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伤熊事件与基础教育改革
送交者: gmd 2002年03月27日19:37:1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伤熊事件与基础教育改革

金盛华

  刘海洋伤熊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关于中国教育的讨论。如果伤熊事件引发的关注没有触及中国教育问题的实质和促成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可以预言,类似刘海洋虐待动物的事件,还会以其他形式在中国的土地上相当广泛地发生。

  中国大地上的文明步伐,就这样步履蹒跚,进一步又退一步,就像亚运会期间北京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史无前例,但十数年过去,北京依旧,北京人的交通规范意识和行动依旧,甚至城区禁止汽车鸣笛在普通大中城市已经开始普遍严格实行的情况下,在北京却没有得到切实地实施。汽车喇叭声不绝于耳,在北京竟成为古都遗风。刘海洋伤熊事件虽经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但随着人们对此事件热情的冷却,似乎找不到足够理由说该事件被关注将导致以后伤害动物的事件实质地减少。文明的步伐又将进入“进一步退一步”的怪圈。

  刘海洋伤熊事件的核心,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从系统的教育意识形态到学校、家庭的教育实践中,还高度缺乏尊重生命的概念。媒体中关于刘海洋伤熊事件的讨论,更多是动情的痛惜、谴责或对刘海洋成长经历的关注,而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其实高度缺乏尊重生命的概念,无关自己的动物甚至无关自己的他人,其生命的价值没有同我们个人的价值联系到一起。伤害与我们没有发生价值联系的生灵,虽有不合理性,却合乎我们的心理逻辑。刘海洋伤熊的案例不是偶然的,而仅仅是无数伤害动物事件中的一个特例,是中国大地上人与动物关系的一个缩影。无疑地,我们的土地需要有尊重生命的概念与实践,需要有尊重生命的教育及其广泛的社会支持。

  今天的中国教育,已经承载了太多中国人富于理想色彩的期待。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学业优良,考上大学,最好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而且还要观念现代、品行纯洁、精于创造、勇于开拓、心理健康、无私奉献、全面发展。然而,社会的现实却没有给予这样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目标以全面的支撑。

  社会的文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社会有机构成部分的教育,一定是更与社会现状同步,而不会独领风骚。应该说,我们的社会从意识形态到教育实践本身,在传统的轨迹上运行仍然是它的主流,而对社会变革和发展已经发生需求的时代精神,还缺少应有的建设。这样一种社会现实与我们提出的教育的目标是分离的。理想主义的教育目的,也很难在这种现实社会系统中得以实现。显然,如果我们太多的家庭,仍然将活的生命(小鸡、小鸭、小兔等)给孩子当作玩具,使孩子早期就经历歧视生命的教育;如果我们的习俗中捉到任何动物之后的最先反应都是烹之食之(全国性的城市商城或广场用于增加喜庆的鸽群被人们大批活捉宰杀),那么以伤害动物取乐的行为如此普遍就不难理解了。只有当尊重生命、挽救生命成为社会主流理念和更多人们的行动实践的时候,人与动物的关系才可能发生真正的逆转。这已经在许多发达社会人与动物的关系事实中得到证明。

  在伤熊事件的讨论中,有一点是达成广泛共识的,即虽然行为发生在身为名牌大学学生的刘海洋身上,但问题和责任却并不全在大学阶段的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需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就予以重视。这正是国家教育部在大力推行、促进的工作之一。但是,目前中小学试图广泛推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从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状态角度来进行的,仍然缺乏根本的、与基础教育的职能与地位相适应的系统教育理念。无疑地,中国的基础教育需要新的,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融合的概念,需要在我们现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中,融入尊重生命、科学、诚信、民主、平等、博爱等时代精神。

  从此事件可以看到,中国教育需要更为宏大的远见卓识,需要从建立民族和国家立足之本、稳定之本的高度,真正将尊重生命的教育融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与此同时,社会需要建设尊重生命的文化氛围,倡导尊重生命的文化风尚,建立尊重生命的社会运行机制,使社会各方面的实践真正为这种真正基础性的教育建立广泛的支撑体系,使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实质上,科学、诚信、民主、平等、博爱精神等教育,都需要走同样的道路。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