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為什麼中國的教育不如美國
送交者: 孤帆 2005年03月16日12:40:4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為什麼中國的教育不如美國

作者:孤帆

今年春節我回了一趟老家,在一個雪夜裡和幾個老同學圍爐閒坐,喝了幾杯小酒,感覺很是愜意。話題一開始還是信馬由韁,但談着談着就不由自主地談到了孩子的教育。

老同學C告訴我說,她把孩子送到上海崇明島上的一所中學去讀書了,費用不菲,一 開始要先交5萬元的“借讀費”,其後三年各種各樣的開銷還要花五六萬。她說,最讓她受不了的是,那所中學還動不動就要開家長會,她從內地千里迢迢趕到上海,一來一回光路費就得一千……

我聽了以後大惑不解,問她是不是錢多燒的,我們的母校中學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C冷笑道,你這就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了吧?在上海讀書就可以在上海參加高考,錄取時與上海戶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考上大學的概率比在咱們這個內地小城市高多了,如果孩子肯努力,說不定還能上復旦、交大之類的名牌大學。

老同學的敘述讓我陷入了沉思。如果崇明島上的那所中學的確是因為教學質量高、名氣大,而老同學的經濟條件又比較好,那她願意送孩子去上學,就是一件誰也管不了的事。但現在問題顯然不是這樣的。C送孩子去讀書,跟那所中學的教學質量高低根本就沒有什麼關係,不過是為了獲得一個上海孩子的“同等待遇”;而內地的孩子,僅僅是為了能夠和上海的孩子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就要在腳下墊上十幾萬!差不多夠建一所希望小學了。最關鍵的問題還在於,上海,也包括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在內的這種“汲取資金的能力”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政策傾斜的結果。我們的政策為什麼要如此“損不足以奉有餘”呢?

按照197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繆爾達爾提出的循環發展理論來分析,就會發現主要是由於一個初始的政策性因素,上海的教育就因此進入了一個上升循環,它可以用汲取到的資金修建更好的校舍,請到更好的老師,從而具有更強的汲取能力;而內地的教育就因此進入了下降循環,因為優秀的學生和資金都被“汲取”走了,甚至優秀的教師也被“汲取”走了,這不是與和諧社會的目標越來越遠了嗎?

C承認我的分析有道理,因為她在崇明島上的那所中學看到,那裡建一個禮堂就耗資幾個億,和我們那所已經顯得破舊的母校相比,簡直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但她認為我的擔心卻是多餘的,“反正孩子只要能上大學就行了”。我說,事情可能沒那麼簡單。你的老公做生意,所以你可以出得起這十幾萬,但我們在坐的其他幾位同學就未必能出得起,他們孩子的成績可能並不比你的孩子差。但幾年之後,你的孩子就可以上大學,但他們的孩子很可能就上不了大學,這對他們公平嗎?C說,這的確不太好,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我說辦法總是有的,現在許多人動不動就喜歡拿美國說事,我這次也就隨俗一回。美國就根本沒有哪個城市的大學錄取率被規定得比別人高這回事,不僅沒有,而且它的大學的錄取方式還特別注意了防止在不同的學校之間出現不正常的上升循環和下降循環。

在美國的大學錄取中,所謂“高考”(即SAT測驗)分數並不是絕對的錄取標準,一個學生如果在他所在的中學裡考試成績名列第一,即可自動獲得上大學的機會。此外,學生能否克服不利的家庭與社會環境、能否積極參與社區的活動、是否是在弱勢階層中奮鬥上來等等,都成了大學取捨學生的重要依據。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在美國卻是大學錄取的現實標準。現任美國總統布什在得州當州長時,就簽署了這樣一項法律:任何學生只要在本州的中學中名列前5%,就自動獲得州立大學的錄取資格。結果,許多貧民窟中破敗的中學的學生,就有了上大學的機會。即便像哈佛、耶魯這樣的名校,也都有這樣的政策傾斜。

我正說得滔滔不絕,C笑着打斷我說:要是這樣,那我就把那5萬元“借讀費”送給校長,我就不信我的孩子進不了5%!我好像遭到當頭棒喝!是啊!怎麼把這茬給忘了呢?那為什麼這一套在美國可以行得通,在中國就行不通了呢?邏輯上說當然是因為美國的制度完善,操作透明。但一個人如果只是一心想和制度博弈而根本就不想尊重製度的話,世界上是不是真的存在完全沒有漏洞的制度呢?如此說來,是我們的道德水平比別人低了?怪不得這些年來人人都在控訴應試教育的危害,但卻始終提不出什麼好的替代方案呢……

同學們見我語塞,紛紛笑我是企圖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屬於不懂國情的“王明”之流,罰了我許多酒。待我頭重腳輕地出得門來,外面已是漫天皆白……

(南方日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一位博士的延期煩惱
2004: 高處不勝寒,切勿隨意攀——淺談上博士
2002: 在教育孩子上,無意中流露出的兩種道德
2002: 青基會遭遇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