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前30年的重工业对国家有没有用?
送交者: 香椿树1 2018年02月19日09:00:3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转述一篇文章。 重工业有没有用要看国家本身的规模和国际环境, 并且要通盘考虑短期与长期的利益。 小国没的商量, 反正你也无法门类齐全,只要卡掉一个环节就可以熄火。 大国吗谁都会有戒心。 老毛与刘邓争论的一个焦点就是造买租的关系。 国际现象很有意思, 租或者买而有好价钱的,一般都是你已经投入大笔资金,快要见到成果的东西。 土共当年运十飞机首飞之后, 美国欧洲争先恐后向中国输送技术, 整厂的哈。

如果你明白了列强的本质,那么下面就不用看了...                  

这是给没看明白的人看的。

瓦特发明了第一台往复式蒸汽机,将人类带入工业时代。从此,人类历史就有了工业母机的存在。

以上文字都是老夫瞎掰,请勿当真!

事实上瓦特虽然造出了蒸汽机,但他的蒸汽机完全是手工打造的。在瓦特之后的众多发明家虽然也发明了许多让人类受益至今的东西,比如火车、轮船,但这些机器也都是手工打造的。那真是个艺术家的年代,每一个产品都是如此的独一无二,充满了艺术气息。

那年月人类制造机器的唯一目的就是代替人工生产,产生利润,让机器去织布,去挖煤。至少一开始是没人想到用机器去制造机器的。直到……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蒸汽机越早越大,锅炉压力也越来越大,陆续就出现很多问题,我们现在都知道,压力太大那是要爆炸的!


有生意头脑和技术的人就开始意识到,专门生产的锅炉可以卖个好价钱,但以人力是很难制造完美的锅炉的,于是机床开始介入锅炉的生产。可以生产锅炉的那套机器就可以称为工业母机了。

但是锅炉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机床和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工业从轻工业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简单一点说,你需要制造什么东西就要设计一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开动就是轻工业(提供消费品),制造这条生产线的企业就是重工业(提供生产资料)。

疯狂的时代

英国从工业革命之前就认识了中国,1784年瓦特弄出了完善的蒸汽机,1804年火车发明,但是直到1840年英国人还是不敢对这个东方帝国怎么样。是的,列强的机器只不过提高了织布的效率,对战争没什么卵用,证据就是面对农奴制的俄国刺刀,拿破仑照样被揍得头破血流。


不过北极熊的厉害也就到此为止了,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瞬发炮弹和新式钢炮打得俄国人找不着北。从这个时候开始标志着列强开始凭借工业实力奴役世界。

在那个疯狂的时代,战争胜负由炮兵决定,而炮兵火力由重工业实力决定。简而言之国家实力直接由重工业实力决定。三大工业列强,英国、法国、美国全部在发达的轻工业基础上建设自己的重工业。最烧钱,最耗能的重工业完全由轻工业的利润支撑,造更好的织布机抢占更多的市场,造更大的大炮抢占更多的殖民地,谁的重工业实力最强,谁就是世界第一强国。

风云德意志


风云德意志,铁血俾斯麦。

当德国开始崛起的时候,世界已经被英法瓜分殆尽,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殖民地只允许英法的产品流通,德国人无论轻工业水平有多高,都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利润供养自己的重工业。

这便是英法的如意算盘,只要我的轻工业产品足够赚钱,就一定可以压制其他后起工业国。只要你的重工业发展不起来,没有大炮,没有军舰,你拿什么跟我大英帝国说话?

这个道理俾斯麦懂,明治天皇懂,慈禧老佛爷半懂不懂。

英国人想错了一件事,德国和日本从来就不懂什么叫民主。外国钢铁便宜是吗?对不起加关税。外国机器好用是吗?对不起双倍关税。有公知反对是吗?新选组何在?


一边是政府主导,一边是铁血镇压,德国人以铁血的方式从重工业开始,以铁路技术作为核心,一路狂飙在德意志的星辰大海之路上。政府收取税款,投入铁路建设,刺激着政府投资的各个重工业巨头。莱茵金属,克虏伯,日后那些耳熟能详的军火大亨纷纷在这个时代粉墨登场。德国战车隆隆登上历史舞台。

德意志不出售棉纱,我们出售铁与血!

飞升四小龙

19世纪的事实证明,重工业是进入列强俱乐部的门票,没有他不管你有多少个“黄金十年”,有多少民脂民膏都不过是别人“笑纳”的对象。进入20世纪后半叶,殖民地纷纷独立,大规模战争不再发生,世界上出现了一批四小龙、四小虎,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工业基础,但却成为了高收入国家。工业基础似乎不再重要,只要自己掌握设计能力,有产品营销能力,自然就可以从美国订购到最先进的机器,即使美国不卖,也还有欧洲。

而发展重工业的国家这个时候成了凯子,比如中国在1948年从美国买回的纺织设备制造机,当时让中国纺织机制造水平一下子跃升几十年,但自己根本吃不透技术,到1978年中国纺织机还是这台老爷机制造的。韩国人笑了,李升伯这笔买卖真傻。

亚洲四小龙用买回来的美国生产线生产自己设计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变成了发达国家。同样这么做的南美阿根廷却进入拉美陷阱,又回到了第三世界。

这是为什么呢?

列强的战后工业化陷阱这个时候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你买了我的设备,必须用我的原料,找我技术升级。如果你一直给我当奴才,开放金融市场之类的,那么日子给你好过一点。如果你拒绝,嘿嘿,别说断原料了,我断了你的维护和升级,你怎么办?

那还是好好做奴隶吧。不好意思,由于某国加入列强俱乐部,各国到了欲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

这……

奇迹中国红

轻工业重要还是重工业重要,这个问题中国人花了三十多年都没搞明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很多人仍在质疑前三十年的成就。也是,这个问题连国家领导人都会选错,何况是我等啊。


没办法,新中国当时真的是一穷二白,不是哪个工业重要的问题,是啥都没有的问题!同志们,这不开玩笑啊,随时都有可能亡国的。就算你学习韩国人一时兴起了,美国人动动手指头你就变成阿根廷了!所以为什么老一辈对苏联这么有感情?二斤伏特加下肚,半卖半送把整个基础工业搬到了中国,起点高度就不得了!后来我们的技术差距和苏美都拉开了,这是事实。这个事实证明机器制造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机器,还有专业技术队伍,这些人才比机器本身更宝贵。

这就是中国能逼死四小龙的关键。

我们看到韩国的经济就是靠汽车、手机、造船。韩国人其实只要自己做好销售等下游产业就好了,至于那个生产汽车的机器人怎么造,那是美国的事情。只要美国生产线比中国的好,那么韩国车就能在华畅销。

但是韩国人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中国的生产线比美国还好怎么办?

21世纪初的时候,韩国人笑了,You are joking。

十年之后,韩国人哭了,振华重工的吊机他不卖给我!

卖给你又能如何?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同样的龙门吊,卖给国内企业的价和卖到韩国的价他能一样吗?韩国造船的成本比中国高那么多,人家凭什么买韩国货呢?再说手机,韩国人的芯片要从高通进口,但他同样掌握着闪存的市场定价权,所以他的手机还能支撑第一的地位;日本手机什么核心技术都没有,自然就完蛋了。

大国的灵魂

如果你明白了列强的本质,那么下面就不用看了,这是给没看明白的人看的。

什么是列强?每一个科技进步都可以很快被融入工业生产,更新生产资料,从而碾压一切没有这套工业体系的竞争者。这就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国家!这就是列强!也是美国穷尽一切办法阻止中国获得的力量。

如果中国没有前三十年,没有强大的重工业基础,今日早就落入了拉美陷阱,你的机器制造业不行,材料不行,产品就无法更新换代。韩国台湾,随便找个岛国用着美国的自动化生产线就能让你窒息。

可惜啊,中国是个有灵魂的大国!我们栉风沐雨几十年,不就是为了站在孤峰之上,喊出那句傲娇的宣言:

“有种你别买啊。”

本文是风博士为《蒋校长精选》独家撰稿,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或有意投稿请联系微信:tiexuevivian

——————

谁说中国领导人不懂经济? 给你看看《论十大关系》, 倒是百姓不愿意吃苦恨不得把房子拆了烧火烤老鼠吃。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一直到80年代依然不落伍, 当然毛泽东不是自己发明的, 而是对各个部门汇报总结出来的。 按历史记录, 从1956年2月起,毛泽东用一个半月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关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概括出来的。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即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 作者毛泽东, 1956年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183 写字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恩赐
2017: 《论人间“三大社会体系”和已走到尽头
2016: 美国简史42.哈莱姆文艺复兴
2016: 洛杉矶2.20助梁维权游行通知和口号!
2015: 杨虹:有感于中国与台湾的差距
2015: 记录片《中国故事》张亚勤
2014: 自信孩需要正能量环境。
2014: 上海科技大学校长江绵恒:《实现中国梦
2013: 何岸泉:抛弃“全盘西化”的错误的提法
2013: 多伦多中国侨民关注国籍与回国探亲权