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运生谈艺录(31)
文学杰作分析的实质是猜中天意
顿悟或许可以理解为“智力高效运用而引起的狂喜”。对文学杰作的科学分析,其实质是我们的智力猜中了贯穿作品首尾的某一“天意”——深藏不露的某一意图。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这是贺铸的名句。
这个世界上有时候有风和飞絮,人却有创造性,依靠创造性建立了城市,从而避免了风和絮对人的侵害;人还是造物主的宠儿,因为造物主在这个世界上准备了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东西——“一川烟草”可以成为人的观赏对象,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梅子”则可以满足人对食物的需求,最让读者惊奇的,是名句中的那个“雨”——梅子成熟(“黄”)时居然下起了雨,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新摘下的梅子洗过之后才能吃,如今,造物主通过下雨而让人们省了一道工序,如果不是因为梅子直接掉落到地面而可能摔碎、变脏,造物主或许还会让人们省去采摘梅子的工序吧。总之,人乃是造物主的宠儿,人本身还有创造性,一句话,人不是寻常之物。
虽然“人不是寻常之物”被放置在这段分析文字的末尾,它实际上却是整个这段文字的起点,“人不是寻常之物”是我根据贺铸名句猜测出的某一天意,此天意的内涵是歌唱人类。
猜中现象背后的天意,都能让人喜悦莫名。“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一“天意”一旦被领悟,肉食动物在我们心中唤起的就不再是恐惧,而是完美感。文学杰作中的“天意”一旦被猜中,文学杰作就不再是惟恍惟惚,不再是飘忽不定,而是变得大红大紫、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