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腐败被夸大了吗?
邹辉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一日电 虽一度沸沸扬扬的北大教授王铭铭“抄袭事件”
余音未消,近日便有学者站出来说学术腐败不能与吏治腐败、经济腐败相提并论,
不要夸大学术腐败!
从王铭铭“抄袭事件”回顾过去,仅二00一年,全国被各类媒体曝光涉嫌剽窃
抄袭的丑闻即达十几起之多,而隐藏在媒体后面的例子更不胜枚举。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几十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媒体表达
其对学术腐败的深恶痛绝。“有人跑官,有人跑教授,有人跑博导……这是科教兴
国的一个大障碍。”全国政协常委、民革界张媛贞委员义愤填膺地说。
如此看来学术腐败并非小事。在此问题上也出现了不少类似于“反腐英雄”的
反学术腐败人物杨玉圣、方舟子等,他们有的开设专门的批评网站,集众人之口痛
斥学术腐败;有的专门著书立说,深层次揭露学术界藏污纳垢之处。
学术腐败能“吸引”众人之目光,看来其与吏治腐败、经济腐败在诸多方面还
是有可比性的。
首先,从本质上看,学术腐败与吏治腐败、经济腐败一样,都是某种利益驱使
下的产物。剽窃抄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学术腐败,无不是为了评个好职称,
得到好房子,赚更多票子;买卖文凭、官员攻博等现象也无不是为做官就业捞更多
的资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江春泽研究员曾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人直接找到她,索要未发表的文章,以此作为评职称的跳板。
其次,从危害性看,在某种程度上学术腐败比吏治腐败、经济腐败有过之而无
不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倘若学术界到处是弄虚作假的腐败之风,“第一生
产力”就很难推动社会前进的步伐。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忧虑道,“学术腐
败”的结果,等于号召人们放弃一切道德良知,蔑视科学与文化,而一窝蜂地向能
够捞取好处的当官发财去努力。
再次,从产生的原因来看,都有体制和道德的因素。北大原校长吴树青认为,
中国在用人制度上的“惟学历是从”,将学历与能力挂钩,是一些学术腐败的主
因。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李文海说,造成学术腐败的原因之一是抄袭人的道德和素
养。道德、自律的缺乏,导致一些人练就了一身“写的文章比读的文章还多的神
功”。
最后,从法律层面上看,学术腐败同样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学术腐败在很大程
度上是一个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知识产权的保护
将显得越来越重要,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除要赔偿经济上的损失外,还要受到法律
的制裁,情节严重者难逃被判刑坐牢的厄运。
由此说来,学术腐败同样和吏治腐败、经济腐败一样不能被人们忽视。近日中
国的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术刊物的专业编辑聚集在一起向学术腐败发起攻
击。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秦毅的话很精辟,她认为,学术活动同经济活
动一样,学术研究是生产过程,发表文章是流通过程,在流通领域打假的成本很
高,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源头的工作。
好在名誉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为珍视的财富,他们已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
重性,知识分子一旦自律,学术腐败现象杜绝的日子就为期不远!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