊 物”上的论文数。全中国“核心刊物”虽然不少,但是具体到各个专业 就很少了。一年内要写出几篇有思想有创新有突破的论文,已属不易 (思想毕竟不是挖土方,只要下死力气就能出成果),要发表就更困难 了。因此,轻则让学生替自己收集资料、走后门发文章,重则剪刀加糨 糊,剽窃别人的成果,出现种种学术腐败也就不奇怪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招一些学生,让老师多上课呢?根据我自己 的经验,同一门课,上的次数越多,就上得越好;如果同时给几个不同 的班开同一门课,效果更好,教师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讲授思路和方 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上课多了,教师的收入也可以大幅度提高, 本身也可能成为中产阶级。

  一边是强烈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一边却闲置大量的教育资源,逼 迫教师把宝贵的精力用于制造“学术垃圾”——没有什么大价值的所谓 “论文”,真令人费解。如果考虑到现在都是自费上大学——招生越 多,学校收入也越多,规模效应和学校之间的竞争还可能导致学费降 低,这种现象就更加荒诞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